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論增強臨床能力培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張忠浩 馬蘭 崔紅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突出重點,分清主次,照顧一般,這是上好每一次課所必需的,處理方法也很多。主要包括重點、難點詳中有精,綜合歸納,引出思考。重點、難點反復強調,加深印象,而在課堂上教師只用幾句話總結一般性內容,不作過多解釋或只出思考題,下課后讓學生根據總結好的知識點作為引導,或以思考題為引線自主學習,從而了解和熟悉這些基本內容。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既突出重點,又照顧到一般,可以很好地解決內容多和時間少之間的矛盾。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組織者。通過教學實踐了解到,經過教師細心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對小兒內科的學習將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很好地理解和運用。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總結、及時改進、課后通過開座談會及調查問卷等方式,加強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逐步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與量。
優化課程結構與設置兒科臨床教學任務繁重、課時較多,而且一些內容和內科學、傳染病學重復,導致學生學習的負擔過重,學習的興趣降低,接觸患者的機會太少,教學效果不佳。但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兒科疾病不是成人疾病的翻版,課程內容有其特殊性和學科特色。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精簡教學課時,優化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設置,進行統一整合。兒科臨床教學的課程內容和實踐,努力做到"源于大綱,高于大綱",及時調整課程設置,適應醫學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新發展。理論課的教學,做到突出關鍵點及難點,大膽整合舊內容,添加新內容,準確、及時地反映最新進展,醫學知識更新周期縮短,醫務工作者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2]。
豐富教學手段及方法我們一貫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使用多媒體教學,配以相關的視頻、動畫,使其生動,易于理解、掌握,依托豐富的軟件和硬件設施,展開數字化教學,不斷提高兒科教學水平,提高臨床教學效果。使我們的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溫故知新。加強兒科雙語師資的培訓,尤其是青年教師,對雙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認真進行選擇,不搞一刀切,逐漸提高英語授課的課時,培養、提高學生的專業兒科英語水平。兒科雙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較強外語能力的高素質醫學生,通過堅持序貫性的雙語教學的理念及實踐[3],不斷提高兒科學雙語教學質量。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和國際醫學教育日益接軌的今天,開展和加強醫學教育雙語教學,提高兒科學雙語教學質量,培訓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更高的醫療人才是雙語教學的目標。
改革臨床見習、實習臨床見習是醫學理論聯系臨床實踐的橋梁[4],在醫學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激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兒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改進,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我們采用了階段教學法。第一階段,采用病例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覺性、主動性與創造性,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拓展思維的目的。例如,問診,告訴學生問診是兒科醫生最重要的一種診斷工具,應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采取有助于問診的環境布置、坐姿、身體距離及語調,啟發、稱贊并鼓勵患兒;采用開放式提問,問診在于仔細傾聽和觀察,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而非詳細記錄筆記,滿懷同情心的傾聽不僅是對患兒及其父母的尊重,其本身也是一種治療手段,是一種心理治療措施[5],也是一種最有效的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方法。兒科也稱"啞科",患兒不能準確、全面敘述病情,對患兒病情的了解,首先取決于父母的關注度,其次取決于父母的知識水平,更主要取決于兒科醫師的細心觀察,反復問診,詳細查體。結合具體問題,不僅復習和鞏固了已學的理論知識,而且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第二階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注重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精選常見疾病,結合典型癥狀、體征,指定2名學生采集患兒的病史,進行詳細、全面的體格檢查,分析病情的演變過程,小組的其他學生給予補充。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圍繞病例進行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及時糾正不足之處,改正錯誤,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分析病情,最后總結出病例的臨床特點,做出詳細的臨床診斷、需要鑒別的疾病,明確進一步確診所需的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及實際工作能力,老師因勢利導,與學生共同討論,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推廣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PBL教學法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進行研究和學習過程,是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其特點是打破學科界限,以患兒疾病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目標[6]。PBL教學過程可劃分成5個階段:①提出問題;②建立假說;③收集資料(自學);④論證假說;⑤總結拓展。PBL教學法既加強了學生的基本臨床訓練,又加強了邏輯推理和整合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改革出科考試模式出科考試以多站考試的模式為主。理論與實踐并重,強調培養臨床技能。多站考試包括:①采集病史;②體格檢查;③輔助檢查;④病歷書寫;⑤提問答辯。要求學生努力做到: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突重點出、思路開闊、融會貫通。兒科疾病具有特殊性,許多疾病具有年齡特點。兒科疾病病種多、病情進展快,臨床表現多樣,病人不能主訴病情,通過實踐和考試,考核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耐心細致的觀察,全面考慮問題,給予正確診斷,及時治療。出科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學習,發現問題,明確努力方向。知道要進行出科考試,學生們會有一些壓力,促使他們認真對待,竭盡全力完成兒科實習任務。考核后,進行集中分析、講解,發現問題,不斷完善、充實自己。出科考核對今后的學習有指導意義。
加強臨床能力的培養及樹立科研意識為了培養高層次的頂尖的醫學科學人才,從開始到結束整個臨床教學中,應進行臨床能力的訓練,避免重視理論,輕視實踐。首先,在實習階段,保證充足的病例和豐富的病種,從淺至深,按照循序漸進、系統化的原則進行。鼓勵寫作:寫作的過程是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對于進入臨床實習的高年級學生,鼓勵他們對于復雜病例進行分析、綜述,并且創造機會參加病歷分享及討論,逐漸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語言的概述和表達能力。樹立科研的意識:通過介紹最近的研究現狀,使學生樹立科研意識,為未來的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p#分頁標題#e#
培養高尚的醫德醫風培養高尚的醫德醫風,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體現在兒科的工作中,要做到對患兒及家長熱情接待,態度誠懇,語言親切,解釋問題耐心、簡單明了,認真細致地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把治病防病的知識介紹給患兒及家長,爭取他們的配合和治療,以利患兒早日康復。教學的目的不是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上,而應注重學生的潛能素質、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培訓,使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名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置疑精神和不斷進取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