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急診死亡案例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楊燕 單位:北京市第六醫院
對搶救室的利用情況患者就診時間:排除慢性病臨終狀態入院和發病時間不詳的患者,184例患者中有明確發病至就診時間的163例,患者就診時間最短5min,最長49h,平均48min。就診時呼吸、心搏停止者35例。就診搶救室行心肺復蘇失敗及放棄搶救者136例占73.9%,從就診搶救室進入相關科室搶救無效死亡者48例占26.1%。死亡病例在搶救室平均治療時間由高到低依次為急性呼吸道感染(平均86.2h)、急性腦梗死(平均68.6h)、急性腦出血(平均58.3h)、惡性腫瘤(平均57.3h)、上消化道出血(平均26.4h)、心血管病(平均21.9h)、中毒(平均8.6h)。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急診搶救室所需要的時間明顯高于惡性腫瘤、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中毒(P均<0.05)。另一方面,急性腦出血和急性腦梗死患者在急診搶救室的時間明顯高于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中毒(P均<0.05)。
使用呼吸機及胸外按壓情況死亡病例中使用呼吸機者156例占63.4%。呼吸機使用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上消化道出血(72.2%)、心血管病(60.9%)、急性呼吸道感染(57.1%)、急性腦出血(53.6%)、急性腦梗死(50.0%)、惡性腫瘤(22.2%)。胸外按壓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上消化道出血(61.1%)、心血管病(58.7%)、急性腦梗死(41.7%)、急性腦出血(33.3%)、急性呼吸道感染(25.0%)、惡性腫瘤(11.1%)。惡性腫瘤患者呼吸機使用比例明顯低于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腦出血、急性腦梗死(P均<0.05)。惡性腫瘤患者胸外按壓比例明顯低于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急性腦梗死、急性腦出血(P均<0.05);與急性呼吸道感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死亡病例的年齡分布60歲以上組死亡人數較≤60歲組多,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0歲以上心血管疾病、急性腦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腦梗死、惡性腫瘤比例高于<60歲組(P均<0.05)。61~80歲組惡性腫瘤和心血管病比例高于40~60歲組,與>80歲組無顯著性差異。>80歲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比例高于其年齡組(P均<0.05),見表1。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搶救室前三位的死因由高到低依次為心血管疾病、急性腦出血、急性呼吸道感染。腦血管意外、呼吸系統疾病、腫瘤等是我院急診科常見患者死亡原因。近年來,心腦血管意外患者逐年遞增,且有年輕化趨勢[1]。本研究同時發現不同年齡組死因也有差異,10歲兒童主要死因為先天性疾病等;<40歲人群的主要死因為中毒、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41~60歲主要為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61歲以上為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因此,如何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是急診科醫生一直關注研究的問題。
加強院前急救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就診時間最短5min,最長49h。而就診時呼吸、心搏停止者156例,就診搶救室行心肺復蘇失敗及放棄搶救者占73.9%。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目前人們的急救意識淡薄,急救知識和技能匱乏,面對突發急診或意外事件不能正確處理。故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加大院前急救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急救能力。②120急救網絡不完善,需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人們對120急救系統的認識。當發生意外情況時,由家屬或身邊的人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專業的救護比提供私人運送更為重要。“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120接到求救電話時,通過電話指導自救,并迅速出車,到達現場后病情估計與搶救護理應同時進行。③部分患者入院時基本信息及病史不明,從而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應建立居民急救系統,完善居民檔案,將會對急救提供極大的幫助。④院前急救與到達院內后搶救的銜接不充分。醫院應開通綠色通道,做好危重患者到達醫院的一切急救準備,等待病情穩定后進一步住院治療[2]。
加強醫院急診科急救設施的完善和管理,同時不斷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從就診搶救室進入相關科室搶救無效死亡者占26.1%。患者病情均極其危重,多罹患多個系統或器官疾病,病情變化迅速,涵蓋臨床各個科室。本研究中死亡病例在搶救室平均治療時間由高到低依次為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腦梗死、急性腦出血、惡性腫瘤、創傷、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等。這就要求急診搶救室必須配備現代化的急救設備,包括心電監護、呼吸監護、腦電監護、除顫儀、呼吸機、洗胃機、床旁X線和B超診斷儀等。盡量配備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儀[3]。上消化道出血、心血管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腦出血、急性腦梗死等患者呼吸機使用比例均較高,且最長使用時間為80h,最低20h,這些患者長時間占用搶救室資源。急診擁擠,造成診治延遲、醫療質量降低。針對這種情況,醫院應將這些患者按是否需要呼吸機轉到普通病房或專科ICU病房。另外,急診搶救室應配備必要的手術器械,以便及時開展各種創傷的急救手術,提高嚴重創傷的救治成功率。急診救治涉及臨床各學科,故應配備一支全能型的醫護人員,能夠掌握各種危重患者的搶救技術,熟練使用各種監護和治療器械[4]。此外,搶救室必須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醫務人員應注意學習有關業務知識,并及時更新,以適應現代危重病急救醫學發展的要求。
綜上所述,120院前急救對降低院前病死率有重要作用,加強急診科創傷急救、心腦血管急癥急救,能夠大大降低急診病死率。加強院前急救的同時,應注意完善急診科的軟硬件建設,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對占用搶救室資源時間較長的患者,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及時轉至專科病房或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