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中外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愛情,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如同一束煙火,香消玉殞的瞬間璀璨綻放,又如一滴眼淚,崩裂的剎那晶瑩剔透、燦爛輝煌,更如響遏行云的泣血天籟,在最長、最尖的荊棘刺透那顆追求完美的心臟時,流瀉在荒蠻的枝條間,凄艷、淋漓、嘹亮……悲情美,猶如一枚裹著沙粒、和著血淚的珍珠,給人的心魂一種磨砂般的疼痛與誘惑,像一條綿連不斷的藕絲,若隱若現(xiàn)地穿透了眾多的中外文學(xué)愛情佳作,使人們?yōu)橹畤@息,為之流淚,卻又迷戀其中不能自拔。 各色愛情悲劇,像如泣如訴的音樂,不同的旋律演奏著不同的傷感與纏綿,卻一樣的婉轉(zhuǎn)動人,令人久久難以忘卻。 旋律一:我達(dá)達(dá)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20世紀(jì)美國經(jīng)典電影《魂斷藍(lán)橋》(WaterlooBridge)中,女主角瑪拉(Myra),在邂逅高級軍官羅伊(Roy)前,她的青春與激情只綻放在芭蕾舞的優(yōu)雅輕盈中。“東風(fēng)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那顆玲瓏的芳心,已寂寂守護(hù)了多年,直到那個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空襲的夜晚,在刻骨銘心的滑鐵盧橋畔,她緊鎖的心扉被那位名字叫做羅伊的男人叩開,從此,她那句“我只愛過你”便成了她和他彼此深愛最好的詮釋。她甚至聽到了教堂鐘聲的召喚,召喚他們終成美眷。然而,戰(zhàn)爭這只可惡的黑手摧毀了一切:羅伊奔赴沙場,從此音訊全無,瑪拉失業(yè),窮困潦倒。更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在陣亡將士的名單上,瑪拉竟然發(fā)現(xiàn)了羅伊的名字!失去愛情的瑪拉徹底崩潰了、墮落了,為了生計,她淪為娼妓,賣笑求歡于形形色色的男人間,而她的心扉深處,卻僅僅珍藏了一個羅伊。如果不是滑鐵盧車站的尷尬重逢,她也許就這么行尸走肉般、捱過慘淡的人生。然而命運(yùn)偏偏弄人,讓她自認(rèn)為備受摧殘與玷污的身心已無資格再愛時,卻偏偏與最愛的他重逢。這種痛楚,是比永不相見更加尖銳的折磨,她,只能不舍卻又無奈而果決地推開他溫暖的懷抱,獨(dú)自啜飲相思、無奈、悲憤勾兌的苦酒,在滄桑的歲月里茍延殘喘。 明月點綴了他的窗子,他點綴了她的夢,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風(fēng)景。然而,他噠噠的馬蹄聲只是美麗的錯誤,他不是歸人,只是過客。 “怨憎會、愛別離”,有什么比“你站在我面前,我卻不能愛你”更加讓人煎熬的呢?在生命如草芥的戰(zhàn)爭中,真情猶如彌足珍貴,然而,造化弄人,瑪拉與羅伊的悲劇,讓人感受到愛的純潔與美好的同時,又怎不令人扼腕嘆息?旋律二: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唐朝傳奇《鶯鶯傳》,絕色鶯鶯與落魄張生一見傾情,為了愛情,鶯鶯以飛蛾撲火般的勇氣與決絕,掙脫禮教束縛,沖破重重阻礙,在丫鬟紅娘的幫助下,于三五明月夜,與張生相約于西廂,共赴巫山云雨,成就花好月圓。然而,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后來,張生情遷,始亂終棄,失去愛情的鶯鶯還清楚地知道,禮教森嚴(yán)下,她這樣處境的女子可能會面臨的蹇運(yùn)是什么。當(dāng)時,鶯鶯心中的恐惶、悲苦與悲憤,恐怕不亞于一條毒蛇對這名如花女子的吞噬。但是,終究,她美過,她愛過,她為自己譜寫了一首和著血淚卻也纏綿悱惻的愛情悲歌。 再后來,張生另娶,鶯鶯別嫁,當(dāng)張生路過鶯鶯門前,欲以外兄身份求見時,鶯鶯斷然拒絕。 夜與晝的交替并沒有一條明顯的界限,就像愛與恨的糾纏。拒而不見,不是因為遺忘,而是因為難以了卻前緣。 貌美如花、感情熱烈、勇敢忠貞的鶯鶯,在男權(quán)社會里,注定只能以“薄命千年恨,芳心一寸灰”的悲劇形象站立暮色蒼茫的時空中。而真情的美,卻永遠(yuǎn)播撒著芳馨。 旋律三:恨不相逢未嫁時。 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傳世名作《廊橋遺夢》(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以一種散發(fā)著“真實性、悲劇性、死亡性”氣味的筆觸,為人們講述了一個凄美、無奈、然而卻震人心魂的愛情故事。 散發(fā)著泥土一般自然烘培的溫?zé)釟庀⒓扒嗖萜貢襁^后的芬芳的農(nóng)婦弗朗西斯卡(Francesca),與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Robert)偶遇卻相見恨晚,兩人彼此守候的四天成為雙方一生最珍貴的記憶和情感歸宿。最后,由于弗朗西斯卡不愿舍棄家庭,不愿拋卻自己應(yīng)承擔(dān)的責(zé)任,二人忍痛分手,他,遠(yuǎn)走高飛,她,回歸家庭。然而,四天即一生,這份電光火石般的感情成了男女主人公終生的寄托與追憶。故事中最感人的,不單單是那驕陽般熱烈的情感,更是那無奈離別中的心靈折磨以及歷經(jīng)歲月洗刷卻沒有褪色的愛的永恒。 心在滴血,她在意欲與他私奔的剎那揮劍斬情絲,他許下承諾,絕不再來打擾她的生活。 她和他遙遙相望,他揪心地等待,無聲地告別。 分離后,滂沱大雨天,他們在鎮(zhèn)上相遇,她身邊坐著從未曾也永不會理解她的農(nóng)夫丈夫,車窗外,是渾身濕透、狼狽落魄的他。 她收集他的一切作品,包括與他相約的那枚紙條。睹物思人,物在人空。她和他日日夜夜彼此懷念,激情潮起潮落,歲月無情沖刷。他先她而逝,再也沒有機(jī)會重逢。臨終前,她留下遺囑:將她的骨灰撒在與他邀約的羅斯曼橋畔,從此,與他永遠(yuǎn)相伴相依。遺憾,成就一種撕心裂肺的悲情美。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各自傷神。 旋律四:鏡中水月夢中花,踟躕望月空牽掛。 《紅樓夢》“是一篇情文字,作者是欲天下人共來哭此情字”,脂硯齋對《紅樓夢》作如是評價。該書中,貫穿始末的主線是寶黛纏綿悱惻的愛情。寶黛之情是徹頭徹尾的悲劇,然而這種悲劇卻有一種震撼人心魂的藝術(shù)魅力,因此才能使“天下人共來哭此情字”。#p#分頁標(biāo)題#e# 寶黛的悲情之美,一則在于悲劇的承載者是人們多重理想?yún)R聚的化身,“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尤其是黛玉,美麗、純真、脫俗、才華橫溢而又身世孤苦、體弱如弱柳扶風(fēng),這樣的人物,本就使人憐惜。加之二人的愛情,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理解、認(rèn)同與吸引,是陽春白雪,絕不摻雜世俗欲望與偏見的塵埃,這樣的一種愛情,是許多人的理想,卻是難以實現(xiàn)的夢。人們讀《紅樓夢》,多對寶黛的愛情歸宿有一種強(qiáng)烈的期許。最后,這個寄托了人們完美主義情結(jié)的夢,竟被兇殘強(qiáng)暴的封建勢力打碎了。這樣的結(jié)局,更容易給人靈魂的震顫。而對美的破壞與否定,不僅不會使人們忘記美,反而會使美在人們的記憶中永存。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失去知音的寶玉這種“到底意難平”,使廣大的“紅迷們”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情感共鳴。旋律五: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英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ThomasHar-dy)最優(yōu)秀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Tessofthed’U-rbervilles),為人們揭示了另一種悲情美。 美的象征和愛的化身的女主人公苔絲(Tess),其丈夫安吉爾(Angel),在苔絲殺死玷污她、毀掉她一生的魔鬼亞雷(Alec)、最終走上滅亡的不歸路時,他對她還是非常珍惜和留戀的。雖然,安吉爾對苔絲新婚之夜的離棄令人憎惡,但無疑,在苔絲生命最后的時光內(nèi),安吉爾的珍愛,還是給了她很大的安慰與滿足。而苔絲死后,安吉爾也定難免懷念這位美麗、善良、純真、卻又可憐的姑娘。 然而,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這份惆悵與無奈、怎不讓人痛徹心扉?而女主人公所擁有的人性與靈魂深處的巨大魅力,又怎不讓人扼腕與難以忘卻?旋律六: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愛一個人到永遠(yuǎn),永遠(yuǎn)到底有多遠(yuǎn)?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Romeo)與朱麗葉(Juliet),傾心相愛,卻因兩家世仇而不能遂愿,于是,二人想方設(shè)法擺脫家庭仇恨的束縛,爭取自由美好的愛情。最后,陰差陽錯地,羅密歐誤以為朱麗葉已死,掘開朱麗葉的墓穴,深吻了昏厥中的她,然后飲鴆自盡,蘇醒后的朱麗葉見羅密歐已亡,悲慟不能獨(dú)活,遂拿劍刺透了自己的胸膛。 《孔雀東南飛》中的恩愛夫妻焦仲卿和劉蘭芝,因惡家長的逼迫而不能相守,不愿屈服的二人,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 《梁祝》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了贏得愛情,雙雙自盡化蝶。 原來,正如湯顯祖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愛一個人到永遠(yuǎn),永遠(yuǎn)到底有多遠(yuǎn)?原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愛情主角毀滅的悲劇性令人珠淚潸然,愛情的堅定與永恒讓人感動和永遠(yuǎn)緬懷。 悲劇是特殊的藝術(shù),是將人生美好的、珍貴的、有意義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通過再現(xiàn)真善美的毀滅激發(fā)人們對假惡丑強(qiáng)烈否定的情感,通過人生的苦難和毀滅來凸顯真善美的價值,由此而生一種特殊的美:悲情美,悲情給人帶來的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遐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