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循證醫學科研思路,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趙桂玲 高鵬 單位: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但凡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一個好的思路對科研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著科研的成敗與科學價值?,F今很多人都在跟風,缺乏自己的科研思路,筆者粗略地從循證醫學的視角就科研思路應該怎樣建立進行探討。
1樹立正確的科研觀,讓事實說話
循證醫學中將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隨機對照盲法實驗作為最好的證據,而將專家意見僅僅作為參考,甚至可以說敢于“破”,從找出論文中的錯誤、缺憾入手更容易做出高水平的科研。在樊代明院士擔任第四軍醫大學學報主編期間將《第四軍醫大學學報》改名為《醫學爭鳴》,正是在倡導這一理念。眾所周知,針對文章的不足和錯誤給Science寫信,文章更容易發表。蒲慕明院是士指導他的學生從教科書上找錯誤,從而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這一出發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要找出專家、學者以及教科書中的錯誤是很難的,但是相對于建立一個新學說,找出舊的不足又是相對簡單的,這一科研理念,我們必須樹立起來。
2建立循證醫學科研觀,讓科研活起來
GordonGuyatt博士曾指出,未來臨床醫生的決策不應僅依靠教科書、權威專家或資深上級醫生的意見,而應有效整合當前最佳研究證據。未來的醫學發展,不僅要求臨床醫生具備文獻檢索技能、文獻評價技能和綜合信息的技能,還要求其具備判斷證據對當前患者適用性的能力。例如一位臨床醫生利用Medline檢索相關文獻診斷缺鐵性貧血的過程,全文僅1000余字,卻孕育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思想。而現今如果運用這一觀點,可以使很多文章、論文活起來。如《甲硝唑減輕痔切除術后疼痛效果的系統評價》[1]即是從如何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入手,利用循證醫學的科研觀撰寫出的一篇論文。再如《1例惡性胸膜間皮瘤的循證治療》[2],同樣也是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入手,在充分評估患者病情的基礎上,根據PICO原則,提出采用循證醫學的方法為確診的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制訂最佳化療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當然循證醫學在醫學的其他領域也大顯身手,如在護理方面有《中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從醫行為影響的Meta分析》[3],檢驗方面有《檢測尿液中生存素蛋白對膀胱癌診斷價值的系統評價》[4]、《γ干擾素釋放試驗診斷兒童潛伏結核菌感染的Meta分析》[5]等,諸如此類的文章數不勝數,它們均對文獻進行評價、評估,并為科研及教學提供了新思路,使科研活起來,從而為患者服務,為教學服務。
3針對社會熱點,運用循證觀念,讓科研實用起來
循證醫學的英文名稱為“Evidencebasedmedicine”,它是基于證據的科學,循證醫學提出凡事都要循證決策。依據這一觀點,結合現階段我國正處于醫療改革的關鍵時期,李幼平教授等人對中國西部的甘肅、四川等省鄉鎮衛生院住院疾病構成及收費情況進行調查,做了一系列科研,為醫療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資料[6~8]。相關部門在三峽庫區大規模組織實施的改水改廁項目中,為更好地了解項目實施情況、評估項目效果,林長坡等人采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對三峽庫區的4個試點鄉鎮改水改廁前后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撰寫了《三峽庫區血吸蟲病潛在流行區改水改廁效果》[9],也是利用循證醫學為社會服務、為決策服務而從事的科學研究。針對抑郁癥患者家屬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家庭負擔的情況,李?等人通過了解住院抑郁癥患者的家庭負擔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探索出減輕抑郁癥患者家庭負擔的方法,撰寫了《住院抑郁癥患者的家庭負擔及其與家屬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10]。針對醫療服務的電子化、信息化問題,張燕等人撰寫了《電子病歷———基于病人全集的循證醫學臨床證據》[11]。現今手機已被普遍使用,李?等人基于這一情況與肺結核督導化療相結合,調慶市部分區縣結核病患者移動電話擁有率及使用情況,了解其基本信息,為進一步開展短信提醒系統干預試點提供依據,撰寫了《短信提醒系統提高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可行性研究》[12]一文,提高了肺結核督導化療的效果。
4將循證理念運用于突發性公共安全衛生事件之中
近年來突發事件頻繁,從“SARS”到禽流感,從汶川大地震到玉樹地震,每一刻都牽動著科研工作者的心。他們利用循證醫學評價突發性公共安全衛生事件的應急指揮績效,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應急醫療救援決策提供依據,并為此撰寫了一系列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文章,如《玉樹地震衛生應急指揮績效分析》[13]、《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后住院幸存者心理健康與應激障礙調查研究》[14]、《玉樹地震外來衛生應急人員急性高原反應及其影響因素分析》[15]、《地震后人群健康問題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16]等。
5積極整理文獻,把有價值的證據凸顯出來
循證醫學最核心的部分是證據。而現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年有大量的文獻涌現出來又迅速沉淀下去??茖W系統的評價文獻并把有價值的東西整理出來,是循證醫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循證醫學通過Meta分析、系統評價、系統評價再評價[17]等一系列方式將文獻進行整理,把有價值的證據整理出來,這一點無疑是一個好的科研思路。
6在微觀世界中運用循證理念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事以及所作的研究大都基于宏觀世界。我們是搞基礎學科的,整天要研究細胞、分子,要搞創新,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循證理念怕是用不著。”這一點正是對循證理念的誤解。系統評價、Meta分析僅僅是循證醫學的工具,而循證醫學的靈魂在于“證據”,“有證用證,無證創證”是循證醫學的理念。眾所周知,在一個傳統的領域要想取得突破是很難的事,但是如果從證據角度出發也許能取得不錯的進展。比如說膽固醇,大家一般只知道膽固醇可以造成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但是如果你從膽固醇的生理功效出發也許會取得不錯的突破。在1999~2001年中,有人在Science雜志上連續發表了3篇論文,認為膽固醇可以促進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形成,這給膽固醇在生理功能的認識帶來了一個突破性進展:膽固醇可能是神經細胞突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文獻中沒有人報道過它是否可以促進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形成,他使人對膽固醇有了新的認識,使一個古老經典的學科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當然要推翻以前的定論是很困難的,但是對定論進行補充、完善,并從它沒有涉及到的角度出發,從缺乏證據支持的環節入手,就能有重大發現。#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