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 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brazzers欧美精品-blz在线成人免费视频-blacked黑人战小美女-亚洲欧美另类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国产

國罵的社會文化心理探索

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罵的社會文化心理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國罵的社會文化心理探索

作者:查曉芳 張積家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人類創造了語言,也帶來罵人的陋習。《漢語大詞典》收錄咒罵語397條,各地又有方言罵語。[1]“他媽的”能從眾多咒罵語中“脫穎而出”,被冠上國字號,可見它的普及程度。魯迅這樣說道:“這話的分布,大概就是跟著中國人的足跡之所至罷;使用的遍數,怕也未必比客氣的‘您好呀’會更少。……這就可以算是中國的‘國罵’了。”[2]“國罵”的由來很難考證。魯迅通過對《廣弘明集》中北魏邢子材的話推見到其使用痕跡:“要攻擊高大民族的堅固的舊堡壘,卻去瞄準他的血統,在戰略上,真可謂奇譎的了”。國罵如何咒罵一個人的血統?國罵是改良后的版本,由三字組成,簡單隱晦。魯迅接著分析說:“本可以放筆直干的,然而終于改頭換面,削去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又改對稱為第三人稱。”[2]從咒罵產生過程看,被罵者行為引發罵者不滿。直接罵當事人最有攻擊力,國罵卻要繞遠:需要第三方介入,需要推理才能產生效果。罵者不直接說對方來路不明,只告知自己與他母親發生性關系,讓對方推測、懷疑自己的血統。國人為什么要選擇這種隱晦的咒罵方式?罵娘到底有著怎樣的社會文化心理?對國罵,人們深惡痛絕。然而,國罵生命力頑強,甚至與時俱進,有了新寫法:TMD。這是“他媽的”三個字的拼音縮寫,但更隱晦、簡明,更易傳播。拒絕國罵,必先弄清它為何能大行其道?根植于怎樣的土壤?與怎樣的社會文化心理狀態相聯系?

一、“國罵”的社會文化心理

咒罵是受到不當行為攻擊后發泄憤怒進行報復的言語行為。國罵以對方母親為對象,期望通過對其母親施暴來攻擊對方的血統。國罵的對象選擇、選擇依據及使用者對效果的預期都反映出社會狀況、民族文化以及罵者的心理。

(一)咒罵對象的選擇

國罵以對方母親為攻擊對象,反映出社會上的性別歧視,體現出長幼有序的行為準則。

1.性別歧視

國罵使用頻率高,產生性強,由它派生的罵語中,絕大多數是女性:奶奶、姥姥、姐姐等。國罵描繪的是男人如何占有和侮辱女性,反映出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在傳統社會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屬。由于實行父系繼承制和從夫居的婚姻制,男尊女卑的觀念源遠流長。《周易•系辭上》和《列子•天瑞》明確表示男尊女卑;《女誡》宣揚了男尊女卑、夫為妻綱和三從四德的倫理。這些觀念深入社會各階層,表現在生活的各方面。在漢字中,以“女”字為偏旁的貶義字有很多,如“婪”、“嫉”、“妒”、“妖”等。男性做錯事,可以找替罪羊,“紅顏禍水”就成為男人把責任推給女人的慣用借口。在當今社會,在重大會議參與者名單中,女性名字后一定標出“女”,男性則不加標記。一些職務、稱號也有排斥女性的傾向。國罵也如此:實施不當行為的是女性的親屬,罵者卻將過錯嫁禍于女性。罵者的邏輯是:女性天生卑賤,更何況有行為不當的男性親屬。為維護男性的面子,可以由女性特別是母親來替罪。

2.長幼有序的行為準則

中國人講究輩分,注重長幼次序。由罵娘衍生的罵語有一共同點:被罵者多是不當行為者的長輩或年長者:八輩祖宗、媽媽、奶奶、姥姥、姐姐、爸爸、大爺等,反映出國人即便咒罵也要遵循長幼有序的準則。國罵描述的是“我與你母親發生性關系”,暗含“我是你父輩”的意思。其他衍生罵法也暗含這一意思。既如此,你就要尊重我。罵了人,又做了對方長輩,占盡便宜。長幼有序還意味著行為有雙重標準:長輩罵晚輩可以;晚輩罵長輩是大逆不道。國罵使用者在口角戰中占領制高點,把自己凌駕于他人之上,讓對方即使回罵都顯得底氣不足。

(二)咒罵對象選擇的依據

以對方母親為謾罵對象,有歧視女性之嫌,有著當別人長輩的妄想,但國罵能從眾多罵語中“脫穎而出”,一定有其道理。

1.子女的人格缺乏獨立性

人格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在西方,人格圍繞個體精神全面展開,擁有個人意識與自由。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儒家看來,正確的行為在本質上是指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人際關系在人格的形成中至關重要。人格圍繞宗法式社會關系展開,每一具體的人都被納入君臣、父子、夫妻等二元關系中。在家庭中,人格圍繞親子關系展開。傳統家庭“男主外,女主內”,母親承擔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又由于“嚴父慈母”型家庭居多,父親與子女心理距離較遠,人格展開便更多在母子關系中呈現。研究表明,國人自我中包含母親成分,有母親對他的感覺與期望。[3]自我參照記憶和母親參照記憶激活共同的腦區。[4]國罵初看指向對方母親,其實也指向對方。被罵者對罵娘大動肝火,既是為維護母親的尊嚴,也是為維護自己的尊嚴。人格形成與文化有關。與個人主義文化比,集體主義文化更注重群體,成員傾向互相依賴。中國文化是集體主義文化,鼓勵個體把自我看作是社會關系的一部分。[5]“父為子綱”要求子女絕對服從父母。“望子成龍”是父母以自己的標準塑造子女。子女自覺不自覺地按照父母意愿行事。中國調查網對658人調查發現,82.2%的人同意“上半輩子為父母活,下半輩子為子女活”的說法。天津市對373名小學生調查發現,66.4%的孩子為父母學習。因此,子女的自我成長與自主權力被忽視,人格缺乏足夠的個人意識與自由。正如法律不追究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而追究其監護人的責任一樣,罵者也認為,盡管被罵者做出不當行為,但由于他的行為受母親影響,缺乏獨立人格,所以,要罵也要罵他的母親。

2.終極責任歸因

在國罵中,個體因行為不當遭致咒罵。罵者不罵當事人,卻凌辱他的母親。這表明,罵者將不當行為產生的終極原因歸結到對方母親身上,反映出國人的責任觀:母親承擔子女不當行為的終極責任。責任有兩層含義:一是做好分內應做的事;二是對應做卻沒做好的事承擔不利后果。人不僅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還要對與自己有關的人的行為負責。責任歸因時,如只看到具體責任,會產生責任不清與問責表面化。因此,終極責任認定顯得十分必要。終極責任指由責任最終承擔者擔負的責任。終極責任歸因時,或歸結為內部原因,個體對不當行為負最終責任;或歸結為外部原因,外部因素對不當行為負最終責任。[6]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都讓國人更習慣終極責任的外部歸因。和西方人比,國人對環境格外看重,認為不當行為與生長環境有關。出現問題后,內因只負具體責任,外因需負終極責任。[7]罵者認為,被罵者不當行為的最終原因是受環境(特別是家庭)影響。家庭應承擔終極責任。和西方人強調獨立的個體不同,國人更看重整體。在這種思維方式影響下,人們會從家庭背景中找尋不當行為的原因。語言影響思維,漢語的一些表達也引導人們做終極責任的外部歸因。如,“將門出虎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教,父之過”、“一輩子無好妻,十輩子無好子”等都說明一個人表現好或壞,和“家風”有關。國罵使用者認為,子女犯錯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沒教育好,要為此承擔終極責任。這種刨根究底式的辱罵方式,反映了國人對父母教育責任的認知。在中國,由于母親是家庭教育的主角,因而便成為終極責任歸因的目標。社會輿論強調母親言傳身教的重要。孟子成才,岳飛精忠報國,都歸于母親的教導。母親作用被放大,也并非毫無根據。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明,子女與母親的相關系數為0.55,與父親的相關系數為0.44。[8]大量研究都指向一個結論:與父親比,母親對孩子影響更大、更直接。中國母親以“慈母”型居多。如果對“慈”把握不準,會疏于“寬”。母親縱容溺愛孩子會導致子女不當行為產生。中國向來就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國罵使用者認為,母親承擔子女不當行為的終極責任,既如此,罵對方母親就底氣十足。即使對方是年輕貌美的女性,罵者也寧愿舍棄美貌而將對方母親作為辱罵對象。因為對方雖然年輕漂亮,卻不對自身的不當行為負終極責任。獨立人格的缺乏與終極責任的承擔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父母對子女生活介入太深,就無從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按照父母意志行事的子女只是沒有思想的木偶。即便犯錯,別人也不會深究他的責任。父母對孩子有控制權,也要承擔孩子不當行為的終極責任。#p#分頁標題#e#

3.“弱肉強食”的進化法則

人類起源于動物,遵循進化法則。一個人受到強者壓制,最終反而會將其合理化,認為強權有理,弱者活該受罪。無法承受強者的壓制時,容易傷害弱者。咒罵是希望以非武力手段懲罰侵犯者,令受傷害者得到補償。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弱者避免肢體沖突的選擇,也是體力上認輸的表現。每個人都希望做強者。國罵使用者受到不當行為攻擊,武力上又不敵對手,憤懣郁結在胸,于是轉到對方身邊的弱者———女性親屬那里撒氣。懾于對方威勢,將“你”改成指代不明的“他”,更凸現出罵者內心認同的“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罵者獲得了精神勝利:我打不過你,卻可欺負你母親。在你面前,我是弱者;在你母親面前,我是強者。

(三)咒罵內容的選擇

為了發泄心中憤懣,報復不當行為者,罵者選用粗俗惡意的內容。國人認為,性行為令人羞恥,于是便選擇與對方母親發生性關系作為咒罵內容。這種選擇有如下原因:

1.這是受壓抑的性宣泄

國罵使用者籍此宣泄性能力。國人對待性的態度歷來含蓄壓抑,有回避、恐懼、罪惡和冷淡等心理傾向。調查發現,66%的家長回答孩子“我從哪里來的”問題時,只是敷衍或什么也不說。然而,不談論不意味著沒有性沖動。性沖動被壓抑到潛意識里,借咒罵獲得偷食禁果的象征性滿足。人內心中不被社會接受的性沖動總是在尋求釋放。帶有性意味的話語,平時被排斥在話語之外。性沖動卻試圖沖破壓抑,明確地表達出來。被社會文化損害、扭曲甚至否定的性本能是引發國罵的內驅力。當遇到不當行為時,人無比憤懣,伴隨著高漲情緒,性欲望失控,噴薄而出,表現在語言上就成了國罵。

2.以繁殖為目的的性宣泄

和英語的“fuck you”不同,國罵使用者選擇與對方母親發生性關系,還在于將對方母親作為生育工具,期望通過性行為,在對方家族內留下后代。這樣,就可以破壞對方家族的純正血統,侵犯對方家族的子嗣傳承與財產繼承。這反映出國人的性行為動機。性行為目的有三:生理需求、延續后代以及獲得愉悅。在“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古訓影響下,國人往往將“傳宗接代”作為性生活的主要目的:“為后,非為色也”。性作為一種可獲得愉悅的生理需求被淹沒了。

3.具有暴力性質的性宣泄

國罵中的性宣泄不是兩情相悅,而是男性對女性施暴。在傳統中國,女性的從屬地位造成男女在性行為上不對等:男性操縱性關系,將女性視為攻擊對象,將性行為視為施暴途徑,反映到語言上便是國罵。女性雖可攻擊男性,但父權制下的人們卻認為,男性即便受到性騷擾也值得自喜。男性握有性侵犯的主動權,因而比女性更多地使用國罵。

(四)對咒罵效果的預期

人類對語言充滿崇拜,認為語言有主宰人命運的神秘力量,語言崇拜發展到極端便是咒語。[9]罵者帶著語言崇拜使用國罵。開罵前,會在心中盤算:一定要說傷害對方的話,這樣才能發泄憤怒。咒語的傷害力取決于兩方面:(1)被罵者也相信語言有魔力;(2)即便被罵者不完全相信,如罵者用詞侮辱程度大,旁觀者的鄙視同樣會增加咒語的傷害力。事實上,國罵表達的內容并不存在,罵者只是虛擬情境,希望借助語言魔力讓被罵者信以為真,使其生氣。為保證咒罵的傷害力,罵者選取最有侮辱性的情景:強暴對方的母親。如果被罵者無動于衷,只會招來他人的鄙視與嘲笑。罵者對國罵效果的預期基于以下三點:

1.觸及被罵者的家族榮辱和血統純正

國人的家族觀念歷來很深,祖先崇拜情結濃厚,認為親人雖已故去,靈魂仍在,還在保護和監督后人。在古代,最讓人羞辱的事莫過于被挖了祖墳。口角之爭犯不著去挖祖墳,“挖祖墳”就變通為“罵祖上”。國罵以對方母親為凌辱對象,暗地里卻在罵對方父輩:你的父輩懦弱無能,被我戴了“綠帽子”。按照傳統,男人與別的女人發生性關系沒什么,甚至還值得炫耀。如果自己的女人與別的男人發生性關系,那絕對是辱沒祖宗的事。被戴綠帽子的人也多選擇瘋狂報復,“奪妻之恨”與“殺父之仇”的憤恨指數相同。“挖祖墳”式的國罵不罵對方而罵他的父輩、祖輩,方式迂回曲折,卻收到神奇效果。辱罵對方家庭比辱罵本人更能刺痛被罵者的心靈。陳琳在《為袁紹討曹操檄》中罵曹操及祖上,最讓曹操生氣的不是自己被罵,而是自己的長輩被罵。[10]在國人的家族觀念中,最重要的是血統觀:以血統純正為榮,以非純正為恥。母親孕育生命,在語言層面與對方母親發生性關系,意識里就可以當對方的父親,從而達到挑釁和質疑對方血統是否純正的目的。罵者以對方母親為切入點,罵娘就等于罵全家:你的父輩懦弱無能,你的子孫血統不純,你的家族面臨斷子絕孫的危險。劉福根調查了204個現代漢語詈詞,按粗俗和惡意程度區分,前十五位的詞有:豬狗不如、畜生、王八、操你祖宗、操你娘、賊王八、不是人、狗改不了吃屎、雜種、狗養的、賊種、野種、斷子絕孫、狗雜種、狗娘養的。[11]這些詞多與血統有關,從中可以看出此類咒罵語的殺傷力。

2.瞄準國人最在意的女性貞操

貞操觀是指女性嚴守貞操而不失身,在婚姻上從一而終甚至不惜以身殉節。社會生物學認為,男性和女性對待配偶不貞態度有異。配偶與其他男性性交,男性損失很大。配偶生下別人的孩子,自己失去傳遞基因的機會。女性則無此困擾。巴斯等人分別讓人想象配偶與別人性交。15%的女性對此引發最消極情緒,男性竟高達60%。[12]如以中國男性為被試,比例會更高。這是由于國人對貞操格外看重,而且只針對女性。在父權制下,女性是家族的私有財產,女性要保持性的純潔與專一。貞操觀念到宋代明顯被強化,甚至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說法。國罵暗含的另一層意思是:如果我與你家的女人發生性關系,你家的女人就沒有守住貞操。女性失貞,既侵犯家族禁忌,令男性權利失控,讓家族蒙羞;又關系到家族命運與家產繼承。通過與被罵者母親發生性關系,令其失貞,后代的血統就不再純正,家庭財產會受到侵犯甚至喪失。在父權文化中,女性失貞是最大恥辱。人們心中最看重、最在意女性的貞潔,罵者卻用來辱罵對方,殺傷力可想而知。3.利用孝道激怒罵者孝道是中國人首要的道德規范,是處理子女與長輩關系的行為準則。“孝”的涵義有三:養、敬、順。“敬”主要表現為尊敬父母,保護并發揚父母的聲譽,維護父母的尊嚴。如果子女容忍對方罵自己的父母卻無動于衷,就是不孝,會遭人鄙視。在“孝”的對象上,國人更重視對母親的孝。國人有濃重的母親崇拜。母親背負著神圣、偉大的象征意義,是具備所有美德的女神。在《二十四孝》中,7個故事講孝順父親,3個故事講孝順父母雙方,14個故事講孝順母親。選擇對方母親為辱罵對象,就是利用孝道挑釁對方:你不生氣,就無孝心。對方為表示孝心大動肝火,目的就達到了,從而助長了國罵的使用。對母親的神化與咒罵并不矛盾。在父權意識形態中,女性是滿足男性快感的工具,母親形象更多的是被男性賦予規定的意義。母親是一種空洞不實的象征與符號,可以被男性按照特定的需要理想化或鄙視。#p#分頁標題#e#

二、“另類國罵”的社會文化心理當然,并非所有的國罵都以侮辱他人為目的。在特定的語境下,罵者與被罵者的關系不同,國罵表現出不同的功能。

(一)作為口頭禪

作為口頭禪的國罵,謾罵成分被淡化,有強烈的反叛感,被一些人認為是有個性的言語。

1.強烈的反叛感國罵是對被壓抑的性的反叛。一些青少年將國罵掛在嘴邊,是因為他們對性的要求明顯高于其他群體,卻沒有機會和條件,只能在口頭上發泄。

2.給對方造成壓迫感在男權意識下,以陽具為中心的罵娘被視為男性的特權,口帶國罵被視為有魅力。為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便把國罵掛在嘴邊,在言語上充大佬,給對方造成壓迫感。

3.充當“友誼的橋梁”國罵的使用與人的教育程度、成長環境有很大關系,普通大眾多于知識分子或有身份的人。使用國罵可以拉近知識分子與大眾、上級與下級之間的心理距離。這也是為什么國罵有時會出自知識分子或領導之口的原因。

(二)用于發牢騷

罵娘幾乎成了發牢騷的代名詞,罵娘與情緒發泄如影隨形。

1.是弱勢群體悲哀而無奈的表達普通民眾沒有很強的民主、平等和抗爭意識。面對強大的對手,唯一可以自慰的是在口頭上占對方母親的便宜。由此,罵娘往往成為弱勢群體發泄不滿的口語。

2.隱含了對國家和社會的愛無明確對象的罵娘,少了幾分攻擊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它表達了對國家和社會的愛。關心國家和社會,有推動社會進步的愿望,才會罵娘。如果社會完全失去公平和正義,人們就不會罵娘而是揭竿而起。長期以來,祖國被喻為“母親”,領導被喻為“父母”,愛民如子的漢代太守杜詩雖為男性,仍被稱作“杜母”。在這種隱喻之下,罵者把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看作母親,罵娘哀嘆的是母親對待子女的不公。至此,可以將國罵的社會文化心理歸結如下:罵人者受到不當行為攻擊,尋求報復。估量對方實力后,選擇咒罵。直接罵對方可能導致肢體沖突,于是欺負被罵者的女性親屬;認為女性親屬可以替本家族男性代過,強暴她們還可使自己成為被罵者的長輩。選擇母親作為謾罵對象也有理據:子女的人格缺乏獨立性,更多地受母親影響,母親是子女不當行為的終極責任人。報復方式也要講究:語言上施加性暴力,要做就做平時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罵者對國罵的效果非常自信:涉及被罵者的家族榮辱,關乎對方的血統是否純正,扯上對方母親的貞操,一定會讓被罵者暴跳如雷;如果被罵者不生氣,則會被指責為“不孝”。作為口頭禪的國罵只是為了顯得很“爺們”罷了。至于發牢騷時的罵娘,則含有對社會公平與公正的渴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99 | 欧美日韩激情 | 国产不卡网|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卡通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视 | 国产成人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 亚洲另类第一页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第一页 |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国产精选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激情影院 |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也 |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h片在线观看 | 精品视频二区 |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手机在线国内精品 | 久草福利社|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成人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久久影院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欧洲亚洲综合 | 黄色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色站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久国语 | 欧美a在线播放 | 一级黄网站| 日韩欧美色图 | 日韩欧美亚洲 | 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另类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