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運動損傷情況及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楊柏齡 單位:武警森林指揮部機動支隊
一(略)
1(略)
2.運動損傷的原因。造成中小學生運動損傷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既包括學生自身因素,也涉及體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以及體育設施建設等其他因素。
(1)從學生身體發育情況來看,青少年的骨骼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但其骨骼承受外在壓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較差,易出現彎曲、變形的現象;青少年的身體關節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但與關節連接的韌帶比較脆弱,當受到外力沖擊,在韌帶無法有效保護關節的情況下,關節易發生損傷;青少年肌肉中具有較多的水分,無機物的含量較少,且肌纖維較細,肌肉橫斷面積小,這使得他們肌力較弱,耐力欠佳,容易疲勞,加之其足部、膝部韌帶的緩沖機能還不完善,在動作幅度過大或發生身體碰撞時,往往會出現挫傷和扭傷的情況。
(2)從學生身心狀態來看,欠佳的身心狀態是造成中小學生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身體狀態不佳。表現為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差;運動強度過大,運動節奏缺乏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不足,疲勞過度。學生在身體狀態欠佳時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則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另一方面,學生心理狀態不佳。筆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身體素質較差而又缺乏體育鍛煉的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往往存在膽怯心理,且常因心理膽怯造成動作失誤,導致運動損傷情況的出現;還有一部分學生則存在著自負心理,喜歡在朋友和同學面前表現自我,他們時常會在缺少必要準備和自我保護的情況下做一些高難度動作,但這樣往往會造成運動損傷。
(3)從準備活動情況來看,部分中小學生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準備活動不充分。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能夠增強自身肌力,同時可提高身體各關節的靈活性及韌帶的彈性,從而避免肌肉和韌帶的損傷。學生未充分進行準備活動,其身體則缺乏必要的協調性,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也無法充分發揮,在這種狀況下進行體育活動,則容易出現運動損傷。
(4)從體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來看,部分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對學生運動損傷情況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具體表現為:教學組織形式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未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教學;體育訓練安排不夠科學、合理,給學生安排的運動量過大;幫助、保護措施不到位,不能及時消除學生疲勞癥狀。這樣則會引發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產生。
(5)從體育設施建設來看,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學設施和場地未得到合理使用且存在安全隱患,而校外體育活動場所則大多存在著運動場地不平、體育設施陳舊、管理混亂等問題,這也是導致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二、建議
1.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加強學生易受傷部位的訓練。運動技能掌握不牢、運動技術操作不當是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如,學生在跳高或跳遠練習中落地姿勢不對,則易造成膝部、足踝部損傷。為此,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要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不同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要領,做到技術動作準確和規范。其間,體育教師特別要加強學生踝關節、膝關節及指關節等運動中易受傷部位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以盡量避免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發生。
2.認真做好體育運動前的準備活動。體育運動前進行準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及身體代謝水平,增強他們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性,以充分發揮其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為正式運動做好充分的準備。體育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認識到準備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并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安排準備活動。其間,既要有一般性準備活動,又要有與不同訓練內容相適應的專項準備活動,從而降低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率。
3.加強對學生體育與健康常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體育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要在思想上對學生運動損傷情況予以高度重視,并著力加強對學生體育與健康常識的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體育道德素質,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使其了解不同運動項目的比賽規則,掌握一些必要的預防運動損傷的知識,避免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因技術動作不規范、不了解比賽規則等出現運動損傷的現象。
4.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和體育器械的維護。學校和社區應加強體育設施的建設,使之符合國家有關體育衛生的要求,運動場地和體育器械的使用,要有專門人員負責安排。此外,還應組織專門人員按照體育活動安全規章制度對運動場地、體育器械予以安全檢查。其中,跑道、籃球場、足球場及健身器械應列為檢查的重點,對一些易損壞的體育器械要及時進行維修和保養,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