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文化建構與內部環境管控的關系,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部控制環境的健全是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的基礎,聯想集團作為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對于我國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從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的角度分析聯想集團企業文化建設對于認識我國企業文化建設與內部控制環境的關系可以起到窺斑見豹的效果。 一、研究文獻綜述 關于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的研究,以COSO框架最為完善,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沿襲了COSO框架的界定。 1.關于企業文化對于內控的重要性研究,國內學者總體上認同企業的文化建設對于完善內部控制環境、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認同內部控制環境是內控的基礎。陳其貴在其主編的《企業管理學大辭典》中,認為企業文化應包括文化背景、實體內容、復合形態及功能形態等,何紅渠將內部控制環境分為所有者層次和經營者層次,認為企業文化屬于經營者層次,李若山在其舞弊“冰山理論”中認為舞弊的發生需要具備需求、機會與自我合理化,實際上也強調了內控環境的重要性。 2.關于企業文化對于內控實施的有效性,有提出重塑內部控制環境可提高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與可靠性(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還有認為內部控制系統運行的無效主要歸因于內部控制環境的薄弱,而內控環境是控制中的“軟控制”部分,屬于非正式制度范疇,只有置于企業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分析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認為內部控制與企業文化必須協調發展、相互補充(東北財經大學:冉瑾碩士學位論文),于增彪認為我國內控制度只注重制度文字編寫,嚴重忽略了如何執行制度,判斷和報告制度執行狀況、矯正制度執行偏差等方面,余榕則認為企業文化是內部控制的軟約束,是內部控制設計的精靈。 3.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王竹泉、隋敏提出“企業文化+控制結構”的內控要素二元論,并認為其具有經濟控制與文化控制并重、制度主義與人本主義并舉、剛性控制與柔性控制兼備、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并用、公司治理與企業管理兼容的特點(會計研究。2010.3)。 二、聯想集團的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關系分析 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是一種互補關系,企業文化的良性發展可以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使內控建設融入員工的自覺行動。另一方面,內控制度的完善過程也是企業文化的提升過程,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可以推動企業的文化建設。 聯想集團從成立伊始便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此形成員工的核心價值觀。將文化融入企業的制度過程中,聯想隨時分析評估企業文化的執行力,這樣就可以確保聯想文化的基礎堅固。聯想文化的發展歷程也體現了這樣的價值觀并不斷的傳承下來,它的企業文化發展也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歷程而并非一蹴而就的。從早期聯想的創業文化強調規范化管理到后期的客戶文化強調以人為本,以至于發展到今天的全球化創新服務文化,企業文化的發展成螺旋形上升。應該說聯想企業文化的發展是融入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員工的日常行為中。聯想集團之所以有規范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內控體系,與其企業文化的支撐是分不開的。 美國COSO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和我國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本質是相同的,都指明了控制實施主體為企業高層管理者與全體員工。聯想集團將高層管理者作為內控實施的主要推動者,通過制度流程層面實施“硬控制”及文化精神層面實施“軟控制”,企業文化作為軟控制力量雖然是非制度層面的,但在企業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已根植于聯想高管的意識之中,對于企業建立內控體系并保證成功運行起到推進作用。 三、研究結論及對其他企業的啟示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企業文化與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相互促進、共生共榮,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必將優化企業內控環境,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而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必將使企業文化建設更上一層樓,兩者的相互提升必將形成正螺旋效應,使企業的發展步入良性軌道。 由此對我國企業的經營管理的啟示及建議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1.企業應以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的頒布為契機,深入學習內控規范,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內控體系,以促進企業文化建設。2.以企業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環境,促進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使企業形成良性發展局面。3.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將企業文化融入高層管理人員的意識中,并落實到制度規范層面,推動企業內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