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城市林業構建難題及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陳濤 袁美麗 王寧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 洛陽隋唐城遺址植物園
人口急劇增長和經濟快速發展給城市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潛在的危機。截至2008年底,中國擁有6.07億城鎮人口,城鎮化率為45.7%,預計到2050年,城鎮人口數量將達到10億,城鎮化率達到70%。目前,隨著中原城市群規劃的提出及實施,河南城鎮人口數量必然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將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自從1965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Jorgensen教授首次使用“城市林業”一詞后,經過40多a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城市林業已成為現代林業的重要分支,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城市林業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林業的認識、研究和實踐逐漸受到關注和重視。目前,我國城市林業的產生與發展、內涵與外延、范圍與體系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闡述,并在不同城市林業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得到完善。
1城市林業的內涵及發展趨勢
1.1城市林業的內涵
自從“城市林業”一詞的提出,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城市林業的內涵。然而,作為共識,即城市林業作為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必然途徑。各種解釋均力求從不同側面表現出城市林業是為城市服務,不可否認其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及城市可持續發展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將其納入城市建設、規劃與管理的系統中去。由于其涉及到包括環境、經濟以及社會的各方面因素,城市林業作為城市生態環境中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發展要素,必然成為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其最終目標是實現城市林業多功能的充分發揮和資源利用,體現城市林業的典型性、示范性、生態性和功能性等特點[1]。
1.2城市林業的發展趨勢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生動地展示了城市林業發展的美好前景,闡明了城市林業發展的前進方向。
1.2.1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是城市林業建設的主題城市林業建設的宗旨是以人為本,改善城市環境,為居民提供舒適健康的生產生活空間。城市林業建設注重提高生態功能的同時,越來越重視滿足城市居民的游憩、娛樂等需求。在城區片林、郊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建設中,從宏觀布局、樹種選擇、植物配置等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
1.2.2多功能綜合利用是城市林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城市森林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城市區域生態環境的核心,在改善城市小氣候、凈化空氣、降低噪音、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方面表現出強大的能力。同時,它還具有野生生物棲息、城市動植物基因庫、城市森林游憩等多種功能。因此,城市林業的發展必然要以發揮城市林業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綜合功能為最終目標。
1.2.3個性化發展是城市林業建設的必然趨勢我國自然條件各異,城市類型多樣,許多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具有發展個性化城市林業的優越條件。隨著城市林業的發展,城市森林作為各個城市的“名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各地在城市林業建設過程中,將更加注重建設具有地帶性群落特征的城市森林,注重并與城市的歷史文化、森林文化、民風民俗特色相結合,與城市居民審美觀和自然觀相協調,建設個性化的城市林業。
1.2.4現代科技將成為城市林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科技的應用將為城市林業的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運用“3S”和計算機技術進行城市林業規劃設計,對城市森林資源管理和監測,火災、火險及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另外,生物技術工程也逐漸用于城市適宜綠化材料的定向選育等工作的開展。
2河南城市林業建設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
2.1河南城市林業建設存在問題
我國城市林業研究起步雖晚,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受關注程度的提高,城市林業建設及研究得到了長足發展。河南作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發源地,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日漸突出,故此,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出發、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作出了建設林業生態省的重大決策。而城市林業作為現代林業的重要分支,更是林業生態省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河南省已有鄭州、洛陽等12個城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部分城市正在積極創建森林生態城市。截止到2008年底,河南是全國惟一具有2個(許昌市與新鄉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省份。不可否認,近年來河南省城市林業建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城市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然而同時也應看到,城市林業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
2.1.1城市林業發展規劃滯后城市林業發展規劃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目前,河南省城市生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生態規劃缺乏或滯后,特別是城市林業建設規劃的缺乏。過去由于片面追求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發展規劃往往忽視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大量的工業集中于城市或其近郊地帶,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滯后與城市綠地不足的狀況,城市林業建設一直處于被動的防守局面。如憑借裝備制造業入選“2008中國制造業名城”的洛陽市,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鋁及鋁深加工、石化及化纖后加工等產業基地。勿庸置疑,上述產業為洛陽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但同時也應看到,由于城市林業規劃的滯后等原因,其對城市生態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2.1.2可綠化用地規模有限,城市森林總量不足目前,河南省18個省轄市和107個縣(市、區)城市建成區總面積3070.2km2,其中已綠化面積為758•8km2,城市綠化覆蓋率僅為24.7%。然而,除去建筑等基礎設施用地外,城市建成區可綠化用地規模已十分有限。但作為城市林業的另一重要部分,河南省部分城市森林總量也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
2.1.3城市森林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由于技術和認識上的滯后,河南省城市林業總體質量不高,生態、社會及經濟綜合效益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對環境壓力的承受力十分有限。直到如今,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依然被作為衡量城市綠化效果的重要指標。因此,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城市林業建設過程中盲目追求綠地數量而忽視質量的后果。現如今,為了增加綠地面積而大量應用純林的現象依然隨處可見。城市森林結構不合理,特別是植物的選擇與配置的過于單一,造成了生物多樣性差,導致其難以充分發揮生態效益、應對環境壓力差的后果。#p#分頁標題#e#
2.1.4經營管理粗放城市林業由于受特殊地理位置的限制,經營管理受到一定的制約,再加上由于技術設備落后,機械化程度相對偏低,缺乏相應的管理人才,造成城市林業經營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在生物多樣性、持續穩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現不良,對日益加重的環境壓力其承受力變得越來越脆弱。另外,由于城市林業涉及林業、園林、環保、城建、土地等多個部門,在關系及職能協調上尚存在許多問題,如產權、經營管理權屬的劃分等,給城市林業穩定、持續的發展帶來了重重障礙。
2.2河南城市林業發展的對策
在河南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中,確定了到2012年完成717.4km2城市林業建設的宏偉目標。在看到任務艱巨的同時,也應看到該任務既是河南省城市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的契機,也是城市林業建設趨于完善的良好機遇。如何更好地建設城市林業,逐漸成為相關部門日益關注的問題。
2.2.1完善相關機制,把城市林業建設納入到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去。在城市規劃制定的同時,注意生態學的觀念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協調好林業、園林、環保、城建、市政、國土等各部門之間的關系,確保城市林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2.2擴大綠地面積、完善城市森林結構,注重生物多樣性問題。針對河南省城市可綠化用地規模有限的問題,如何高標準的進行街頭公園、濱河公園、住宅小區等城中綠島建設成為城市林業建設的重點。另外,如何進行環城林帶、城郊森林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森林生態防護體系建設,是河南省城市林業建設的重中之重。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交錯的過渡性特點、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河南省南北兼容、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資源。據相關調查,河南省分布有高等植物198科、3979種及變種,約占全國植物總數的12.2%。豐富的植物資源及良好的氣候特點,為城市林業生物多樣的構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3科學的經營管理,實施城市林業的分類經營,制定統一的城市林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政策,注重高新技術的應用,開展城市森林資源綜合利用和開發技術的研究,提高城市林業產業發展的水平和城市森林資源的利用率,進一步發展花卉產業和城市森林旅游業。
2.2.4因地制宜,建設具有特色的城市林業。中國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4個(安陽、洛陽、開封、鄭州),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與優越的地理條件成為創建特色城市林業的先決條件。如2009年5月,《洛陽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相關機構及專家的評審,確立了“牡丹山水林城、宜居生態洛陽”的基本理念,突出了具有洛陽地域特色的森林城市文化內涵和建設方向。
3小結
總之,城市林業建設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空間、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現代城市林業建設需要建立投入保障和長效管理機制,采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基本模式,促進城市林業的可持續經營。河南應借鑒國內外城市林業建設的經驗,因地制宜地開展城市林業的研究、規劃和建設,充分發揮城市林業的生態服務功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河南城鎮居民真正感受到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一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