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方旅游資源歷史階段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王瑛 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國際學院
起步奠基階段
這一階段的時間跨度是1979年~1990年。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開創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也使我國旅游事業的大發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1979年7月,鄧小平同志視察青島時,明確指示要做好景點保護和開發工作,盡快凈化環境,大力發展旅游事業,為青島旅游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1980年,成立了建國后第一家專門經營國內旅游業務的旅行社,國內游客人數呈現出井噴式增長。1981年,青島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要求將青島建成輕紡工業基地、對外貿易基地和旅游療養勝地。1984年被確定為14個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在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權。1985年,山東省海岸帶和灘涂資源綜合調查第一調查區完成青島的調查驗收工作,認為海域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1990年,青島市首屆旅游發展研討會召開;所轄五縣全部撤縣設市,成為全國第一個城市群,為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奠定了基礎。
1982年,嶗山風景區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青島市政府公布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市區有中共青島支部遺址、天后宮、湛山寺等。1983年,嶗山風景區南線旅游公路擴建工程竣工;黃海飯店竣工并交付使用。1984年,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部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開始規劃開發;市政府確定要辦4件大事,重建第一海水浴場、建成10個山頭公園為其中主要內容;在田橫島豎起“田橫五百義士墓”石碑,將該地區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路夜市一條街正式開放;湛山寺修復工作和前海棧橋大修工程開工;膠州灣東海岸岸灘改造工程動工。1985年,將團島、小青島、觀象山、太平山、太平山改建為游樂場和公園;棧橋至團島沿海一帶改造工程開工。1986年,匯泉王朝大酒店開業;邀請專家對《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行評議;青島至黃島輪渡試航成功。1987年,第六海水浴場改建工程完工;康有為故居、櫸林公園、觀象山公園等6個山頭公園對外開放;青島海洋公園動工興建。1988年,青島市平度縣天柱山石刻列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屆青島之夏燈貿會在中山公園開幕;嶗山最大的佛教古剎華嚴寺主建筑修復工程竣工。1989年,青島首家四星級酒店———海天大酒店正式開業。1990年,百花苑和海軍博物館武器裝備露天展區正式對外開放。
在這一時期,青島旅游資源開發有著明顯的時代轉軌痕跡,主要表現在:大規模的旅游資源開發奠定了青島旅游產業化基礎。1979年~1989年十年間,青島旅游資源開發共投入2000多萬元,形成了較大規模、有重點的建設規模,為青島旅游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行業管理體系初步形成。適應旅游業發展需要,成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對旅游資源開發進行總體規劃和依法管理。至90年代末,青島市已形成由市級旅游領導機構、地方旅游管理機構、區域性旅游管理機構及旅游協調機構構成的旅游管理體系。資源開發的一些主導觀念得到認可和增強。主要表現為產業觀念和市場觀念。在資源整合開發中,經濟意識、產業意識不斷樹立,開始注意研究資源價值、服務價值及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并能從市場出發,以質量效益為主導。
深入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的時間跨度是1991年~1999年。
進入“八五”以后,旅游業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點;199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將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關于旅游政策的出臺,為青島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更大的支持。1992年7月,《青島市旅游涉外經營服務定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是青島市旅游業第一個地方性管理法規;1998年10月,頒布實施的《青島市旅游產業“九五”計劃及到2010年規劃》指出,資源開發與保護要“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嚴格保護的方針,以海濱風光、嶗山名勝、歷史名城為主題,合理配置和科學利用旅游資源,堅持高起點、高品位,使我市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旅游形象更加突出。”
1991年,海云庵糖球會、青島國際啤酒節相繼舉行,并被列入國家重點旅游項目;全長1075米的嶗山索道竣工投入運行。1992年,青島市元宵山會開幕;嶗山太平宮正式對外開放;石老人旅游開發區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試點的“國家旅游度假區”。1993年,塔高230米的青島電視塔在櫸林公園太平山頂開工;占地35公頃的青島國際啤酒城在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奠基;青島(市南)首屆“海之情”旅游節開幕;嶗山林場被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國務院批準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青島成為37座文化名城之一。1995年,青島海豚館正式開館;青島文化名人雕塑園揭幕。1997年,青島香格里拉大飯店正式營業;森林樂園、青島山炮臺遺址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天后宮修復一期工程竣工;山東省國際會展中心在青島高科園舉行奠基儀式。1999年,青島海洋節開幕;青島云霄路美食街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完成,并舉行開街儀式。
這一時期是青島旅游資源開發的重要時期,基本特點為:社會投資成為資源開發的重要推動力量。在這一時期,旅游資源開發的方向和模式按照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1991年,山東三聯集團公司投資8000萬元開發田橫島,揭開了青島旅游資源市場化開發的序幕。許多療養院、培訓中心也在探索市場化轉型的發展道路,逐步向社會化方向轉軌。節慶、會展旅游成為旅游資源開發的新亮點。據統計,這一時期每年都要舉辦十幾場大型節慶、會展活動。青島海洋漁業、信息電子等產業基礎雄厚,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使節慶、會展旅游成為旅游資源開發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進一步豐富拓展了旅游資源格局。旅游資源開發更加科學規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旅游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堅持以體制改革促發展的原則,資源開發利用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堅持依靠科技推動的原則,資源開發利用的科學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p#分頁標題#e#
轉型提升階段
這一階段的時間跨度是2000年至今。
進入新的世紀,我國旅游資源開發迎來了全新時期。2000年1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旅游發展工作會議,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首次召開專門研究旅游工作的全國性會議;2001年4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一系列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相繼出臺,青島旅游資源開發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2000年1月,出臺了《關于加快我市旅游業發展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2005年6月,《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頒布實施,強調要抓住奧運契機,加快旅游業發展;2007年11月,《青島市旅游業“十一五”規劃》正式頒布,首次明確“十一五”期間青島旅游總體發展格局:以沿海海濱帶為主體,以濱海城市組團、旅游景區、度假區為重點,延伸輻射陸域縱深和近岸海域,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機整合,構成“一線、兩翼為重點,城、海、山、陸聯系互動”的態勢;2008年8月,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和第29屆殘奧會帆船比賽,全面提升了青島旅游的國際形象和旅游產業水平;2010年8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產業若干政策的意見》,確立了“建設國際海濱旅游度假中心,打造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把旅游產業培育成為青島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擴大居民消費先導產業”的發展目標;2011年6月,橫跨膠州灣全長36.48公里的膠州灣大橋、穿越膠州灣海底全長9.47公里的膠州灣隧道同時建成通車,帶動了大青島旅游格局的發展;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青島作為建設藍色經濟區域的先行區和核心區,旅游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2000年,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夜景工程、旅游公廁整修、大黑嵐海濱公園、世紀廣場、康有為故居、太平角綠化美化、嶗山北九水游覽區深度開發等10個項目基本完成。2001年,中國國際電子家電博覽會、中國青島金沙灘文化旅游節、中國青島時裝周暨服裝服飾展覽會相繼舉行;青島市首家大型國有獨資旅游集團———青島匯泉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中國青島國際熱氣球節舉行。2003年,中國國際綠化博覽會開幕;嶗山巨峰游覽區正式開放。2004年,改造一新的匯泉廣場正式啟用;全長169公里的濱海公路開工建設。2005年,位于登州路的青島啤酒街開街。2006年,由大連海昌集團投資12億元打造的青島極地海洋世界開門納客;占地面積45公頃的青島奧帆中心建成。2007年,以“相約奧運,揚帆青島”為主題的青島展區在法國南特市第七十五屆國際會展上展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零點景區正式揭牌。2009年,奧帆中心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濱海旅游休閑示范區”;唐島灣海上嘉年華項目正式開工儀式舉行。2010年,膠州少海景區、市南銀海凈雅酒店、市南區葡萄酒博物館等12個項目竣工,城陽方特夢幻王國主題公園、黃島區凱賓斯基溫泉度假酒店等14個項目開工建設;國家旅游局新批嶗山風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這一時期,青島旅游資源開發積極謀劃轉型提升,由較為單一的大眾觀光資源向海濱度假、特色節事、商務會議、休閑娛樂等復合驅動型的旅游資源轉變。政府主導力度明顯加大。青島市將旅游產業定義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擴大居民消費先導產業,瞄準“中國最佳休閑旅游度假城市”這一青島旅游總體發展目標,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扶持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旅游資源開發以保護為前提。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旅游資源,保證旅游特色經濟快速、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城市風貌保護中,突出近代建筑文化特色為主題,保護城市格局的完整性與和諧統一性;在自然風貌資源保護中,突出發展環境友好型旅游區和度假區。具有鮮明的“奧運”特征。以舉辦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殘奧會帆船比賽為契機,青島旅游資源開發的結構、層次和規模,都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如僅在2007年,就有青島啤酒城改造、森林王國生態文化旅游項目、大飛輪項目、新興長城酒店等30多個投資400多億元的旅游項目落戶青島,極大提升了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旅游資源是構成旅游活動的最基本因素,是旅游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整理總結旅游資源開發的歷史,對于挖掘現有旅游資源內涵、打造新型旅游產品,準確把握我市旅游業的特點規律、提升旅游市場發展規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