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證券市場國際板發行難點及化解途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我國希望能把上海建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國際金融中心的標志之一就是交易市場向國際開放,所以在上海開設“國際板”是其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一步。國際板的推出將會成為繼創業板之后,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的又一個大市場。 一、國際板推行現狀及存在的主要爭論 國際板是指境外企業在中國A股發行上市的板塊。這些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質將被劃分為“國際板”。2012年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工作會議于2月22日召開,會議通報了2011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的進展情況。會議稱,作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境外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人民幣股票、境外企業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工作得到了持續推進。另外,國家發改委2012年1月13日正式印發《“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規劃》明確指出要推進上海證券市場的國際板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發行人民幣股票。但國際板推出尚無時間表。國際板的推出被認為是懸在A股市場之上的一把“雙刃劍”,關于國際板的各種消息時刻影響著我國股票市場。每聞國際板消息,股市馬上會產生過度的負面反應,2011年繼4月28日暴跌4%、5月23日暴跌2.92%、6月9日暴跌1.8%、7月21日暴跌1.01%之后,11月16日再次暴跌3%,一天損失逾6000億元市值。而于此相對應的是國際板概念股全線崛起。從數據來看,目前國內的外資參股或控股的上市公司接近30家,都有上佳的表現。可以看出,我國證券市場推出國際板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是經濟學家們對短期內推出國際板卻持謹慎的態度,他們在國際板到底能否實現其預定的目標和功能存在不少爭議。關于開設國際板主要有以下幾種爭議。 (一)發行之爭 國際板發行是美元還是人民幣?CDR(中國存托憑證)還是IPO?紅籌還是外企?募集資金境內投資還是境外使用?發行方式如果是直接發行A股(即IPO)。在推出初期,國際板在A股募集的人民幣將用于該企業在中國境內的投資,這樣就不會涉及貨幣兌換的問題,且境外公司在境內的業務拓展也能得以規避外匯風險。發行中國存托憑證(CDR)是指在境外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境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 (二)利弊之爭 如果未來的國際板實行人民幣交易規則,即在國際版上市的境外企業將獲得人民幣融資,那么就必須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或歐元。這樣一方面有助于減輕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壓力,另一方面國際板也可以解決我國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另外,通過資本投資手段,所有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機構包括外資機構,也必須以人民幣交易并清算、結算,還能夠推動我國貿易逆差國持有人民幣儲備。在人民幣尚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項目仍然嚴格管制的條件下,國際板的推出,是變相的資本管制放松,也是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變相的“可兌換”。這樣無疑加快了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步伐,是人民幣最終實現自由兌換的關鍵一步。弊端在于國際板可能會造成國內資金的單方面流出,分流主板市場資金。 (三)時機之辯 從現實性角度看,我國資本市場自身的制度性缺陷還未解決而在創業板的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三高超募、業績變臉等一系列問題。這種種問題一方面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本身的穩固性受到挑戰,另一方面也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如果這一系列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國的資本市場將難以承載國際板之重。另外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協調性尚需提高。國際板的開通,將會牽涉到金融監管的方方面面,需要國內各個金融監管機構的通力合作。但嚴格來講,我國現行的一行三會體制依然沒有完全理順。國際板的推出時間節點非常重要。市場制度的建設、監管與海外市場趨同或達到相近水平是必要的前提條件,包括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治理與監督、完善與建全上市及退市制度等,推出時間要參照國內資本市場情況。但是現在市場上貨幣政策如此的緊縮,如果這邊還在大量地增加供給,推出國際板可能就會破壞市場的供求關系。現在市場的資金增量幾乎沒有,要增加供給,必須要有資金需求進入即需要政策的配套。如果市場保持弱勢狀態,推出國際板無異于雪上加霜。 二、國際板設立存在的主要障礙 (一)均衡各方利益方面的障礙 我國設立國際板主要有以下的期待:第一,規范股市發展以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推出國際板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內在要求,對我國資本市場起到重要的補充和推進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效率;第二,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產品和開辟新的投資渠道。解決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以本土投資者為主,受制于外匯管制,不能在全球范圍內分散投資的問題。第三,有利于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和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國際公司來我國上市的目標有:1.融資動機,即為企業上市籌集發展所需資金。2.商業動機,即擴大上市企業在中國的知名度。3.圈錢動機,即也不能排除個別企業來我國上市是以圈錢為目的的。4.提高股票的流動性和分散股權結構。在中外雙方目標中可以達成共識的利益是提供融資平臺,以加大我國引進外資的競爭力和提供給我國投資者更多的投資機會。但是,國際公司的純粹融資動機很難讓我國市場接受。我國股市高溢價、高市盈率發行和居民的大量儲蓄都對境外企業充滿了誘惑。另外,中國市場普遍存在上市公司漠視投資者利益保護,只是將投資者作為企業的圈錢對象,這也讓外國企業看到了中國市場的融資機會。但是,我國大型企業仍然有相當部分等待上市,大量中小企業急需股票市場的資金支持。外國的優秀企業來我國上市,可能會導致國內投資者對外企盲目崇拜而大肆購買,這對A股市場會造成很大的沖擊。 (二)避免拉低我國股票市場的估值方面的障礙 #p#分頁標題#e# 中國上市企業的平均市盈率比海外高得多。國際板的推出容易加大外國企業來我國圈錢的風險。2006年6月-2009年7月,按新股首日上市的收盤價計算,中小板收盤價市盈率平均約為70倍,主板收盤價市盈率平均約為57倍;2009年7月后不再對價格進行窗口指導至今,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同樣口徑計算的市盈率約為71倍,主板約為51倍。國際板的開創可能會拉低整個A股估值,高估值的中小板,創業板泡沫有破滅的危險。現在我國A股市場已是連創新低,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為2245點,2011年12月22日,上證指數僅為2186點!我國的股市一夜之間跌回了十年前。這時如果外國公司來我國上市,再拉低我國股票市場的估值,全國一億多股民將難以承受。另外,成熟型的外國公司在成長型的中國市場上上市會造成估值混亂和外國公司定價過高的問題。這樣國際板將成為“國際提款機”。 (三)使國際板在我國良好運行方面的障礙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無論是市場制度與規范,還是上市公司治理等,與國際發達資本市場差距仍較遠,即使引入海外企業上市也很難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化存在三大頑疾,即發行機制不合理,退市制度形同虛設,內幕交易和市場操作橫行。表面上看來,A股市場新股發行與國際慣例接軌,采用累計詢價機制。實際上,問題的本質是,累計詢價制度成為新股做市商者的內部游戲。累計詢價制度是隱性的做市商機制,264家詢價機構集體把發行價抬到高位,而不必對自己的報價負責,這無異于縱容機構的人情報價。發行者、詢價者、中介機構成為一級市場的既得利益者,利益團體密不透風,通過瓜分一級市場的紅利,把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套在高崗上。同時,機構投資者隊伍十分薄弱。如果機構投資者薄弱,市場的主要交易行為不以持有股票作為目標,必然出現較強的短期化行為。一旦出現市場過度投機行為,國際板上市公司就基本喪失實際意義上的可投資價值。 三、國際板設立障礙的解決對策 (一)分步推行國際板 國際板的推出需要把握好時機和節奏,其開放的范圍、程度、步驟要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和國內企業的融資需求,要注意保護中國投資者的根本利益,控制好國際化的市場風險。所以在國際板的發行方式可采用CDR的形式。中國存托憑證(ChineseDepositoryReceipt,CDR)是指海外、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相關存托銀行發行,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交易。采用CDR的方式既能適應企業實力、規模等,又能滿足不同企業對信息披露、上市效率、融資規模的需求。分成不同的等級,從只上市不融資到即融資又上市。重要的是可以通過相關機制的設計防止出現國際板的股價遠大于國外價格的局面,因此,可以避免外國公司股票拉低我國股票市場的估值。 (二)完善我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提高監管和服務水平 我國資本市場大而不強,仍然是一個新型加轉軌的市場。要想開闊更多的投資渠道,提升中國證券市場的競爭力,必須有強大的資本市場發展的配套支持。完善的證券市場基礎制度既是證券市場有效定價的基礎,又是市場交易主體公平公正交易的保證。我國股票發行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緩慢,信息披露機制不夠健全,證券市場監管行政色彩較濃。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A股市場的三高現象: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資金。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國也在積極地尋找解決對策,在2012年4月1日證監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擬推出完善規則,明確責任,強化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等六大措施,以推動各市場主體進一步歸位盡責,促使新股價格真實反映公司價值,實現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均衡協調健康,切實保護和發展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一個成熟的現代資本市場必須高度依賴自我約束、競爭約束、行業自律、司法約束和監管約束機制,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發展和能力建設的基本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