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警校設立戶外運動的可行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文晶晶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警察類院校開設戶外運動特色課程的意義
(一)有利于深入貫徹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宗旨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將課程目標劃分為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包括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綱要》指出高校體育工作應該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學與訓練,開發自然資源。新課程目標的構建從根本上擺脫了學科中心論,價值取向的重點由知識技能轉向了學生的發展。長期以來,受傳統體育教學的影響,高校警體教學過分重視警體技能的系統性和完善性,使學生處于接受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學習環境中,戶外運動的健身性極強,能夠全方位地提高和改善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在開闊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要克服地理方面的種種困難:高原、山地、湖泊、險灘等對學生的體能的要求很高。反過來,特殊的地理環境會使學生的各個系統得到很好的鍛煉,如運動系統(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協調)、骨骼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同時在嚴寒、酷暑、風雨等環境和條件下進行戶外運動,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免疫力也會相應增強。[3]將原有的相對封閉的傳統體育教學引入到大自然中,由原來的單向教學轉變成在大自然中的雙向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此外戶外運動所包含的項目群中的一些項目,相對運動風險性較大、有一定的危險性,在不同的環境中需要根據環境做出不同身體和心理反應,能較好地鍛煉學生處亂不驚、堅強果敢等心理素質。
(二)有利于對傳統警體課進行有效的充實與提高傳統警體課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擒拿格斗(擒拿、拳擊、摔法、散打)、緝查戰術、警用槍械、駕駛等課程。普遍存在課時少,內容不全面,由于單一機械化的動作和長時間重復地練習,對大腦皮層的單調性刺激,使學生產生厭倦、漠視以及畏難情緒。戶外運動以其環境的開放性、形式的靈活性、內容的多樣性和趣味性為主要特征,一方面,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江、河、湖、海、沙灘、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條件,開發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緩解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匱乏的難題;另一方面,還可彌補傳統警體教學技能性、實踐性、套路性強化訓練特征過于突出;教學方法、組織形式、教學環境過于呆板等傳統弊病。戶外運動重視參與者在情感體驗與集體分享中得到身心的鍛煉成長,如攀巖運動中的高空作業和沖墜下滑對克服恐懼和心理障礙的鍛煉,拓展訓練中的團隊合作項目對心理體驗和團隊精神的體驗等。此外,戶外運動不僅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心理適應能力、應變能力有較強的鍛煉,對學生多學科人文知識的構建作用也是相當突出的,如在戶外活動時會接觸到地質學、植物學、氣象學、天文學等方面的知識,是傳統警體課所不具備的。
(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90后”已成為現代大學生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個性獨立,自信張揚,有較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單純的警務技能訓練過分看重身體技能的發展,使學生容易在思想上產生畏難、厭惡甚至漠視的不良情緒,致使很多學生在走出校園,無人監管的環境中,不愿再輕易涉及體育項目的鍛煉。戶外運動具有項目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針對性強等特點,其諸多項目的開展設計均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利用身邊現有資源,在他人或團隊的協作和幫助下完成任務,體驗在克服了困難后而產生的強烈成功感,正確的認識自我,找到自信,增強意志,以積極的態度正視困難的勇氣與信心。學生也極易根據自己的個性尋找到與項目發展相吻合的切入口,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挖掘自我潛能,促進個性發展。
警察類院校增設戶外運動特色項目可行條件分析
(一)警察類院校及相關部門對體育教學的重視警察類院校的警體教學不同于普通院校的體育教學,它是培養我國未來一線刑警和國家安全部門警務人員過硬身心素質的搖籃。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身體運動技能是他們日后從事繁重警務實戰工作的必備條件,也是提高警察隊伍核心戰斗力的集中表現。隨著體育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的日漸凸顯,基于警察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模式的特殊性,各級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對警體教學在整個院校教學體系中的發展價值和保障意義給與了高度的重視和肯定。除加強對警體課教學場地、器材等基礎設施的更新完善,與時俱進,重視教學師資隊伍整體知識技能的培養更新,加大專項資金以及政策措施在體育教學部門的傾斜力度,要求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快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警體課程內容項目的建設開發。
(二)新形勢下警務事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警察的職業特殊性要求警務人員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身體的靈敏性、耐久性,對不同環境的迅速適應能力和對疾病抵抗能力,決定了他們在執行任務時要警惕、勇敢、機智、頑強、果斷,具有較好的獨立完成任務的沉穩心理素質。[4]社會的不斷發展,反映在警務工作上,一方面,嚴重暴力犯罪、團伙犯罪和智能犯罪等犯罪形態不斷增多;另一方面,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突發性事件等發案率呈急劇上升的發展趨勢。一名合格的警察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智力、合作意識、穩定心理、高尚品德、頑強斗志等諸方面的良好素養,通過一系列艱苦、激烈的體能、技能、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煉,培養學生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使其成為預期的合格人才。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在戶外運動項目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實現。
(三)過硬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必要的場地器材和基本裝備,是戶外運動最基本的物質資源,也是高校戶外運動開展實踐的可能。警察類院校重視“教、學、練、戰”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大都擁有一流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完善的多功能訓練場地和室外實戰訓練的高質量戶外裝備如帳篷、背包、睡袋、服裝、鞋、炊具、地圖、指南針、電池、太陽眼鏡、刀、急救箱等,這些裝備相對普通院校來說更為專業、齊全和安全。在開展戶外運動過程中,少不了相關的人力資源,如生源、師資、專業的管理人員等。[5]從學生的身體素質而言,警察類院校的大學生通常優于普通類院校大學生的體質,而充沛的體能、健康的體魄恰恰是從事戶外運動所必備的基本條件。同時,警察類院校對體育師資的要求更高,從專業素養、文化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都要相當突出,他們不僅有專業的運動學習背景,又熟悉警務實戰技能的教學訓練特點,有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能根據學校的發展定位,較快適應新項目和新內容的教與學有目的、有計劃地推進戶外運動項目與警務實戰技能的較好融合。#p#分頁標題#e#
警察類院校增設戶外運動特色項目不利因素及對策分析
警察類院校增設戶外運動特色項目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是警體課損傷率的存在以及教學中過分強調“安全第一”的尷尬局面。警務技能中的格斗、射擊、查緝戰術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性較強,因此,在教學當中注重實戰演練,如格斗多采用實戰對抗;提高快速射擊能力以及打移動靶能力;查緝戰術多采用模擬實戰、小組配合等形式教學,并將綜合演練作為教學的重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警務技能運用能力。[6]傳統警體教學重視警務單項技能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學生未接受過運動人體科學知識以及運動損傷急救知識的系統學習,在實戰演練中和受傷后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護自己和同伴,造成運動傷害事故的屢屢發生。為避免類似事故在警體教學中的發生,各院校紛紛減少警體實戰技術動作的難度和對抗演練的次數,降低了學生的實戰水平。野外生存、創傷急救是戶外運動課程學習中的必要教學內容,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人體運動知識和損傷急救措施不僅對降低運動中的損傷率、樹立科學健身的意識有積極的幫助,而且對解決提高警體課質量以及學生的實戰能力和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警察類院校自身發展的實際和人才培養的目標,其警體教學在需要戶外運動特色教學項目的完善補充的同時,也為戶外運動特色課程體系的建設提供良好發展條件。因此,在警察類院校開展戶外運動的特色教學不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警察類院校的體育教學應注重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戶外運動教學利用自身項目特點,重視體育教學過程、關注學生情感意志和個性的發展需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和自覺性,寓教于樂地掌握體育科學鍛煉的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和促進中,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為他們走向工作崗位后樹立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和體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