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傳統藝術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高校藝術教育教學論文(10篇)
第一篇:通識教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理論下的公共藝術教育
“通識教育”這個名字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音譯而來,通常也稱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等。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最先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自此引發了人們對通識教育的各種不同的表述和對其本質含義的思考。而通識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表現即是,通識教育是沒有專業之分的,是在大學教育中每個大學生都需要學習和接觸的大學教育。簡要來說,通識就是為不同的受眾者提供具有通行于不同群體之間的價值觀。而通識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是一些普遍的并且對他們認識世界和感知文化本源有幫助的一些基礎性的知識。中國古老的思想能夠在一些著名古籍中瞥見,如《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通識即為博學,博學并不是說所有學問都精通,而是對于各個領域、各個地域的文明發展和文化進程都有一定的了解,這便是通識最初的定義。
二、公共藝術教育的內涵
1、美育教育
公共教育是一種美育教育,美育教育的概念美學家席勒曾在其所著書中提出“想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美育教育就是培養學生使其擁有感知美的能力,成為審美的人。公共藝術教育課不同于一般性的課程,它并不具有很強烈的目的性,不強求學生快速準確的掌握某種技能,而是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對學生精神的凈化和思維的引導。高校的公共藝術課程,是為了塑造擁有健康情感和心理的大學生,筆者認為美育教育中的美,并不是單純的體現在構圖、色彩配比、音符的精妙或文字的藝術,美育是通過藝術去熏陶學生心中對美的觸感,撥動人們最原始和單純的心弦。讓學生成為一個情感健全,富有愛心與感恩之心的人,對和諧與友愛心之向往。在藝術中暢游,感受身心愉悅的奇妙體驗。陶冶情操,凈化情感。
2、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