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電腦知識教學中的德育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計算機日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不可替代的工具。很多職業學校都很重視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傳授和操作技能的培訓,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僅限于此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結合計算機教學的特點以及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技能的培養,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理性與審美的和諧發展,讓中職計算機教學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 獨具特色的中職計算機教學如何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根據我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經驗,現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總結如下: 一、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思維方式的訓練 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由于生源的問題普遍存在著學生基礎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個人情況差異大的現狀,有些學生入學前可能接觸過計算機,對其中的知識略懂一些,有些可能根本不了解電腦,針對這些具體的情況,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普遍現狀從基礎的知識普及教育入手,然后再加強思維方式的訓練。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計算機學科是緊跟時展的應用型學科,不斷地掌握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是每一個學習計算機者的必備素質。因此,培養學生采用獨特、新穎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十分必要,這自然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分不開。如經常用到的“計算器:N=N+1,這在數學課程中是不允許出現的。但當“=”延伸為“賦值”時,就產生了重大的意義,在計算機教學中是不同的,又如在排序時用到的“氣泡浮起法”等這些類似的例子很多,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鼓勵學生主動選擇新途徑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將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意識和弘揚學生個性相結合計算機的使用以及程序的編寫等方面都要求有團體的協作,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團體精神的培養。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個性,畢竟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學生充滿個性的創意會讓他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果學生在學習時能關注到新的知識和新鮮的事物,我們就要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在教學中也要及時給學生補充緊跟時展的新內容,引導學生不斷鉆研,培養其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 中職學校畢竟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的,其教學方式和教育目的是有別于普通中學的,因此在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之外還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條件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學習了理論知識之后讓學生到機房中自己操作,自己利用課余時間編寫一些小的應用程序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這樣的發現會讓其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在教學中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探索、發現和創新。讓學生在學習中樹立應用意識,知道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應用,要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除了對學生的素質、技能培養之外,以“學生發展為本”還必須與德育結合起來。我們都知道現在進入中專學習的學生都是一些基礎較差、紀律觀念不強,甚至還有一些在中學算是問題學生的孩子,針對這些情況,老師首先自己要改變觀念,要破除對學生的偏見,要熱愛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面對學生要換位思考,揣摩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減少教育的盲點。老師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更是構建學生德育的根基,一個各方面都能讓學生佩服的老師在教學中更容易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作為老師更應該不斷完善自己,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從大的方面來講,學校的良好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中職學校的學習相對于高中來說,不是特別緊張,學習的壓力相對較小,學校可以根據這些具體的情況增加一些課外的活動,如知識競賽、技能大賽等,讓學生從素質到能力都能得到大的提升。 總之,中職的計算機教學要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設計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讓教學內容更具實踐性、探索性,使學生更有興趣投入到計算機的學習中去,讓學生在中職學校中也能體會到充實、快樂的生活,樹立信心,掌握技能。教育無小事,處處關乎學生的成長“,以學生發展為本”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