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體育課的運動損傷,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運動損傷在體育運動教學、訓練及課外體育活動中時有發生。并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身體健康。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避免和克服運動員損傷的發生,更好地進行教學、訓練和指導學生課外活動,進一步弄清運動損傷的機制,易發生的部位與運動項目的關系及其防范措施等是很重要的。為此,本文就體育系學生運動損傷的一些情況作了一些調查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調查時間、方法、對象及內容 1.1調查時間(2003年9一10月) 1.2調查方法 資料調查法,向本校醫院理療室索取體育系學生受傷治療的記錄卡片進行分類、整理、并對一些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分析。 1.3調查對象及例數 山東體育學院體育系學生,共收集01屆一02屆部分學生治療記錄卡1117張,其中有效卡1025張,即男786例,女239例。 1.4調查內容 ①運動損傷易發生的部位及其原因。 ②運動損傷的發生與體育運動項目間的關系。 ③課內外損傷發生狀況。 2調查結果及分析 2.1運動損傷部位的調查及分析 無論男生還是女生,易發生損傷的是腰、大腿、膝、踩、足、腕,這六個部位的損傷的總例數為818,男625例,女193例。通過統計學中的“片方”檢驗,即r一。.(名二1一1)公式,P>0.05,說明這六個易nr.殘損部位中,各部位發生損傷的比例,男、女間是相似的,沒有顯著差別。因為男、女生本身結構特點基本相同,再加之體育系男、女學生的課程設置、運動項目也基本相同,所以導致各部位受傷的比率基本相同。這六大部位易受傷,這與人體的解剖結構和生理特點有關,如這些部位不僅生理活動范圍大,而且運動時局部負荷量大,就拿受傷部位發生率最大的躁關節來說,跺關節本身結構特點是:①內躁短,外躁長,內翻約20’,外翻約15.。②躁關節內側是三角韌帶,強韌有力。而外側韌帶較薄弱,易導致外側韌帶斷裂。③距骨體前寬后窄,且位于躁穴內,當足屈時,距骨的前寬部分向前滑出躁穴,此時不穩定,易屈內翻致傷。④踩關節位于人體的較低部,且關節面小,單位面積負荷較大等等。如果在運動中不注意,如不合理的沖撞等,就易出現傷害事故。 2.2運動損傷的發生與運動項目的關系 不同的運動項目其損傷的人次也不盡相同。但這并不說明損傷的發生與這些項目的數學有關。其主要原因是,這些項目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如三大球,同學們除課堂外的練習之外,課余時間也喜歡參加球類活動,由于排球運動有網相隔,兩隊相沖撞的機會遠遠少于籃球和足球,所以排球運動受傷人次也較籃、足球少,而田徑運動的項目較多。所以受傷人次也相對較多,體操由于技巧性較強,要求有很好的協調性,再加上有器械的限制,所以受傷者也相應地增多了。 2.3課內外損傷發生狀況 不同形式損傷中,課外活動損傷發生率最高為37.3%,教學課為23.2%,訓練課、比賽及早操分別為22.7%、10.8%、6%。由于課外活動中,往往不受組織紀律的約束,常常幾人一湊合就打比賽,根本就不做準備活動,極易造成損傷。 在教學課中,由于學習新技術都是在教學課內進行,掌握新動作容易出現錯誤,學生急于求成,忽視動作的基本結構和技術細節,容易導致損傷;而訓練課,由于加大強度和難度,易疲勞而致傷。 3運動損傷的預防 運動損傷的預防,其方法措施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3.1教學訓練中應加強組織紀律及安全教育,保持良好的課堂秩序。 3.2多做手腕部、腰及下肢的準備活動。 3.3加強場地器材的檢修,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 3.4掌握并運用生物節律的理論,合理安排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