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休閑觀光農業創新文化思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陳書嫻 單位:蘇州大學東吳商學院
國內的休閑觀光農業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和嘗試,如今在全球生態旅游趨勢的影響下,各地休閑觀光農業大熱,已成為拓展農業功能、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休閑觀光農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正視規劃設計和運作方式雷同化的缺陷。
1.1休閑觀光農業是城郊農業轉型的新熱點
作為傳統農業和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模式———休閑觀光農業,其發展核心和重點仍是依托農業生產、融入農業生態環境。在統籌城鄉的前提下,休閑觀光農業的出現拓展了農業功能,創新了農業產業模式,使現代農業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豐富了旅游產品體系,迎合了現代消費需求,給城鄉居民帶來了更新鮮的出游體驗,更考慮了環境因素,運用自然生態平衡系統,在生態環保方面發揮更有力的示范作用。
1.2當前休閑觀光農業的現狀
在近30a的實踐里,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勢頭良好,正逐漸走向規范化、規模化、多樣化和品牌化的發展道路。主要表現在從最初的農民打出觀光、采摘旗號自發開放自家果園到如今綜合性的農業觀光園相繼建立。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休閑觀光農業的投資規模和營業收入、接待人次等數據顯示出其規模化的發展趨勢。據江蘇省農業和旅游部門統計[1],截至2011年底,全省各類休閑觀光農業園區景點(包括農家樂)已增至3030個,其中規模以上的休閑企業增至750個,年接待游客58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150億元。各地區依據區位優勢,力求發展形式多樣化,目前開發的就有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示范園、生態農業度假村、民俗文化村等多種形式,同時按照高科技、特色化、新穎性要求,努力打造知名品牌,如北京錦繡大地農業科技觀光園、北戴河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等。
1.3當前休閑觀光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整體來看,以高科技、高投資為主的各類休閑觀光農業園在運作形式和項目選擇上基本相同,這種單純的模式復制使得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缺乏自身特色,從而限制其可持續發展。許多觀光農業項目缺乏科學規劃和市場調查,盲目照搬照抄,忽略地方農業特色和文化內涵;受規模所制,所開發的觀光農業項目功能單一,無法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經營管理不夠規范,服務設施落后,再加上強季節性帶來的淡旺季差別,無法保持經營獲利能力的持續性;缺乏專門性規章和有效監督,投資和政策扶持下政府過度介入而導致的經營主體不明、審批程序混亂等現象時有發生[2]。
2文化創意是休閑觀光農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靈魂
文化的層次多樣性和內容復雜性決定了其開發價值,也與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獨一無二的要求相適應。成功的文化創意可以給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注入新鮮活力和動力,因而在導入文化創意時必須仔細研究、審慎對待,根據自身發展定位和客源目標市場確定不同類型的文化模式。
2.1文化創意是解決休閑觀光農業雷同的突破口
從文化創意入手,是打破現有休閑觀光農業趨同性的重要手段。欲在發展模式相近的休閑觀光農業中獨樹一幟,必須重視文化創意的功能。挖掘文化內涵,有利于打造個性特色,創造新鮮感和新奇感,提升休閑觀光農業的整體水平和檔次。文化和景觀的結合不僅可以增加景觀的觀賞性,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愉悅游客的各種感官,調動游客的向往、追求等特殊情感,形成游客對園區的良好情結反饋。同時導入文化創意的過程,也是文化宣傳和保護的重要途徑。在荷蘭國家風車公園,通過風車動力演示、傳統奶酪制作可以感受濃厚的荷蘭文化風韻,通過對風車的立法保護,荷蘭贏得了世界風車王國的雅稱。農業是人類文明的基礎,農業文化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的歷史價值、經濟價值、情感價值、文化教育價值將成為導入文化創意的獨特優勢。
2.2導入文化創意應該考慮的因素
通過休閑觀光園自身發展定位分析,可以更加明確的引入不同類型的文化,避免文化盲從和混亂,真正做到文化特色。距日月潭半小時車程的臺一生態教育農園在市場定位上,平日主要接待學校師生,為其畢業旅行或戶外教學服務,周末以吸引度假游客為主[3]。基于客源市場分析,細分消費群體,可以拉開休閑觀光農業的經營層次。由于人心理、感情的復雜性,在細分消費群體時,也可分情況探討。年齡和性別因素,是非常明顯和有效地界定消費群體的因素,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由于自身積累不同,對于文化的理解和領悟顯然不同。比如,年輕人追求時尚和刺激,喜歡潮流文化;老年人喜歡懷舊,喜歡傳統文化;同是傳統文化,男性可能更多地選擇了解騎射、軍械,女性對針繡、花藝更情有獨鐘。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也是不可回避的分析因素,因為人的習慣和心理會潛意識地誘發相應的消費行為,針對游客購買旅游紀念品的習慣,就可以在園區產品包裝上下功夫,應對游客送禮或是珍藏需求。除上述因素外,職業、愛好等均可成為細分消費群體的具體分類因素。
2.3休閑觀光農業項目文化創意的主要類型
2.3.1教育與趣味融合的親子樂園
園區設計要做到滿足孩童興趣、提升父母參與、感受親情交流,將重點放在農業的文化教育功能和趣味娛樂項目上。景區內設立陳列館,以道具、文字、圖片、視頻等展現豐富的農業文化,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北方游牧地區以及南方低海地區各自孕育出稻作文化、栗作文化、游牧文化及漁獵文化。24節氣歌和“谷雨前后,種瓜種豆”等農諺都生動揭示了農事生產活動的安排。開辟體驗區,通過采摘瓜果、喂養動物、昆蟲使孩子親近大自然、熟悉大自然。譬如從“蟻蠶脫皮、成蠶上山、吐絲結繭、破繭飛蛾到產卵孵化”的生產過程,就是一個絕佳的兒童參與體驗式教育的生動題材[4];可以采用認養形式,供給學校教學體驗和家庭親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成就感;趣味娛樂場要以孩童為重點,也要突出家庭為整體單位的參與性,可在孩童不太接觸的游戲項目上花心思,如踩高蹺、滾鐵環、投壺、玩彈弓等,比較容易勾起父母塵封已久的兒時美好回憶,引發童心童趣;制作家庭成員手印泥,在家居用品刻印親子表情等更可成為室內親子項目,并作為更有意義的旅游紀念品。
2.3.2符合大眾品味的觀光園#p#分頁標題#e#
由于大眾消費群體的層次更加寬泛,此類休閑觀光園的設計關鍵詞歸結為民俗、多變、突出主題。舉辦各類文化節不失為最直接有效的招牌之一,像盱眙龍蝦節就是利用當地特色產品打響品牌;也可從傳統的農業祭祀活動或是古代傳統節日中另辟蹊徑,比如在九九重陽節吃重陽糕賞菊、登高插茱萸,學古人吟詠也是快意之事;在休息區為游客呈上歌舞表演、民間藝術欣賞,既可豐富景區活動愉悅游客,也益于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傳承和保護;發揮農業文化的娛樂功能,詩詞、寓言、童謠、成語典故中涉及的傳統娛樂活動就很有挖掘意義,從“丹雞被華采,雙距如鋒芒”和“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不難感受到傳統斗雞、斗蛐蛐活動的趣味;將古代手工作坊、小商鋪巧妙融入景區服務設施,這些作坊和商鋪可對外開放供游客參觀體驗,也是景區紀念品生產的依托。游客切身感受傳統的前店后坊式的古建筑風格同時還可品嘗、參與作坊蒸糕、榨油、制醬等制作,樂在其中。
2.3.3專為白領打造的鄉村微旅游
打造鄉村式微旅游的要旨在于“閑”,抓住白領階層的身心需求是關鍵。傳統的農家生活體驗是可選項目,踏水車、穿蓑衣、推石磨、捉泥鰍等農業勞動可給白領游客帶來與平日腦力工作不一樣的感覺。如今在城市里悄然興起的發泄活動也可在園區中得到運用。設置發泄農場,供游客釋放壓力,捏碎搗爛的瓜果、谷物等還可加工利用成產品或作為飼料喂養景區動植物,像搗爛的西紅柿就可做番茄醬,以此幫助白領游客暫離海量工作煩惱,放慢生活腳步,重回書信時代。提供信紙、筆、書籍供游客使用,利用馬匹或鴿子,模擬古代郵件傳送模式,馬房可是驛站,鴿子訓練成信鴿,將游客的信件集中起來送到園區的指定地點再由景區工作人員寄送郵局,讓游客擁有親手放信鴿、牽馬、坐馬車送郵件的體驗。
2.3.4隱逸文化濃厚的品質休閑園
此類休閑園主要針對富有階層、追求品味的消費者,遠離都市喧囂,求得自然寧靜,隱逸文化的宣傳是亮點和重頭戲。古代文學作品會給園區設計帶來靈感和發揮空間,無論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還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晰格調,都可以勾起人們對悠然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景區活動以雅為重點,像品茗、對弈、揮毫書畫之類,既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為基礎,又有助于靜心養性,適量引入諸如賽馬場、高爾夫球、保齡球等現代休閑娛樂活動,增添時尚感,滿足多樣消費需求。抓住時下養生、環保熱門,推出百草園,將具有觀賞價值的中草藥移入園內種植,圖文解說中藥知識,游客可以嘗百草、飲養生茶、洗藥浴、品藥膳,購買特制的中草藥配方,享受中醫推拿針灸、刮痧服務,打造園區的養生新天地。
3導入文化創意需注意的問題
文化創意重在創意,因而在導入過程中應當立異、追新、求精。鑒于休閑觀光農業具有明顯的條件限制性和區位選擇性,其項目規劃必須體現出區域特色;不斷借助新構思,才能將文化與休閑觀光農業的完美融合發揮到極致;樹立品牌經營觀念,則是休閑觀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法寶。
3.1因地制宜,切勿盲目跟風
審慎導入文化創意,應該遵循應時、應地、應景的原則。照搬照抄、生搬硬套,不但會破壞園區的整體協調性,顯得不倫不類,而且顯得趨于普通,難以形成特色。比如沿海地區及海上島嶼,可充分挖掘漁業文化,開展漁業民俗觀光游,而在內陸丘陵地區,林果業發展更為有利,觀光花園、觀光果園大為可行。番禹田園之家緊扣“傳承嶺南文化,展示水鄉風情”的主題,因地制宜創造優美的自然水鄉環境。桂林龍勝龍脊梯田依靠田塊形態差異,形成了上層曬谷、存糧,中層住人,下層養牲畜的獨特農業生產方式和系統的文化形象[5]。
3.2深入挖掘,拓展文化外延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是導入文化創意的基礎,也是文化創新的要求。單單依靠一把鋤頭,一張犁非能顯示出五千年的農耕文化,關鍵在于揭示其下古人的生產、生活活動。,祖先在何時發明和利用這些農業器械,經過代代相傳這些農業器械有了何種改良,時至今日又成為何種高科技的雛形。這種演變軌跡不僅是農業生產活動的進步,而且是農業文明不斷升華的表現,更有著一種讓人贊嘆又崇敬的魔力。從器物中探尋歷史文化的足跡,從思潮中激發美好生活的憧憬。比如緊扣環保熱點,利用水生植物的水質凈化功能;針對穿越熱,打造漁夫、隱士、織女亮相的鄉間版cosplay;植物景觀顏色相近、枝葉交錯形成的隱隱綽綽效果形成的自然迷宮,舉辦探險尋寶、越野拓展等活動也別有趣味。
3.3提升形象,強化品牌經營
品牌經營已成為市場營銷的制勝之道,對品牌的重視就是對市場的重視。承德旅游產業突出皇家、生態和佛文化三大特色,打造皇家園林、皇家寺廟群、森林草原三個國際知名品牌,謀求旅游產業大發展[6]。休閑觀光農業要在現有發展基礎上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有必要借鑒市場營銷中的品牌創建和運作觀點,強化品牌建設,以品牌經營提升形象和知名度,形成持續競爭力和和持久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