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景觀設計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景觀藝術是景觀學科在專業化、系統化的發展下,由于設計的多樣、細化而產生的分支學科,目前已有對于景觀藝術的教學課程、實踐工程,但有關景觀藝術的系統而深入的研究還比較缺乏。在《中國景觀藝術研究現狀及展望》一文中,周武忠綜述了目前的研究現狀及研究成果,認為國內的景觀藝術起步較晚,研究層次較低,但同時也有著巨大的研究潛力…。景觀藝術雖然涵蓋于景觀設計學之中,但仍有其自身的特點及語言。
1景觀藝術的含義
1.1研究層面及內容俞孔堅教授在對景觀設計學的定義
進行闡釋時,提到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2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1andscapePlan—ning)和景觀設計(LandscapeDesign)。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于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景觀設計即是對這個特定地方進行的設計舊1。
景觀藝術應該產生在景觀設計層面,是在對某個特定的地方進行設計時涵蓋的內容,包括構成一個場所空間的各具體要素,如場地、植物、水體等,亦或幾個要素綜合的體現。景觀藝術是具體而物化的載體,相關研究可涉及諸多方面,如關于景觀與藝術的討論、多學科交叉的討論、景觀藝術設計及教育、景觀藝術的形式語言表達等,是一個綜合的學科概念‘“。
1.2特征景觀藝術雖然涵蓋于景觀設計學之中,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目前,對于景觀藝術還未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通過對其特征的討論,可從不同方面加深對景觀藝術的理解。
1.2.1藝術與技術相結合。景觀藝術是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首先,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其藝術性特征,并不是所有的景觀設計都具有這樣的藝術性。在藝術形式多樣而表現手法層出不窮的今天,雖然藝術的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景觀藝術會體現出某一地區、在某種社會背景下大眾的審美標準和情趣,即便是藝術家嘗試的觀念藝術,也需要同大眾有直接的溝通;其藝術性可從多方面體現在設計作品中:可以是對某種審美的追求,可以是通過藝術設計而展現的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也可以是對某種藝術形式語言的嘗試,還可以是對特定區域某一主題的詮釋……總之,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并非單純為設計而設計,其具有人文內涵及美學觀念。
同時,作為一種設計,需要通過設計制作施工得以實現,所以其技術性也同樣重要,縱觀世界設計史不難看出,新技術的出現是推動設計發展的一個巨大動力。景觀設計的技術性體現在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科學理念及技術手段為其服務,最終將作品完美地體現出來。如VarabyeuPartners設計公司設計的迪拜Zabeel公園中的新月(NewMooon),以月亮的形態造就了公園的標志性景觀,藝術地體現了地域文化,通過月亮的形態及表面幾何裝飾紋樣,象征了伊斯蘭教主題,其技術性體現在各種被動式的保護措施在建筑內部區域創造出了一個特殊的小環境,并降低了供電系統的負擔,表達了權力與力量的精神。
1.2.2體現公共性。景觀藝術的公共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釋。
1.2.2.1這一作品處于公共空間之中。景觀藝術通常位于城市的公共空間或建筑內部的公共空間中,使得景觀藝術作品同環境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作品并非孤立存在,而需要與環境對話,與公共空間協調。環境既為景觀藝術的創作提供了條件,也具有約束,同純藝術的自由表達是有差異的。
l-2.2.2公眾的參與性。正因為景觀藝術所處的環境加強了公眾的參與性,也使公眾更加具有主人翁精神,使其為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而與設計者共同努力。以往的藝術作品通常在美術館等藝術場地進行展出.相應的受眾面及交流面是有限的.交流的方式也較單一.而今其位于公共空間中,需要與大眾進行交流,必須接受公眾的審視及批評.相應地.公眾也應具有一定話語權。
1.2.2.3作品中公共精神及社會責任的體現。越來越多的景觀藝術作品還兼具公共精神與}r會責任。這里所指的公共精神J下如翁劍青在《公共豈術與公共精神》中談到的:“倘若我們暫且撇開公共藝術所包含的物化形態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會倫理來看.或許‘公共精神’便是公共2三術的要義抑或靈魂了”。景觀藝術不僅儀是對環境品質的改善.更重要的是體現Ⅲ對人的尊重,以及公共空間【屯主、開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態度“:
I.2.3多學科綜合交叉。正如前文所述,景觀藝術是藝術與技術結合的產物,必然涉及多學科的綜合交叉.在討論與景觀藝術相關爭¨寸.常涉及以下幾個學科:城市規劃與建筑學、風景園林學科、藝術學、莢學、自然生態學、人體_[程學目前.眾多專業都有開設景觀藝術課程,或者從事景觀藝術設計工作,從各學科的特點來看,規劃與建筑學吏擅長對空間的把控、功能關系的推敲;風景園林的相關學科在植物配植方面有所長;藝術專業的藝術性則更突出、具有更強的藝術表達力及敏感性。所以,設計需要綜合各々業所長,并結合槲火學科的專業建議.
2景觀藝術的設計
景觀藝術并非純藝術,需要通過設}卜、制作施工而得以’羹現筆荇主要從景觀藝術設計的內容、設計原則及設計的r法3個方面來談談景觀藝術的設計,
2.I設計內容前文已述,景觀藝術雖然包含于景艦設計之巾.仉在設計層面l二是有所差異的,·般設計中遵循由整體刮細節的設計思路。這種整體性體現了一種協調與新的崽義:新的設計與已有環境的融合,體現丁環境的人文內涵.各要素之間的協調共存使整體環境具有美感,讓人身心愉悅,甚至能改善人們已有的觀念。這是建立在對整個場所環境充分認知及分析的基礎之上的。當有了對整體設計的意念及主題后,就需要對形態、色彩、材料、尺度、表達于.法等要素進行具體設計。
景觀藝術設計的內容相對比較廣泛,包括場所環境中的各個要素,主要指場地、植物、建筑小品、公共藝術、小品設施等。場地的設計包括對地形地貌的設計,這對整個空間的效果會有很大影響;植物的設計主要是通過植物的配置以達到良好的生態小環境及軟環境上的視覺美感;建筑小品是根據場地功能的需要.在場地中進行的建筑設計。這類建筑在形態創造上更具有發揮空間,以及雕塑的藝術感,在兼具功能的同時往往也成為景觀的視覺焦點;公共藝術也越來越多地成為景觀藝術設計的重要內容.這使得許多藝術家轉變為景觀藝術設計師;小品設施是一個環境中極具功能性的必要組成部分,如衛生系統、公共服務設施系統、照明系統等,在景觀藝術設計中既要滿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還需蚤藝術化的形態設計(罔2)。這一過程使得藝術與設計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在人們生活的環境中找到了共同點和廣闊的發展空間。#p#分頁標題#e#
2.2設計原則景觀藝術設計包含于景觀這一大的學科范疇,設計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同景觀、建筑等相關設計是沒有本質差異的.所以在談到其設計原則時.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2.2.1整體性。對某一場所環境進行景脫藝術設計是一項整體而系統的工作,需要在前期充分調研考察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思考,一個環境的景觀藝術設計不是拼湊}f{來的.而是在整體的設計思路指導下產生的,
2.2.2公共性,公共性加強了公眾與觀念、場地、事件等的交流與溝通.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如雕塑、建筑、壁畫、書法、裝置等.應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井承擔起相應的功能及責任。
2.2.3時間性。時間性體現在以F2個方面,一個環境的景觀藝術設計及施工是有相應的時問周期的,一般這一周期屜有限制的,所以需要各方面、備團隊的精誠合作才能得以實現;另一方面,一個環境的景觀藝術設計完成后的存在也需要B,tl'.3的展示、交流及考驗,而非一朝出現、一夕消失的
2.2.4人本性。“以人為本”的原則是目前設計的核心問題之一,景觀藝術設計的服務對象同樣是人.只是會因不同的環境、服務群體有所差異,但設計中始終需要體現出對“人”這一主體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關懷。
2.2.5生態性。設計是一項對環境有所影響的活動,需要將人為的破壞影響減至最低,并通過人為的設計創造出生態的小環境,以達到人與環境的共生及可持續發展。
2.3設計方法
2.3.1美學觀念的融合。無論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文人的詩畫意蘊,亦或西方理性思維下產生的幾何模式語言,還是現代結合自然產生的簡約的人性化圖景,景觀藝術總是一定社會意識形態、相應歷史時期大眾審美標準及美學思想等的物化載體,作品中必然會體現出相應的美學觀念¨1。
以西方戰后“當代藝術”時期來看,出現了許多求新求變的新藝術形式,如波普藝術影響下的景觀面包圈花園、亞特蘭大市里約購物中心等作品;大地藝術極具觀念性及雕塑性的表現形式:伯特·史密森(RobertSmithson)的“螺旋狀防波堤”(SpiralJetty),德·瑪利亞(Walter.DeMaria)在新墨西哥州創作的“閃電地帶”(LightningField),都希望通過進入作品而使人接觸自然、引發聯想。極簡主義的作品在簡潔的形式中蘊涵更豐富的內涵,使作品具有高雅的藝術傾向,富于內在韻律:彼德-沃克為哈佛大學設計的泰納噴泉、福特·沃斯市伯納特公園、索拉納(Solana)IBM研究中心等,極簡主義的語言手法為現代景觀藝術的創作營造了一種新鮮的時尚怕1。通過分析其對景觀的影響不難看出景觀藝術設計中融合美學觀念的重要性及必然性,這也使得現代的景觀藝術設計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找到了廣泛的空間及語言。
2.3.2形式美學的借鑒。景觀藝術是城市公共空間中視覺文化圖像的體現,必然在設計中需要運用形式美學的理論及手法來進行展現,但目前討論較多的是偏重實踐層面的實例論述,而x,l"設if中形態構成、色彩構成、空間機理構成等景觀設計形式及形式美學的研究還未成體系,而這恰恰是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會直接影響作品的視覺審美。形式構成的一些影響因素,如比例、尺度、對稱、均衡、反復、分解等¨1,在設計中需要綜合運用,如奧登伯格在城市廣場創作的木制衣夾、剪刀、消防水龍頭、棒球棍等雕塑作品,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在未改變形態的前提下放大幾百倍,在尺度與比例上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審視視角與方式,模糊了日常生活用品與藝術品的界限,從而體現出城市公共空間現代景觀的視覺特色。
2.3.3實踐語言的表達。文化形態的設計手段是通過物化的方式來實現它的精神價值的,同時也就涉及實踐性語言的表達,包括科學、材料、技術、工藝、語言表達形式等各方面的問題。只有綜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將景觀的藝術性更完美地表現出來,如千禧年公園(MiUenniumPark)中的王冠噴泉,這是一個藝術與技術結合得十分精彩的雕塑,使用水、光和玻璃創造了突出的視覺效果,以計算機、燈光、攝影、媒體等手段為技術支撐,在廣場中隨機變換著色彩及芝加哥民眾帶著各種表情的面容,展現時間主題,通過將生活融入建筑來展現空間的靈魂舊1,也使使用者融入環境之中。可見,只有將藝術與技術相結合,才能呈現出透射著現代生活審美的主流文化與審美價值的作品。
3景觀藝術的審美評價.
目前,對于景觀藝術的審美及評價還不成體系,審美作為一種主觀意識活動,很難用一種標準對其進行劃分、評判。
應該基于怎樣的視角來闡釋審美的問題,又應該怎樣從藝術批評的角度來看待一個景觀藝術作品的價值及意義,對于這些問題的討論,在景觀藝術作品大量涌現的今天,無疑能起到良性的引導作用。
史蒂文·布拉薩在《景觀美學》中提到了從生物法則、文化規則和個人策略3個方面來解釋景觀審美問題,認為人們之所以偏好這種景觀而不是那種景觀,其中的原因有些是生物學的,有些是文化習俗的,有些是個人創造性的選擇……生物法則是全人類共有的,文化規則是部分人共有的,個人策略則不受普遍規則的限制。這種理論可以用于理解景觀藝術的審美,加之其提倡的“批判的區域主義”評價,也有利于對文化的闡釋一’。
筆者希望通過更多的討論研究,使景觀藝術得以完善并成熟,使景觀成為真正的藝術、具有靈魂的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