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美術教學活動啟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會忽視導入環節,只言片語走過場的現象多,導入平淡無奇,幼兒就不大感興趣,以致于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于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導入”部分。如何設計妙趣橫生又服務于活動目標的導入呢?在教學實踐中,我歸納出以下幾種方法:一、借助語言的特殊功能 1.故事導入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嘗試用生動的語言捕捉幼兒的情感,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是天真純潔的,他們對大自然中的事物都會用人性的感受去理解,會賦予每種事物以生命的靈性。因此,在孩子們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富有活力。針對孩子們的這一特點,結合小、中、大班不同幼兒的年齡特征,教師在美術活動的導入部分如能巧用語言,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美術活動《背太陽》中,教學目的是要求幼兒掌握房子重疊的畫法,而畫出重疊也正是這次活動的重難點。 如何在導入部分就直接進入主題并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就設計了用美麗的童話故事《背太陽》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太陽公公年紀大了……房子要來背太陽,一幢、兩幢,還是背不動啊……許多房子都來了,它們肩并肩,手拉手,決心一定要把太陽公公背起來……”孩子們對導入部分的故事可感興趣了,他們聽入迷了,而且通過故事的渲染對重疊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2.猜謎導入 猜謎是幼兒喜歡的游戲之一,以猜謎的形式引入新課,既能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能啟發幼兒的想象。因而我在美術創作活動《蜘蛛織網》的活動導入就嘗試采用了猜謎的形式。活動開始,我出示蜘蛛的謎面———“一個古怪老公公,漁網灑在半空中,早晨網得珍珠子,晚上網得小飛蟲。”孩子們的興趣被調動了,歪著腦袋,滴溜溜轉著眼睛,動起了腦袋瓜子,付林說是章魚,自強說是釣魚的老爺爺,凱暉說是螞蟻,真是偏題八千里啊,我再次把謎語說一遍,孩子們有的撅著小嘴用手撓著腦門,有的托著下巴,有的雙手環抱在胸,一副苦思冥想的樣子,看孩子們思維被卡住了,我趕緊給了特別強調:“這個古怪老公公會織網,但織好了網不用來網魚,而是把網掛在半空中”。豆豆輕聲地嘀咕著:會不會是蜘蛛啊?一旁的涵涵聽到了,眼睛一亮,高興得大聲叫起來:“對,就是蜘蛛。”我沒有馬上給予肯定,而是拋出問題“:怎么知道是蜘蛛?從哪一句可以猜出來?”孩子們茅塞頓開你一句我一句說個不停,這個說:“是從網得小飛蟲這句猜出來的,因為蒼蠅、蝴蝶、蜻蜓不小心就被粘在網上。”那個說“:是從灑在半空中這句猜出來的,因為蜘蛛的網是掛在樹上、墻角的。”聽完孩子們的回答,我出示蜘蛛的常識掛圖,全班孩子高興地叫起來:“是蜘蛛,我猜對了。”當幼兒齊聲說出謎底———蜘蛛時,很自然地就進入了創作活動。 猜謎導入的最大特點是能充分調動廣大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但并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采用謎語導入方式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的,當幼兒不具有一定的猜謎經驗時,采用猜謎導入方式就會出現言不對題,喪失謎語導入的作用。當謎面太過于深奧,超乎幼兒的理解水平時,也不適宜用此方法。 用兒歌導入可引起幼兒學畫的興趣,使幼兒的記憶力和想象力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幼兒繪畫《吹泡泡》時,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學習兒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顏六色真好看,小朋友們拍手笑。這樣就引起幼兒想畫泡泡的興趣。我認為不管是什么樣的導入形式,都應從興趣導入美術活動,調動幼兒的學習動機,充分利用美術活動的特點優勢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多媒體豐富教學功能 1.通過錄像回憶經驗幼兒的經驗來源于生活,當用攝像機把幼兒的喜怒哀樂、純真可愛、活潑好動拍攝下來,而又展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往往會樂此不疲,興奮不已。針對孩子們的這一特點,我也在美術活動中作了大膽嘗試。如中班美術活動《運動的小人》是要求小朋友畫出各種動態的人物,我深知最貼近幼兒生活的東西也是幼兒最能掌握的東西,于是我就想到用攝像機記錄下孩子們的活動場景,以此來作為該次美術活動的導入。當孩子們從電視上看到自己和小伙伴的樣子時,他們興奮地議論開了:“我看到毛毛在跑步了。“”我看見軍軍在拍皮球。”“我看見……”他們的討論熱點一下子就到了人物的各種動態上去了,這時我就通過圖像定格讓孩子們對活動姿態展開充分討論,既深深吸引了幼兒,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比起傳統的示范講解更能發揮幼兒的創造性,使孩子們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2.通過投影儀吸引眼球 如在美術活動《郵票》的學習過程中,就先通過讓幼兒欣賞在前期主題活動過程中幼兒收集的各種郵票或自制郵票,借助另一種能放大的投影儀的功能,讓孩子們通過電視屏幕清晰地看到各種漂亮的郵票,興趣頓時非常濃厚,他們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把我帶來的給小朋友看看。“”老師,我也要……”通過這種模式的導入,往往氣氛活躍,興趣盎然,能很好地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為美術活動的進一步開展起到一個好的開端。 三、借助游戲調動參與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教師不妨用游戲的方式或游戲的口吻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開始了,我告訴幼兒今天要變魔術,孩子們瞪著好奇而期待的眼睛看著我,我神秘地從歐陽腦后(小腦袋)變出了一個小圓形,接著從澄宇腦后(大腦袋)又變出一個大圓形,孩子們高興地鼓起掌來,眼睛更專注地看著我,接著我告訴幼兒小圓要和大圓玩捉迷藏:大圓骨碌骨碌地滾到了草地上,坐了下來(粘在繪畫紙中間),小圓也骨碌骨碌地滾了過來,說“我要離大圓遠遠地,這樣大圓就找不到我啦”(把小圓粘在離大圓一定距離的位置上),過一會兒大圓想小圓了,就接了一根電話線……至此,教師的范畫就悄聲無息地開始了。在美術活動中運用游戲的方式,就是說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和氣氛中無拘無束地進行美術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還能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p#分頁標題#e# 但導入采用游戲的方式無非是為了調動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樂學、愿學、喜歡學,所以我認為必須針對具體內容適當地安排,切忌為游戲而游戲,否則牽強附會,反而浪費了時間、影響了效率。 四、借助音樂渲染活動氣氛 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當音樂響起,孩子們會欣然陶醉于其中,去聆聽優美的、歡快的旋律,去感受有趣的、美妙的歌詞,選擇適合的音樂對美術活動的順利開展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利用孩子吃點心的時間,我在教室四周擺放螃蟹的塑料玩具、張貼螃蟹的圖片,孩子們好奇地看著,眼睛在螃蟹玩具和圖片上流連,不時小聲地與同伴嘀咕著,吃完點心,孩子們便圍著這些圖片和塑料玩具嘰嘰喳喳地說開了。在美術活動開始時先給幼兒以美的視覺享受。活動開始了,我按響了錄音機,一曲《螃蟹過沙河》的歡快旋律劃破了教室的靜謐,孩子們活躍起來了,情不自禁地和著歌曲唱了起來“螃蟹你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這么大個,眼一擠啊脖一縮,爬啊,爬啊,過沙河……”,凱凌踏著節拍搖擺著身體;曉曄和幾個調皮的男孩插著腰,學著螃蟹橫著走過來走過去,撞在一起后開心地哈哈大笑起來;沁非揮動著兩手,模仿著螃蟹咔嚓咔嚓舞動著雙鰲……看到孩子們這樣活躍,我抓住時機提問:“這首歌是在唱誰?螃蟹長什么樣子?”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螃蟹是八條腿的。”思思補充說“:一邊四條腿,另一邊四條腿。”沒等思思說完,沁非搶著說“:還有兩只大腳,奶奶說了這兩只大腳很有力氣,吃了也會像螃蟹一樣很有力氣。”付林接過話題說“:兩只大腳是用來打架的,我們抓它的時候,螃蟹會把這兩只大腳這樣,這樣。”邊說邊高高地舉起雙手,手指做剪刀狀比劃著,嘴里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至此,幼兒進行繪畫創作已是水到渠成了。運用音樂調動幼兒的多種感覺,視聽結合,使幼兒對教學內容清晰明確,改變美術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大大激發了幼兒創作的興趣。運用這種方法導入活動要注意:一是歌曲應與美術活動內容有密切聯系,二是歌曲要簡短、易于哼唱,最好是幼兒已經熟悉的歌曲。 除上述幾種導入方法外,美術活動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都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應靈活掌握,導入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技巧,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導入的方法都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活動實際,都要緊扣活動目的,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讓幼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