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當前農村群眾文化發展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社會與領導對其沒有正確認識,沒給予足夠重視
對于文化工作,以鄉村干部為主的一些干部并沒有正確認識,覺得它并沒有實際意義,因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沒有與和諧社會的全面構建聯系到一起。而且農民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隨著其物質生活的顯著提高也在逐漸提高,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卻沒有足夠的文化娛樂活動能夠使生活更加充實。
1.2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能滿足于文化下鄉活動
當前,很多不斷增加的群眾文化活動如乒乓球、籃球、太極、舞蹈、瑜伽和秧歌等,都是由農民自發組織的。文藝下鄉活動是由文化館和文廣新局組織的,雖然因其具備的特點被農民歡迎,但舉辦的頻率并不頻繁,農民群體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不能因這些貧乏的文化活動而得到滿足。
1.3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其基礎設施薄弱
在財政支出中,文化事業經費所占的比重偏低。建成文化站后,因為人員和經費等原因,其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農村文化形式的發展與其所能提供的服務場所不符合。因為是由干部兼職管理農家書屋,導致其沒有固定的開放時間,不能方便農民借閱書籍,其作用也得不到充分發揮。
2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強化組織,加強領導,在建設發展新農村的規劃中加入農村群眾文化建設
對新農村建設的規劃進行加強,將建設農村群眾文化融入其中,在進行新農村建設的考核時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為了鼓勵創新,可以建立機制來激勵文化的發展,將村莊休閑旅游、庭院經濟、生態農莊和農村文化相結合。同時,要給予進行創作的民間藝人、基層文藝工作者和文藝團隊等一定的鼓勵,使他們創作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
2.2轉變方式,實現投入的多元化,提供足夠資金來發展農村文化
為了使農村發展的方式改變,要投入足夠資金在農村的建設中,將農村文化事業與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相結合。定期培訓農村文化人才,建設與文化有關的基礎設施。要積極進行探索,實現投資機制多元化,使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得更加興旺。鼓勵個人、企業或是社會加大對農村娛樂文化場所的建設,定期組織演藝團隊在農村進行演出,促進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
2.3堅持“三貼近”原則
為了使文化活動真正融入農村,就需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即對于群眾、生活和實際都要貼近。在建立農村群眾文化時,要貼凡的生活,在文化工作的基本素材中加入豐富的生活場景與平時的生活細節,使文化工作在生活的事例中汲取經驗,永遠保持新鮮,也更能讓群眾接受。
2.4進行機制創新和服務優化,加強建設農村文化的人才隊伍
要對選人渠道進行拓寬,招納更多藝術人才。制定計劃來引進人才,加強減少基層文化隊伍,并培養出隊伍的領導,帶動開展文體活動。要加強建設文藝人才隊伍,要才品俱佳、德藝雙馨,使文化人才變得更加優秀。要對教育培訓進行加強,提升群眾文化隊伍中人員的整體素質。在培訓時要分層分類分批進行,注重文化骨干的培養,使他們能帶動文化發展。
2.5與實際相結合進行管理的強化,加強建設農村群眾文化
要使已經存在的文化場地得到充分利用,將新設備添置在文化場所中,如黨員活動室、會議室和村民廣場等。要建設新的文化陣地,使群眾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在更好地管理已建陣地的同時,也要以各鄉鎮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建造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隊伍,更好地培植文化品種。領導們也要引導和組織農村建設,促進不同村莊和鄉鎮間的交流,使文化生活更加活躍,農民的文化意識和參與意識得到增強,其文化自信不斷提高。
3結束語
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新農村的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并不樂觀,還存在很多問題,必須要加強組織領導,給予其足夠重視,并進行方式的轉變,使投入更加多元化,為促進發展,要遵守“三貼近”原則,同時進行服務優化和機制創新,再與實際相結合,從而進行管理的強化,這樣就能夠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更加快速和健康。
作者:關鳳 葛蘭 單位: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西葦鎮文化站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