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圖形創造能力培訓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活學生的藝術潛質。圖形創造能力無論是從藝術造型基礎,還是設計基礎來看,均是一種必要的能力。
圖形創造能力訓練重在將物象轉化為有意味的視覺語言的可能性,提倡視覺的開發、心智的開發、創造性思維的運用。圖形表達是一種可以不受國度、文化、語言限制的行之有效的傳達信息的手段。在藝術實踐中,將常態事物的物質形態轉化為具有審美表現力的畫面語言形態,是重要的藝術技巧。原研哉認為“從無到有,當然是創造,將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造”。培養學生創造繁衍圖形的能力是本課題教學探究的目的。
一、圖形的平面表述自然從來都不缺少情趣,關鍵在于是否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面對紛繁復雜的自然表象,要真切地感受它并不容易。首先是確定所要表現的對象,一旦選定目標,便要對這個物體進行深入觀察,所有能反映這個物體的形狀、材質、色彩及其所處的環境,所有與這個物體有關的能夠加強對它的表現的元素,是需要收集、選擇、記錄的內容。在進行具體的寫生與圖形表現時(以水果剖面為對象進行多種方法的圖形表現)改變我們常規的觀看方式,力圖多角度、多側面、別出心裁地去表達。避免簡單的“寫生”或“再現”,擺脫寫實素描重復對象的慣用方法,強調以抽象平面的方式構成圖形的途徑與方法。先要觀察“外形”與“內部結構”。仔細觀察基本型、形中形,把復雜的形單純化,把模糊的形明確化。關鍵在于要把自然的物理結構要轉化為造型的語言結構。在整個觀察與選擇的過程中,強調主動地介入。
(1)嘗試點、線、面綜合形態的有效表達。強調主觀性和平面性。一個對物象寫生的過程就是轉譯與生成的過程,最終呈現是與我們常規認識有距離的帶有陌生感的圖形。關注形象曲直方圓的特征以及形與點、線、面的結合關系生發出的偶然效果和視覺錯覺。(寫生的方法可以多樣化,應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表現,可以從整體把握,也可以從某個局部特征入手概括歸納。)
(2)黑白灰的提取與表述。強調明度意識,主觀地用黑白灰去填充畫面中的平面圖形,強調圖底關系與音樂般的節奏和韻律,重新編排畫面秩序。
(3)肌理的變化。肌理一詞的英文texture源于拉丁語textura,有“編織”或“織物”的特征之意。肌理具有生理與心理功能。不同肌理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與聯想。在對水果剖面圖的實像肌理模仿中,將其剝離轉移,增加視覺感染力,最終獲得獨立存在的表現價值。
二、半立體材質表現用來做半立體的材料非常豐富,方法也多種多樣,如何表達出有意味的形式是關鍵。這個意味是思想意識,是視覺經驗。盡管圖形本身是平面的,但是可以通過半立體化造型的手段重新塑造圖形。我們可以借助復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電腦等現代化工具對所做的半立體化圖形進行平面化處理,使其轉化為平面圖形,形成豐富多趣的視覺效果。用不同材質以半立體的形式表達物體。
(1)用寬泛多樣的手段以半立體的形式,塑造對象,如采用線團、別針、玻璃、廢紙等材料去表現,這是更近一步的“轉譯”過程,要比“寫生”階段的形態走得更遠。
(2)在獲得寫生成果的基礎上,改變比例、結構、肌理,可能形成異義的新圖形。
(3)關注“形、色、質”的綜合應用。所表述的圖形必須簡明、概括,及具備物體的主要特征,又有特殊的圖形魅力及表現效果。
三、圖形創造的個性化技術結合想象能夠產生更豐富有創造力的圖形。電腦與人腦完美結合,可以創造更新奇、更有震撼力的作品。至此,在本次課題實踐中,從觀察、寫生到半立體的材質表現,接觸了各種常規工具和現代化工具。圖形創造能力的表現是多樣而豐富的。如何將圖形處理得更有意味,更具當代感是我們這個階段需要認真思考的。圖形創造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圖形本身的內在價值。要讓每個學生心靈的觸角自由舒展,能用自己的圖形語言做充分的自我表達,這也是我們希望培養的“藝術感受力”。設計軟件有很多,結合不同的軟件的不同功能可以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Photoshop是編輯位圖的軟件,可以隨意改變圖片的色調、層次、明暗、效果。精選前期的作業,結合電腦做圖形處理。用軟件處理圖形,充分表達圖形的個性化語言,是本階段的重點。
(1)對圖形做不同的構圖裁取,變化圖底面積關系并換色,可以產生不同視覺效果。
(2)通道抽離、通道置換,改變通道色彩的辦法會產生令人期待的特殊效果。
(3)建立不同的調整圖層,豐富圖形效果。利用濾鏡改變參數,形成豐富的視覺質感。
在整個過程中,重點應放在“真切感受”、“有效提取”、“無限可能”這三點上。力圖把枯燥單調的構成創作變成內容豐富、主題明確,有情趣的創造性游戲,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拓展,不滿足視覺常態與常規思路,思路更加開闊。相信這些豐富的親身體驗,一定會成為潛意識的能量,為藝術實踐和設計實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