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聲樂藝術文化抒展重要性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聲樂藝術能夠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
修養的“修”字,是時刻學習的意思,通過學習堅實所學的知識;“養”字,是以修為基礎,然后不斷地進步、思考和升華。將文化修養整合在一起,含義變為對科學技術、人文精神中的局部有所理解、研究、思考和吸收的能力,可以單獨思索、分析、整合并得出自己看待人生、價值以及世界的觀點的能力?!÷晿纷髌匪磉_的不單單是聲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作品中所寄托和流露出的情感。換句話說,聲樂作品是融合了文學藝術和聲音藝術的結合體。這些作品大都是以詩、詞、歌曲等其他形式的音樂創作為文學基礎,這些基礎的特點是思想性強、內容復雜、具有藝術性等,構成了聲樂作品獨到的文學特性。聲樂作品的作者所處生活環境或是閱歷都不一樣,通過音樂表現出來的情感世界豐富多彩,觀眾不用親身體驗作者的經歷,便可從歌曲中得到作品想表達的情感。當我們聽到一首歌曲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樣理解這首歌曲,然后深層次地揣摩和體會詞義,這一部分就是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體會歌曲的意境。觀眾或聽眾通過思考、體會和感受作品感情所表達的內涵,對聲樂作品所反映的人和事加以了解,把自己所揣摩的感情重新還原出來,文化修養逐步得到提高。
(二)聲樂練習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
聲樂練習首先要練的就是科學的發聲方法。人體有多個部分要參與配合發聲,如呼吸器官和丹田等,每天通過練習都可以讓這些配合更加順暢有效,還可以順便促進氣息和血液的循環,胸腔下面肌肉的活動,胸腔、呼吸道的共鳴等,對身體各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綜上所述,唱歌所需要的力并不是蠻力,而是需要取巧,要調動身體各個器官,聲樂練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身體運動的過程,一個健身的過程。
(三)聲樂學習能提高歌唱能力
對于青少年來說,聲樂教學的第一要務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嗓音表達其情緒、感情、思想等,充分發揮學生靈活運用歌唱的技巧、手段,使發聲器官在歌唱的時候能更具協調性以及耐力,并讓嗓音變得更好,使學生在歌唱表演等課外技能方面學到更多。要提高歌唱能力,首先要了解一些專業知識,如發聲器官的結構功能,歌唱時肌肉的機能狀態,歌唱時人的姿勢,歌唱時所對應的呼吸方式,如何產生共鳴,歌唱時對歌詞的咬字和吐字,區分人的聲區等,然后要學習一些歌唱基礎理論,并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更好地學習和訓練歌唱技能。雖然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是通過持之以恒的學習,歌唱水平必能獲得較大的提升。
(四)學習聲樂文化可以幫助我們科學用嗓
人的嗓子,是和其他人溝通交流的一個重要方面,并不只是用于歌唱。人的不同體質決定了人的嗓音也不一樣,有的人音色很好,明亮且清脆;有的人音色很差,聲音干澀且沙啞等。剛出生時嬰兒們的啼哭聽起來都相差無幾,但當人們長大以后,不少人嗓子就有毛病了,講話很辛苦,聲音也不好聽。產生以上情況的原因可能來自很多方面,如遺傳可以產生,病變也可能導致等,其實最多數情況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學地用嗓。學習聲樂的第一步,就要學習如何科學地用嗓,具體表現在不同的發音情況下呵護自己的喉嚨,不能大聲地喊叫,另外,還要改進發出聲音的質量,使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圓潤或是甜美。練成這樣的話,不管是講話,還是朗讀、主持節目,都能夠很好地應對??赡苡腥擞X得唱歌很簡單,人生下來就會了。像一些人,根本沒專門學過唱歌,僅僅通過模仿,跟著感覺走,也達到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這些都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想要提高更多一點,使得發出的聲音具有穿透力、吸引力,甚至將來想要成為歌手,就必須接受專業人士的正式、科學的輔導。通過不斷練習,提高嗓子發聲的水平、唱歌的技術。唱歌是要在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的前提下才能唱得好的。
二、聲樂藝術文化抒展的幾個措施
(一)更好地傳播聲樂演唱文化
聲樂藝術被聲樂文化賦予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詩、詞的創作者將他們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一首首優美的詩、詞里面,作曲者又根據詩、詞的情感、文化色彩,創作出可以被演唱的歌曲,但真正能讓作品充滿靈性、富有生命力的則是演唱者。聲樂演唱者在當中起的作用很大,他們既能很好地向人們詮釋聲樂文化,又能很好地將聲樂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傳播出去。聲樂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循序漸進,通過演唱者的演唱得到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得到文化的抒展。高水平的聲樂演唱者,能夠借用其高超的演唱技巧、富有特色的演唱風格,將歌曲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傳遞給聆聽歌曲的人,將聲樂文化傳播最大化,讓更多的群體可以接受。因此,聲樂演唱者所承擔的使命是神圣的,是將聲樂文化傳播甚至傳承下去最重要的一部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大批從國外學成回到國內的音樂家、歌唱家,通過很多方式將國外頂尖的聲樂文化作品和正確的發聲方法帶回并在國內傳播(如在國內各地方舉行音樂會),試圖把國外先進的聲樂教育理念在國內傳播開來并加以發揚,基于他們的努力,我國培養出一批專業素質非常高的歌唱人和聲樂藝術教育者,并通過他們高水平的演唱將我國優秀的自主的聲樂文化傳播到更多地方,讓世界更多的民眾能夠欣賞和了解我國特別的聲樂文化。綜上所述,聲樂文化的很大一部分交流和傳播,要靠聲樂藝術演唱者或表演人的努力才能夠體現出來。有了聲樂演唱的傳播,聲樂文化的抒展才能夠在大眾中得到更好的體現。
(二)系統地學習聲樂生理學知識
研究聲樂的專家和學者已經取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成果,但這些經驗和成果運用在國內聲樂教育和學習當中的卻很少,能夠廣泛或合理運用并取得一定效果的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數教育者和學習者還停留在感官的直接感受階段。當前國內絕大部分音樂學校的聲樂教學形式是:把學習聲樂的有關技巧作為主線任務,采用一對一教與學的小班上課。由于上課時間比較短,加上大多數教師并沒有接受過正式、專業的聲樂生理學的教育,這樣學生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里系統地學習到豐富的聲樂生理學知識。比如很多院校每星期只有短短一到兩節聲樂課,進行的內容大多比較簡單、傳統,像呼吸訓練和發聲訓練,等等。并不是說這些知識不重要,呼吸和發聲訓練對調節神經系統和鍛煉肌肉所起的作用重要性和獨特性不容忽視,但是如果有了豐富、專業的生理書本知識做堅強的后盾,有助于我們很好地了解與發聲有關的器官的生理構造和運作原理,還有神經系統是如何起到調節作用的,在以后的發聲中才能做到輕松自如、有的放矢。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問題,只有極少的學生做到了自覺學習并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但是像這些愛開動腦筋、肯吃苦的學生畢竟太少了。要提高整個聲樂文化教育界的水平,需從現在開始有所行動,把系統地學習聲樂生理學知識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刻不容緩。
(三)開設更多聲樂教學的基礎課
聲樂教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大家對于基本的歌唱原則的態度是統一的,即在呼吸、共鳴、發聲的主張和態度能夠達到共識,但到了如何實現這個共同目的的時候,各個教師會采用根據自己經驗和知識總結出來的方法和稱呼。這并不是所謂的教學方法存在各式各樣的派別(如很多樂器的教學存在不同的派別),聲樂教學中所涉及的方法、器物、稱謂和比方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比如為了吐氣時聲音的發出能夠均勻,將一只燃著的蠟燭放在嘴前面;為了使吸氣量足夠,想象自己聞到了花香或者給自己制造一個大吃一驚的情況;為了儀態好看,避免頭抬起的角度不平,放幾本書在頭頂上;為了讓鼻腔能夠正確地感受到共鳴,發聲時一直捏住鼻子……教師所教的方法各不相同,學生感到很迷惑,甚至很多教科書上所講的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地方居然自相矛盾。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成為很重要、亟待解決的新問題。開設更多聲樂教學基礎課,它的直接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聲樂基礎知識,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透過觀察表面現象而掌握事情的實質,避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不知所措。各式各樣的基礎課形式,為聲樂教學帶來了神秘的感覺。
三、結語
總而言之,當聲樂藝術的每一次具體實踐和創造活動產生的時候,它總是散發著深刻的文化意義的味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它影響和感化。聲樂藝術文化的舒展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給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的審美帶來好處。
本文作者:梁衛金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