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美術輔導教學中的嘗試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全國各大院校美術專業招生數的逐年增多,眾多學校也都瞄準了美術教學“容易出成果”這一契機,導致高中生學習美術的人數急劇上升,每年成倍翻番,升學難度越來越大。即使是這樣,好多學校也還是等到了高三才組織專業培訓。半年多時間,要想升學,難度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專業輔導便“各顯神通”。歸納起來,不外乎類似傳統的“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學方法,不抓基本功,只進行定向訓練:“估題—背題—應試”,導致不少學生碰巧而升入大學后,連起碼“雙基”都不懂,令大學老師困惑不解。筆者認為,時間短也能出成果,關鍵取決于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以及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這時“嘗試教學法”便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 嘗試教學注重學生的心理疏導,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自由探究,主張“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具體做法是“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采用靈活多樣的嘗試策略,為教學理論注入新鮮血液。 一、“先試后導”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先試后導”是指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先自己嘗試,教師根據學生嘗試情況再進行指導,要求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強調先讓學生試一試。如在色彩靜物寫生教學中,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色彩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我用范畫簡單交待如何分出幾大色塊,如何把握好環境色、固有色與光源色,如何用筆用色用水,隨即讓學生對著按范畫內容擺出的靜物進行寫生練習,上邊是不同角度的同一組靜物的范畫,下邊是靜物實體,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處的角度進行寫生,并且要求根據第一印象先畫出小色稿。內容有了,目標明了,學生便大膽練習嘗試,一個班四十多人,擺有五組靜物,輪換著反復練習。 當學生出現共性問題時,教師便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如學生對幾大塊色彩雖然能分辨出大概,但色彩多為平涂,畫面中的主體物等也是多平涂,這時我便引導:假如是畫素描,背景的折紋、臺面的折紋、投影等應如何表現,具體物體如陶罐等如何找明暗交界線,如何畫出質感等,邊講邊作范畫,有時直接在學生的作業上擺上幾筆,這樣學生茅塞頓開,有的不等老師講完,便又大膽地練習起來。 雖然短時間內畫面效果一下子上不來,但他們知道了該怎么畫,當然也有少數學生見自己一時畫不出效果而呈現出急躁心理,老師便及時告訴他們,要大膽畫、要多畫,畫畫的好差與認真畫出的張數的多少成正比,這里沒有捷徑可走。這樣學生便越練越認真,不少學生不但課堂上練習認真,課后也擠出時間到畫室練習,有的甚至連中午飯和晚飯都帶到畫室里吃。學生的認真學習得到了回報,如二○○五屆揚州邗江中學來本畫室學習的兩位同學,雖然都是進入高三年級以后才開始學畫的,但由于他們認真大膽,結果分別以高分考進了南京藝術學院和徐州師范大學,二○○六屆有幾位同學,學畫也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但在全省有42200多名考生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不但通過了好幾所外省單招院校,還輕松取得了江蘇省統考前500強和前600強。 像這樣,學生自行觀察范畫并對照實物試著反復練習,遇到問題后,教師稍加點撥,及時矯正,收效很快。學生也認識到了美術學習沒有捷徑可走,要想出成果,只有認真練習。“先學后教,以學為主,先練后講,以練為主”為學生掌握“雙基”起了很大作用,扎實的基礎訓練讓學生在應試中能靈活運用。 學生一開始就認識到了,干什么都不能投機取巧,一切都應從基礎抓起。 二、“先練后講”排除了學生的依賴性 “先練后講”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先練習,教師在學生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于在老師邊作范畫邊講解后才進行練習,根本談不上動腦筋自學。比如素描寫生開始的“球體的畫法”這一課,有不少教師上這一課時是讓學生跟著自己一起畫,教師邊畫邊說明球體在光的作用下,所呈現出來的明部、灰面、明暗交界線、投影、反光等層次應如何過渡,結果大多數學生都畫得很好,而下次再畫蘋果時,就有不少學生怎么也畫不像,因為蘋果比球多了一個窩子,這種不動腦筋的被動模仿,束縛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而嘗試教學法將從一定程度上改變這種現象。 這里我想起了一則發人深思的故事,說的是日本、美國、中國小孩畫蘋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結果也不一樣。中國孩子畫蘋果,則是由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標準蘋果,規定先畫左后畫右,這里涂紅那里涂綠;日本的孩子畫蘋果,由教師擎蘋果,讓孩子先觀察后作畫;美國的孩子畫蘋果,教師提出一籃子蘋果,任孩子拿一個去畫。結果中國孩子筆下的“那一只”蘋果畫得最像。而在進行創作時,中國孩子畫的滿樹蘋果都是一個樣子。這則故事給我觸動很大,我認為應該向日本、美國的教師學習,給學生們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教師不能僅僅把自己的觀察、分析直接傳授給學生,把學生變為機械的接受器,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 嘗試教學法,從問題開始,經自學自我解決問題,再經討論探究才去聽教師講解,是主體意識的學習。“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非常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在其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特別具有深刻性,它不僅使學生學會一些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繪畫技巧的過程中培養自學能力,掌握思考方法,發展智力,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達到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在一次上午的色彩靜物寫生課教學中,因靜物所用的背景布只有乳白色襯布一塊,不少學生練習時,將背景和臺面都畫成白色,沒有任何冷暖傾向,這時我便讓學生停下筆來全部面向白墻,問他們看到了什么色彩,不少學生不假思索的答道“白色”,我說“先別急著回答,看看靜物再看看白墻,最后再盯著白墻多看一會”,這時有學生回答說:“我看到藍色”、“我看到了好象是黃色”、“不對,應該是綠灰”、“藍灰”、“黃灰”眾說紛紜,各種各樣的色彩傾向都出來了,我說:“好,現在再請大家看看襯布,背景與臺面到底有沒有區別和色彩傾向”。“哦,看出來了,背景偏暖,臺面偏冷。”我說:“對,確實是這樣的冷暖傾向,但隨著時間的變化,馬上到天快中的時候,請大家再觀察,可能與現在正好向反,應該是臺面偏暖,背景偏冷。”“為什么?”“道理很簡單,天快中時是太陽直射,光線特別強,臺面直接受光,而背景則是側面受光。”學生不解的問:“那我們該怎么畫?”“這就是我要你們憑第一印象,首先畫好小色稿的原因所在。”同學們頓悟,便放開手腳,大膽嘗試練習。#p#分頁標題#e# 由于給了他們以盡可能大的空間發展其自學能力,效果來得很快。當然也有學生會碰到百思不解的難點,這時教師就應及時作范畫演示講解,這樣在自悟自解的同時,很好地培養了自學能力,有效地排除了依賴心理。 三、“先學后教”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先學后教”是指讓學生先自學,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全面系統地講授,嘗試教學法沖破了“注入式”傳統的教學方法的束縛,先讓學生大膽去嘗試運用繪畫技法進行操作,對于沒有教過的繪畫技法,看不懂的畫面效果或腦中還未成形的表現方法,學生能夠憑借自己已有的知識大膽地嘗試,通過自學相互切磋交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得新知和能力。 對嘗試中發現的問題,有時還必須強化訓練,教師則可以用規律性的東西來點撥學生,以促使其盡快掌握。接受知識的能力,對每個學生來說不是均等的,畫畫也是同樣。示范講授后,仍然有少數學生的明暗層次出現錯誤,針對這一問題,我便要求他們拿出一節課時間,專門練習明暗關系。我在畫紙上大大地寫上了“1、2、3、4、5、6、7”,告訴他們這組數字表示明暗層次,“1”最亮,“2”次之,“3”灰點,“4”灰的程度深點,“5”再深點……依次類推,要求他們將這7個層次從明到暗盡快畫出來,并在相應的層次下面注上數字,很快從明到暗漸變色帶躍然紙上,這時候告訴他們,這就是我們畫素描通常所說的七個層次。如素描中,明暗交界線為6—7,投影為5—6,反光在4—5,灰面在3—4,向受光面逐漸過渡為3—2,再亮點為2—1。數字表示的嘗試方法讓幾天思考而不得其解的學生豁然開朗,很快解決了素描各個層次明暗的把握。 “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先學后教”這一嘗試教學模式在注重學生心理教育的前提下,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且教學效果大大超過了傳統的“注入式”、“一言堂”。 由于注重了心理教育和運用了嘗試教學法,雖然高三學生大多數都只有幾個月的訓練時間,但教師將這一學習群體始終擺在了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定了他們成功的信心和決心,使我校的美術高考成績一路攀升,今年美術專業高考又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畫室總共有125人參加美術專業的考試,江蘇省統考和各院校的單考,共有109人通過了本科分數線,本科達線率超過了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