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方民間剪紙藝術特色研究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漳浦本地人們把心靈手巧、德高望重的女剪紙藝人尊稱為“花姆”,現代的代表人物是林桃老人,林桃的刀法以自然天成、原始性及強烈的藝術表現力著稱,她開創了漳浦剪紙古拙抽象的寫意風格,被剪紙藝術界稱為“中國民間畢加索”。林桃剪紙特點主要表現為線條連而不斷,強調塊面的虛實,構圖奇巧,畫面非常具有通透感。漳浦著名的民間剪紙藝人還有陳金、陳匏來等人,同林桃一樣這些民間剪紙藝人,吸納大江南北各種藝術流派的營養,剪紙風格獨樹一幟、自成一格。漳浦剪紙在表現手法手法以陽剪為主形式、陰剪為輔,陽剪和陰剪是剪紙技法中最重要的技法,兩者關系密切,特別強調線條的配合及穿插,線與線之間錯落有致,注重畫面整體感和層次感。其中陽刻技法以一般采用刻縷的形式,在造型時刻去空白部位,將線留住,線與線之間相連,以保留各種變化的線條,其特點是點與線、面與弧、巧妙結合在一起。陰刻技法一般采用鐫刻的形式,在造型時刻去物象的線,在整個塊面中保留大面積的形,具有樸拙、厚重的藝術效果。而陰陽刻則采用陽刻與陰刻相互結合的手法,畫面對比強烈,并運用對比色調和,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另一位著名的剪紙藝人黃素也是漳浦剪紙藝術的代表性人物,她出生在20世紀初,其剪紙作品善于從表現閩南特征的各種水族、花草等自然中吸取素材,并且喜歡將剪紙圖案貼在布料等材質上,然后采用絲線刺繡做出精美的衣服、鞋帽等用品。黃素的刀法以嚴謹精巧著稱,在造型上表現自然形態生動活潑,善于應用變形夸張的手法,創作了《牛郎織女》(見圖1,圖略)、《雙貓圖》等代表作。黃素的藝術貢獻主要是在繼承漳浦剪紙的基礎上,借鑒傳統手工刺繡的表現手法,創造了“排剪”技法,她的剪紙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剪工細膩構圖豐滿勻稱,以其豪放古樸的藝術風格在漳浦剪紙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漳浦民間剪紙藝術的組合之美
剪紙藝術是一門傳統手工技藝,漳浦剪紙民間藝人大都來自農村婦女,因此形成了淳樸、古拙的藝術特點,在題材選擇上善于從她們喜聞樂見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她們創作的作品飽含了強烈感情,生活氣息濃郁,體現了藝人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彰顯了閩南地域文化的特征。漳浦民間藝人善于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創作出美好的藝術形象,采用“以象寓意”、“以意構象”的造型手段,比如將植物、花鳥魚蟲等圖案組合加工后創作出嶄新的形態,在創作花草作品時突出花朵的花瓣,使原來的形象顯得更加突出生動,在動物身子、翅膀、腳等方面添加花草、果實,運用夸張的組合方式創作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藝術形態。漳浦民間剪紙藝人運用分離、錯疊、重合等方法對各種形象進行組合創造出豐富的剪紙紋樣,為畫面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運用平衡參差、疏密結合的不規則線條,濃縮提煉表現出各種動物動態,其造型生動,趣味橫生。比如林桃的作品《林中小鹿》(見圖2,圖略),在茂盛的植物下站立了一只回頭的小鹿,植物的枝葉粗狂,葉脈則相對細膩,動物多用曲線,鹿的身上采用舒卷的纏枝紋、鹿角似花瓣,小鳥則用齒紋線刻畫羽毛。鹿旁兩顆竹木雖用直線,但整體呈斗拱趨勢,正巧形成了小鹿的拱頂,整個作品主次分明,情趣盎然[3]。這一作品表達了民間藝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展現了漳浦剪紙的組合之美。
漳浦民間剪紙藝術的造型之美
漳浦民間剪紙的造型,以表現自然萬物的各種形態為主,通過直覺剪出心中的美好形象,正所謂剪隨心動,通過寄意、立象的形式來造型,為了畫面中強調的部分更突出、更明確更吸引人,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作為裝飾。比如在表現人物時,特別強調服飾上的圖案裝飾,在人物的服飾上采用疏密有致的線條來表現紋飾的裝飾趣味,描繪動物時,常采用毛紋,毛紋的處理必須與動物的特征相結合,有粗有細、有長有短,利用疏密對比、穿插交錯來表現局部結構和動物的動態特征,還常在動物的身上直接添加漩渦狀或月牙狀紋飾,使畫面的形象變得通透,體現出很強的裝飾性和立體感,漳浦剪紙的裝飾美表現出創作者對生活的熱情和理想的精神追求。民間剪紙造型的夸張手法還強調去繁存簡,往往剪紙中的形象要比原型更簡煉、更突出,更引人注目,比如剪菊花的圖案,省略了無規律的重疊枝葉,重點突出其花瓣的基本結構,并進行有條理有規律的藝術處理,使物象的特征更加鮮明。這種藝術創作的來源取決于充實豐富的人生體驗,剪紙藝人們對生活素材進行大膽取舍,刪繁就簡的處理,是漳浦民間剪紙造型的重要基礎。還比如表現魚蟹的作品,蝦、蟹的體積可能比人還要大,這種夸張的處理,使形象更具藝術感染力,通過重剪、臨剪、畫剪等手法表現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最后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漳浦民間剪紙的表現語言不受客觀形態結構的約束,重在表現意境和情境,用借物抒情的方式表現日常生活中一些自然形象,通過適當的添加、刪減處理達到一定的寓意象征,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紙作為一種最原始藝術承載體,在夸張變形上有著突出的表現,民間剪紙的內容多源于當地人們的生活,反映了普通勞動人民身邊的人和事物,但它對作品的表現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直觀的模擬,而是通過夸張和變形手法改變對象的性質、原形,重在表現神似,而不是表現形似[4]。
漳浦民間剪紙藝術的構圖之美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由于地域文化等差異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特色,漳浦剪紙在構圖上以虛實分明、畫面豐滿勻稱著稱,漳浦剪紙多采用民間剪紙中慣用的散點透視作為處理手法,將不同素材組合在一起,既相互獨立,又互不交叉,每個物體都有各自的透視點,這種方法打破了時空及比例的限制,用對稱、均衡的形式法則統一畫面,將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中,產生連貫、對比的特殊效果,增強了剪紙的立體性[5]。漳浦民間剪紙在構圖上除散點透視外也常采用平視構圖,用二維空間來表現形態,通過對素材進行藝術的表現手法將線條簡練概括,處理畫面注重黑白關系,同時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又將不同時間、空間的景物進行巧妙組合,充分體現了創造者的獨具匠心。剪紙新秀陳秋日年幼時師從陳金,吸取了其纖巧細膩之風,后又取黃素豪放之韻,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是漳浦剪紙第二代民間藝人中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如《年年有余》、《孔雀牡丹》、《牧童催春》(見圖3,圖略),構圖圓滿而勻稱,剪工精細入微,配景寓意傳情,圖案豐滿均衡,具有寫實兼寫意的特點,她常在紋樣中采用“花中套花”的手法,將祥花瑞草等紋樣構成一副完整的圖案,畫面強調虛實得體、疏密有致,特別是在處理動物絨毛上剪工堪稱一絕,往往能在幾毫米的紙面上剪出數十根絨毛[6]。漳浦的剪紙藝術家繼承了中國民間剪紙的傳統方法,將所思所想融入到一把剪刀上,表現了一種淳樸、率真的美感,創造出許多獨特生動的藝術形象。#p#分頁標題#e#
漳浦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新之美
漳浦剪紙藝術是千百年來漳浦藝人們不斷傳承創新的的文化瑰寶,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見證了漳浦民間習俗的演變,體現了普通勞動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的熱烈追求。人們通過靈巧的雙手創造出許多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藝術作品,將他們對現實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通過剪紙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加以創新和表達。漳浦剪紙新一代代表人物高少蘋把古老的剪紙藝術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5漳浦民間剪紙藝術的創新之美漳浦剪紙藝術是千百年來漳浦藝人們不斷傳承創新的的文化瑰寶,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見證了漳浦民間習俗的演變,體現了普通勞動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的熱烈追求。人們通過靈巧的雙手創造出許多具有獨特藝術價值的藝術作品,將他們對現實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通過剪紙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加以創新和表達。漳浦剪紙新一代代表人物高少蘋把古老的剪紙藝術與現代科技融為一體,她將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融會貫通,利用泡沫板等新型裝飾材料制作成獨特的剪紙工藝品,豐富了民間剪紙的表現形式,這些剪紙創新作品更具裝飾美和現代感。她的剪紙作品多采用陰剪為主、陰陽剪結合的手法,構圖豐滿,線條纖細,技法細膩,虛實得當,給人以美的享受。高少萍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融入現念和時尚元素,通過對其他藝術門類的借鑒,如在版畫的“刻”感造型性、裝飾畫的唯美性、漫畫的夸張性等特點上加以創新,表現手法融剪、刻、貼、畫為一體的方式,使漳浦剪紙突破傳統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和現代感。高少蘋的創新還表現在她善于表現重大政治題材。2004年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高少萍創作了一幅長1.1m、寬0.88m的《世紀偉人頌》(見圖4,圖略)剪紙作品,整幅剪紙作品構圖豐滿勻稱、剪工精細入微、富有藝術美感
結語
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經過世代相傳保留下來的藝術瑰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的剪紙藝術也有了新的發展,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作用。漳浦民間剪紙來源于民間,流傳于民間,扎根于民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是一代代民間藝人不斷地傳承和創新,逐步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漳浦民間剪紙在弘揚中國民族文化,繼承和發展傳統藝術,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美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等特征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征意義。保護和發揚這門傳統工藝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筆者相信,通過一代又一代剪紙藝人不斷地傳承和創新,漳浦民間剪紙技藝會繼續發揚光大,永遠散發著藝術的芬芳。
本文作者:李艷 單位: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