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園文化發展的實踐途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裴學進 馬秋鳳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在一般意義上審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能統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其學理基礎在于價值是文化的內核,文化是價值的存在形態,兩者的作用方式都具有滲透性等。
第一,價值是文化的內核。一定的價值觀念深藏于文化之中(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一般而言,精神文化結構分為三個層次:表層是風俗習慣、行為模式、道德風尚等形于外的文化現象;中層是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哲學等思想,決定著各種表層的精神文化現象,包括政治、法律和教育制度等;深層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是一定社會政治、法律、道德、藝術、教育、科學、宗教、哲學等觀點的核心,貫穿于一切文化的最深處,“因而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最深層次或核心”。價值觀念不僅潛藏于文化最深層,而且決定了文化的根本價值取向,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價值觀的差異。“文化的靈魂就是凝結在文化之中,決定著它的性質和方向的核心價值觀。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選擇,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核心價值觀的競爭”。任何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體成員共同擁有和信奉的價值觀;任何群體的形成,都是社會個體經過文化認同后,基于一種共同價值追求而凝聚在一起。“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統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動。”
第二,文化是價值的存在形態。一定的價值觀念要通過一定的文化表現出來,傳播至民眾。因為作為文化內在精神形態內核的價值觀念不僅要一定的物質載體來承載,而且要有一定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來傳揚,才能產生現實影響和顯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量。因此,文化是價值意識和價值觀念的對象化,在實踐中物化為價值觀培育和建設的基本載體和傳播形態,主要包括國民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體系、各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等。因此,離開了具體豐富的文化形態,價值觀念也將成為“束之高閣”的抽象物。不但難以開花結果,還要枯萎凋零。“當代中國文化之‘魂’,必須由當代中國文化之‘體’來承載和傳播,才能有效發揮其主導、統攝、教育和引領功能。”
第三,兩者的作用方式都具有滲透性。一方面,價值具有動力、趨向、規范和調節等功能,而這些功能的實現,都是建立在人們對外界要求認同的基礎之上。而認同的過程就是個體通過實踐活動,在主體客體化及客體主體化的過程中不斷感知對象、認識對象,逐漸把對象內化為自身的觀念,并外化為行為,實現從無律、他律到自律、自由的發展過程。在此過程中,價值對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的影響,主要以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進行。另一方面,文化是人化與化人的統一。在人化與化人的過程中,社會借助人們生活其中的文化系統引導人們產生認可感與歸屬感,將一定的行為準則和要求內化于人。在此過程中,往往以滲透性的方式進行。因此“價值和文化不是和‘做什么’、‘怎么做’相并列,而是滲透于人的活動及其成果之中,影響和制約著人們‘做什么’和‘怎么做’”。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理論向度
闡明價值與文化的學理基礎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提供了哲學前提,而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理論向度是把這種哲學前提轉化為在實踐層面科學開展工作的重要保證和關鍵環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校校園文化發展提供了思想指導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在當前價值觀念發生深刻變革的時代,在正確思想和錯誤思想、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相互交織的時期,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指導,校園文化也很難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中把握正確的方向。因此,這樣的狀況下就必須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校園文化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指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方向。因而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才能使大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校校園文化發展提供了主題引導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必須牢牢凸顯這個主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高校是弘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主戰場和主陣地之一,因此邏輯上規定了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也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這個主題。唯此才能使廣大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有機結合,使師生個人的發展同學校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的興盛結合起來,從而為自身、為學校、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精神支撐
高校是知識的集中地,是保存、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場所。而使學生擁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創新精神是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前提條件。《決定》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最能激勵中華兒女銳意進取”。因為通過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可以引導廣大師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開展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教育,可以營造出有利于創新人才發展的良好氛圍,從而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價值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基本價值層面上倡導的普遍社會公德,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根本要求。《決定》中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高校師生不僅應是社會先進文化的倡導者,而且還應是榮辱觀的踐行者。因此,建設高校校園文化理應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價值基礎,將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校園文化的各個領域,使高校校園文化擁有扎實的價值基礎。通過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滲透到師生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從而增強道德責任意識,提升道德修養。#p#分頁標題#e#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實踐路徑
遵循上述理論闡述,結合當前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實踐路徑包括統領高校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以及物質文化建設等。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包括校風、校訓、理念、校園文娛體育活動等,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所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精神文化建設,不僅需要創新一定的文化理念,還應理論聯系實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其中。首先,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教育者要樹立正確的文化理念,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納入自身的教育體系中。只有這樣,才能言傳身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授給大學生。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校園文化各種活動中去。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中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和形式,潛移默化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之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從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轉化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黨的生日、教師節、學生開學和畢業典禮、校慶等重大紀念日或節日,充分利用升國旗、入黨入團等各種儀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傳播主流價值理念;深入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專題教育,堅定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從而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制度文化建設
首先,要發揮校園制度文化的強化作用,強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制度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因為它體現的是國家及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因此,高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以及優秀社團評選制度等,把這些活動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效結合起來。其次,要建立道德約束機制,解決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知行不一的矛盾。要使大學生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做到知行統一。最后,要結合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訂完善的配套規章制度,并且根據具體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更新,如教學活動管理、校園網絡管理、校園文化場所管理制度等,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熏陶。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校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形態,也是其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包括校園環境、校園建筑、文化設施等。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人具有感召、促進和約束等作用,能使人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因此,可以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物質文化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巧妙地寓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美化之中。一方面,可以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特點,充分利用圖書館、展覽館、藝術館、體育場館、學生食堂、學生生活區等場所,開展不同主題、不同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進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類櫥窗、宣傳欄、雕塑、走廊、綠化等傳遞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的信息,把校園景觀美化與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結合起來,從而加深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校園文化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新使命。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在全社會深入推進,高校校園文化所發揮的獨特示范和輻射作用會越發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