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審美意象,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民間美術家在創(chuàng)作形象時較少有理念色彩,他們的創(chuàng)作方法傾注著濃厚的意念成分,人們習慣將這種造型方式稱為“意象造型”。意象,是意念過程與視覺創(chuàng)造的共同體,是觀念和感情的表述形態(tài)。其象,是意的載體;其意,有象的內涵,二者是一個天衣無縫的契合物。中國民間美術的審美意象結構強調主觀性的真實,雖然也以感情意象為基礎,但并不等于意象性的藝術創(chuàng)造。民間美術追求情感上的真,往往不注重形象上的真,意象造型的真諦,就在于借物表意抒情。民間常說“想到云彩眼兒去”就說明思維意念的重要性。民間美術作者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象常常是“心里想出來的”,而不是“眼里看出來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1 隨意性造型 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中主體體現(xiàn)著造型手法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是千百年來集體創(chuàng)造意識和傳承性藝術勞動積聚起來的豐富經驗的結晶。民間藝術家以原始意象作為心理基因,以敏銳的視覺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手上的熟練技巧作為創(chuàng)作手段。因而,在形象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常常是“爛熟于心”,不假思索,信手拈來,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陜北剪紙《大禹治水》(圖1)便突出了造型處理上隨意穿插的特點:在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和他妻子之間,作者于即興之中添上一個半空懸掛的兒子,像是在拉住遠行的父親,間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畫面中的兩只鳥,既是隨意經營,又頗見作者匠心:前面一只向上展翅飛翔,引導大禹前行,后面一只向下盤飛,似與親人一道挽留大禹,鳥隨人物感情關系而演化,加強了畫面的呼應感。 民間藝術家在創(chuàng)造某一主題時,理智服從于情感,理念讓位于意念,并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灑脫。他們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題氣氛的渲染上,因而忽略某些細節(jié),出現(xiàn)一些不合理的情節(jié),此時,“不合理”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結構了。 從江蘇邳縣剪紙《捕魚圖》就可以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在畫面中,作者為了反映漁民捕魚的繁忙場景,人物俯仰轉合,隨意經營,均勻布白,熱烈而生動,完全是服從畫面的需要。 在隨意創(chuàng)作造型的畫面中,違反透視常規(guī)是常有的事。不需要解剖比例,也不追求“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如剪紙作品《正月里來》(圖3),人物安排明顯地違反透視規(guī)律:前面敲鑼打鼓的人小,后面踩高蹺的人反而大,旱船里的姑娘只可看見頭,身子卻不知跑哪兒去了??此撇缓侠?卻從不合理中求得了合理的氣氛和合理的效果。 2 抽象性造型 人類具備抽象性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彩陶器皿上存在著大量的抽象幾何紋樣,如圓點紋、三角紋、旋渦紋、月牙紋、波折紋、星形紋、網紋、日紋、火焰紋和圖案化的鳥紋、魚紋及蛙紋等等。這些抽象紋飾或以色塊布列或以黑白對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構成和諧的線條組織,如行云流水。 原始人類造型觀念的抽象意識,以傳承積累方式,在民間美術中保留下來。從民間住宅建筑到室內家具設置;從民間服飾到生活用品;從節(jié)令性布置到游藝活動器具等,抽象紋樣的運用無處不有??楀\圖案造型抽象化是具有普遍性的,例如湘西土家族織錦(圖4)圖案多用象征、抽象手段,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抽象為具有民族特色和極高欣賞價值的圖案,給人以淳樸自然美的享受。 民間木版畫中,也存在著抽象的幾何形態(tài)造型。如河北內邱的紙馬,民間諸神的軀干和服飾均用長、短直線組合,介乎抽象與具象之間?!锻辽瘛?、《祖師》等神像,則完全由抽象幾何形塊構成,表現(xiàn)出不可名狀的神秘與怪誕。這說明在民間藝人的心靈深處,潛藏著抽象造型審美的基因。 原始美術和民間美術成為抽象藝術的先導,給后世藝術家以啟示與參考。塞尚提出“用圓柱體、球體、錐體來描繪對象”。畢加索受非洲面具雕刻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具有震撼力的作品《亞威農少女》,從此走上了立體主義道路。西方藝術流派很多都致力于抽象表現(xiàn),而達達派則展現(xiàn)了一個既抽象又怪誕的符號式的藝術世界。原始藝術和民間美術與西方現(xiàn)代藝術在造型風格上出現(xiàn)的某些“立體交叉”現(xiàn)象,值得我們深思和進一步研究。 3 時空綜合造型 在原始人的觀念中,自然是一個天地混合、人神交揉的混沌世界。形成中國社會以來,天人合一觀念占有突出的地位,以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先天”指在自然變化之前對自然加以引導,“后天”指遵循自然的變化,即天、人協(xié)調一致。“天人合一”觀念作為一種“文化觀念”,廣泛地影響了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 中國民間美術中反映時空、宇宙意識的圖式有著獨特的審美價值,它常以別出心裁和出人意料的畫面,表達作者對宇宙時空意識、對自然的特殊感受和理解。例如陜北千陽的“五毒”馬甲,一件十分普通的民間美術作品,竟反映了一個諾大的宇宙時空:上方狗牙紋方形中有只鳥,代表太陽和天;下方編織紋里有一朵花,代表地;旁邊的三角形代表山;最下方底邊繡有黑白尖角紋,則代表水。與中央呈十字狀的五毒、八卦紋一起構成了一個獨立而奇異的世界,諸如生殖崇拜,天體崇拜,陰陽觀,宇宙時空觀一齊在這個世界中。作品反映出作者樸素的宇宙時空意識和審美觀念。 中國天象體系中有一個涉及婚姻愛情的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陜西刺繡兜肚上有一幅《鵲橋相會》,十分生動地表現(xiàn)了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情景,同時也是一幅描繪天上人間的美麗圖畫。上方有日月星辰,牛郎、織女各居一隅,各自表露出那種“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哀怨神情,中間有一只夸張得象鳳凰一樣的喜鵲,展翅為橋,并伴有云紋和彩蝶。下方為凡間,繡有一株碩大盛開的牡丹花,象征著堅貞而美好的愛情,再下方是一片汪汪水波紋,襯映出人間花榮葉茂的盎然生機,這是一幅內容和形式結合得天衣無縫,天、地、人組合得完美無缺的民間美術佳作。從這兩件民間美術作品中,不難看出作者一種強烈地渴望探詢宇宙,把握時空的追求。#p#分頁標題#e# 4 適形造型 所謂“適形造型”就是民間美術家出于民俗實用需要,在某種條件限制畫面的范圍內,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使限制成為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園地,從而,在適應中造型,在造型中適應。 4•1 以圖像適合圖形 出于實用與審美的雙重需要,人們的服飾佩帶、居住環(huán)境、生活器皿等都需要各種各樣的裝飾,而這些裝飾又受到各種被裝飾物的格局的限制,要在這有限的格局中創(chuàng)造出五花八門的圖樣,促使民間美術家充分調動自己的想像力來尋找最理想的圖案最適當?shù)乃囆g構架使之適應。因此而有了隨意性和時空綜合的造型觀。 適形圖像常常趨向幾何圖案,呈現(xiàn)出對稱、均衡、連續(xù)等多種美的形式。如湖南常德的印染方巾,在四方連續(xù)紋樣中心有一圓形,圓形內是劉海戲金蟾的題材,設計者巧妙地將兩個劉海戲蟾的倒置形象,用“喜相逢”的圖案格式使畫面形成一種旋動感,方中有圓、靜中有動,其妙無比??傊?民間美術作者們善于利用裝飾圖形的限制性,化限制為自由,轉被動為主動,把有限的空間范圍,變?yōu)樽杂神Y騁的廣闊天地。 4•2 形與形的適合 一種比較特殊的適形造型手法,通過形與形的相互重合、相互適應、相互應借,從而構成一種新的形象。 4•2•1 復合形 通過“互滲”原理,運用幻想性的造型方式融和出來的形象。從形式上看,它大膽無拘地選擇物體的部分形象,結合構成為一種新的為世人所未見過的奇特圖形。像“異物同構”式的復合形構,是基于“萬物有靈”的原始的思維方式,早在原始彩陶藝術中就出現(xiàn)了。如彩陶中的人面魚便是最早的異物同構圖形。中國人一向崇拜的龍圖案,就是中國民間異物同構的典范。龍的角似鹿,嘴似鱷,耳、眼似牛,掌似虎,爪似鷹,鱗似魚......這些都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生命和祖先的崇拜。 還有一種“異物并列同構”復合形,即參與構成的形,互不侵犯,保持自身的完整而構成新的圖形。異物并列同構的圖形,多為中國的“吉祥圖案”。如《蛇盤兔》剪紙圖形,便出自于民間傳說:見到蛇將兔盤住,是吉兆。“蛇盤兔“的圖形,各種各樣,但都保持了蛇和兔的完整性以及整體圖形的完美性。 4•2•2 共用形 它是由形與形的部分重合,形與形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造型現(xiàn)象。在敦煌藻井圖案中有一個較為出色的圖案,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圍繞一個中心點產生旋轉視覺效果,動中有靜,結構別有生趣。“共用形”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主觀創(chuàng)造的。創(chuàng)作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再現(xiàn)對象,相反是再創(chuàng)造一個形象世界,借以表達主觀意識。 適形造型的內容十分豐富,作為一種裝飾依附于造型表層,其美感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既有創(chuàng)造的美,又有裝飾的美。型必有飾,飾必造型。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國民間圖形中,各種形之間相互適應,相互穿插,與這種適形想像,隨形設計的能力是分不開的。 民間美術中的意象造型,是神秘莫測的,是自知自在的。以意取材,以意設色,以意構圖的創(chuàng)作形式和審美特征,是原始的感知、形象、辯證的綜合思維模式。這種造型方式,深受中國傳統(tǒng)哲學觀念的“天人合一”、老莊哲學的影響,通過民間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嫻熟的技巧,在描寫、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形象中,借以抒發(fā)主觀內心之“意”,形成了獨特的意象造型手法。此外,在這種意象造型里,潛藏著群體智慧、本體意識和民族精神,及其所產生的美感張力。這種張力,是對理性和自然美的充實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