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論青銅器的器型對陶瓷的影響,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趙川 趙瑩 單位:河北科技大學
對后世的陶瓷藝術的造型語言有了極大的影響。早期的陶瓷制品中不少沿用了這種制作手法,南朝的青釉龍柄雞頭壺就是一則典型的以雕塑作為器皿的局部裝飾的例子。從這個例子上我們不難發現,南朝時期已經具有了將局部雕塑的裝飾手段與器皿的零部件相結合的手法,并可更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工藝手段,使其裝飾效果更加靈活生動。其二是青銅擬形器,擬形器則是將人物或者動物造型與器物的整體形象結合在一起,使器皿更加鮮活。比如湖南出土的商代后期的青銅象尊就是一個典型的擬形器的特例。作為容酒器的青銅象尊鼻、腿粗壯有力,鼻內中空,并配有各種裝飾紋樣,使其造型栩栩如生,充分顯示了當時造型藝術的水平。這類擬形器是宋代之前陶瓷藝術品的一種主要種類。如西晉青瓷羊尊,此尊的整體為蜷臥著羊的造型,整體裝飾簡潔,羊的身體圓潤豐滿,對于神態的刻畫尤其到位,不能說不是中國早期陶瓷藝術中的一件杰作。
青銅器裝飾紋樣對陶瓷的影響。作為禮器廣泛使用的青銅器,包含了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由于青銅器本身材質的局限性,其裝飾紋樣多以鑲嵌、刻畫等手段,所以其裝飾紋樣與遠古的彩陶不同而更具立體感。其主要裝飾紋樣大致可分為六種:
一、動物裝飾,其中最為廣泛應用的即饕餮紋和獸面紋,以一種神秘嚴肅的造型來現實統治階級權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其次較為廣泛應用的還有還有龍紋和鳳紋,二者以各種不同造型來展示統治階級的權威性。其它動物紋樣還包含了虎紋、牛紋、鹿紋、魚紋等,多以輔助性裝飾出現,極少成為主體裝飾紋樣。
二、植物裝飾,以植物裝飾紋樣作為搭配,既可以達到豐富裝飾圖案的效果,還可以減少神話圖案中的神秘色彩,使之更加貼近人的生活。
三、景物裝飾,這類主要包含了以自然景物為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裝飾圖案,體現了當時工匠們對于現實景物的抽象概括能力。其中最常見的有云雷紋、渦紋、桑紋等。
四、人物裝飾,這類裝飾紋樣主要反映戰爭和社會生活為主,有一定的紀實性。
五、幾何形裝飾,這類裝飾紋樣是從文字的發展變化而來,并隨后逐漸與其它裝飾紋樣相結合。
六、綜合性裝飾,是將材料、紋樣和工藝高度結合的產物。與青銅裝飾紋樣不同的是陶瓷不再局限于立體浮雕或鑲嵌等方法,還可以將礦物顏料在瓶體本身彩繪,使其造型藝術語言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
早期的陶瓷多是單色的素瓷,其裝飾手段多以印花和剔花為主,所以裝飾紋樣以植物和幾何圖案較為常見,宋代的青釉印花碟,典型的以印花手段,圖案以盤草和花卉。這類單色瓷器體現出當時的一種素雅的審美傾向。然而人物和動物紋樣極少出現在器皿上,主要受到當時技術的所局限。到元代后期,青花瓷的廣泛出現。青花瓷是指氧化的鈷料在白色的瓷胎上繪以各種紋樣。這類瓷器的出現使陶瓷陶瓷的裝飾圖案和雕塑分離,與繪畫藝術靠的更近,從而解決對復雜造型難以表現的問題。并且使裝飾紋樣的形象更趨于具象化,元代清花龍紋盤就是以動物造型為主體,其中龍的形象較青銅器中的形象更加具象和生動。但是青銅裝飾中特有的紋樣依然不難發現,然而這些裝飾已經從裝飾的主體退到了輔助的地位上。明萬歷茄皮紫釉暗龍紋晚的底部就保留著青銅器中的幾何裝飾紋樣。從而使陶瓷藝術兼具抽象與具象于一體,使之造型藝術語言得到更大的豐富。
陶瓷制品向陳設藝術的發展。室內陳設藝術品可分為觀賞性陳設品和功能性陳設品兩類,兩者共同起到了對室內裝飾藝術語言的豐富作用。而陶瓷通過對青銅制品器型和裝飾藝術語言上的吸收,使陶瓷制品擁有了自身的造型藝術語言。并且使其從單純的實用制品逐步向室內陳設轉變,最終出現完全意義的裝飾性陶瓷。使傳統觀賞性室內陳設品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中國的陶瓷藝術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其造型藝術語言也展示各個不同時期和不同民族的特色。通過對青銅器器型和裝飾紋樣對陶瓷造型藝術語言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體現出我國傳統室內陳設品的造型藝術語言的傳承有序。然而作為生活在科技時代的我們,更有義務將我們傳統藝術與當今實際相結合,使本土藝術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