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兒科醫學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兒科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學模式探討
【摘要】隨著兒科醫學事業的發展,兒科醫學影像學研究生培養是促進和保障兒童健康的必須。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發展到逐漸成熟的過程,醫學影像學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臨床能力不足、科研創新能力缺乏、評估體系不完善等。文章對我國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學模式進行探討。試圖通過傳統教學方式,結合病例教學法和以問題為向導的教學方法,創建影像科醫生和學生交流平臺,影像科與臨床科室交流平臺,加強學生的識別影像征象能力;同時,加強科研思路的培養和英語學習,建立完善的教學評估系統,提高醫學影像學研究生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旨在促進我國影像醫學的創新及發展。
【關鍵詞】兒科;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學模式
現代醫學事業蓬勃發展,醫學影像學在醫療機構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醫學影像知識已經成為臨床醫務工作者必備的知識之一。而且,我國“全面二胎”政策實施后,隨著出生人口數量的增加,兒科醫生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特別是作為兒科診斷和治療保駕護航的兒科影像醫生,需求量日益增加。兒科影像醫學研究生教育是我國發展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兒科醫學影像學的教學由于受醫院資金匱乏、設備陳舊,教學人才短缺和教學體制落后等條件的的限制,無論在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形式上,都落后于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這是我國兒科影像教學的現狀。另外,兒童醫學影像網絡教學起步晚,發展慢,盡管近年少數兒童專科醫院已經建起了自己的網絡教學數據庫,但仍趕不上醫學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總體上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醫學影像學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想要掌握不同疾病影像診斷,需要閱讀大量的病例,才能積累經驗,達到一定的診斷水平,特別是兒科醫學影像學知識,在大學教科書中很少涉及,更需要學生加強兒科病例的閱讀與實踐。同時,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是高層次醫學人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臨床理論知識、能勝任臨床影像診斷工作,還應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的能力,適應科研發展和醫療的進步。臨床技能的提高,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科研能力的提高,不僅能提高醫生自身的科研水平,而且還能推動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發展。針對目前兒科影像研究生培養的需求和教學體系中的不足之處,如何提升研究生影像診斷學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實習質量,提升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促進科研事業的發展,是擺在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及科室教學改革的探索,就這些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作如下探討。
1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研究生技能
1)傳統教學方式。是由帶教老師負責全程帶教,先講解理論知識,然后跟著帶教老師參與臨床實踐。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能全面了解影像診斷基本知識和各種疾病。但是,此種教學方式屬于“填鴨式”教育,學生被動接受,缺乏主動思考,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導致學習效率降低。另外,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病種與成人不同,兒童疾病包括中樞神經系統,骨關節系統,五官及呼吸系統等各個系統,需要由擅長不同系統的醫生進行系統講解,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兒科影像的特點。2)病例教學法(case-basedlearning,CBL)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病例教學法是以病例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指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初步診斷真實病例,并提出診斷依據,制定治療計劃。病例討論教學模式,好比一座橋梁,連接了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完成臨床工作奠定基礎。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帶教老師在該教學過程中起引導、組織的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的興趣,加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這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經過臨床教學實踐證明[3],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兩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先準備典型病例或疑難病例,帶教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具體有以下幾個主要步驟:①首先,由帶教老師找出典型或疑難病例,讓學生介紹病史,包括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現病史、既往史以及體檢結果。②然后,從圖像存儲和傳輸系統(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中調出所有影像資料,包括X-ray平片,CT及MR,超聲等影像圖像,讓學生先分組討論,然后每組代表描述影像學征象,結合臨床病史及實驗室檢查,提出診斷思路,列出診斷及鑒別診斷。③帶教老師針對該病例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帶教老師再對學生的描述和診斷,進行詳細講解分析,根據同學們討論的方向和內容做出點評,加深對征象及疾病診斷的了解和認識。3)創建影像科醫生和學生交流平臺,影像科與臨床科室交流平臺。通過創建微信平臺或開辟網絡專欄,促進學生和帶教老師,影像學生和臨床醫生的相互溝通,定期上傳兒科影像病例和影像診斷課件,在微信或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學習,只要有手機或電腦,有網絡,無論在何時何地,學生都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2加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在加強醫學影像學研究生技能的培養的同時,還需要進行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的訓練。導師團隊需要事先制定好完善的專業科研訓練內容,包括針對臨床病例的文獻檢索、影像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影像數據的綜合分析、科研綜述和科研論文的寫作,以及針對臨床遇到的疑難病例和未解決的問題的思索,提出科研問題,并進行科研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研究課題等,這些都是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此外,還應創造國內甚至國際間學術交流,讓學生參加國內和國際會議,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如有條件可以邀請國外專家來醫院演講,介紹最新醫學或科研進展,讓醫學生們在拓展視野的同時,也培養了繼續科研深造的興趣[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