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淺談體育旅游的發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旅游經濟圈是上海發展體育旅游市場的雄厚基礎
1.1長江三角洲區域的經濟優勢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圈中的上海、蘇州、無錫、杭州、寧波等城市近幾年經濟呈幾何級數遞增,在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長江三角洲旅游經濟圈是以中國東部地區發達的經濟環境為背景,以獨具江南特色、兼具現代化都市風貌和歷史文化底蘊的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務和方便的旅游交通為基礎的中國最具吸引力、發展潛力最大的旅游經濟圈。經濟發達的優勢為長三角體育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長江三角洲的區位優勢
發展體育旅游,交通為先。目前,長江三角洲區域已形成了便捷的通達條件,“三小時旅游交通圈”業已建成;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以及上海擁有的73條國際航線和江浙滬星羅棋布的國內航線等使廣大游客到長江三角洲的可能性大大增強。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400多家在這一地區落戶,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激發經濟活力的同時,為體育旅游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只有完善的旅游基礎和良好的服務水平以及便利的交通,才能為體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因此,隨著長三角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進一步健全和發展,長三角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必然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1.3長江三角洲的體育旅游優勢
長江三角洲旅游資源得天獨厚,上海的大都市旅游令人神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聞名中外。長江三角洲有著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積淀,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和秀麗的自然風光,實為江南錦繡之地。三地的旅游資源的互補性很強,組織化程度高,為體育旅游圈的構建提供了前提條件。長江三角洲是開發體育旅游較早的地區,而且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規模逐步擴大,持續性好,已經形成了較有影響的國際知名品牌。
1.4長江三角洲體育旅游政府間合作機制的初步形成
政府部門已經啟動建設長江三角洲體育圈。2003年9月13日為促進長三角地區體育事業與經濟和社會的同步發展,構建長三角體育圈,上海、江蘇、浙江三省市體育局在杭州召開建設長三角體育圈首次聯席會議,并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簽署了3省市之間的體育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其中建立“環太湖體育圈”的目標是在太湖沿岸經濟發達、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創建一個跨省市、跨地區、跨行業的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體育文化品牌:建立一個能吸引旅游人群及普通市民廣泛參與的、各具特色的較大規模的體育產業。以“太湖山水、橋島風光、旅游度假、休閑健身”為特色,堅持活動與建設并舉,逐步建成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服務一流的“體育旅游圈”。
2發達的上海旅游業和雄厚的上海經濟基礎是進一步發展上海體育旅游市場的直接保障
經國家統計局聯審通過,2011年上海市國民生產總值為19195.6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4.94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7927.89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11142.86億元,增長9.6%。2011年旅游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比重為7.5%。2011年,上海人均GDP為12784美元,而按照世界旅游組織(OMT)的統計,當一地人均GDP達到800美元時,開始發展國內旅游,當某地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國際旅游中的出境旅游開始快速發展,而當一地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后,在當地居民的消費中,其消費價格彈性不斷地下降,而旅游消費在消費中的必要性不斷地上升,旅游消費將逐漸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主要消費。根據上海統計年鑒,2012年上海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2012年,本市實現旅游產業增加值1497.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占全市GDP的比重為7.5%。旅游配套設施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提升。至2012年年末,全市已有星級賓館278家。其中,五星級賓館55家,四星級賓館66家,三星級賓館108家,二星級賓館48家,一星級賓館1家。旅行社1183家。A級旅游景點82家。其中,5A級景點3家,4A級景點41家。紅色旅游基地34個。其中,全國紅色旅游基地9個。旅游人數持續增長。全年接待國際旅游入境人數800.4萬人次,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25096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7%。其中,外省市來滬旅游者11495.91萬人次,增長5.7%。本地旅游者13597.78萬人次,增長11.4%。全年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224.39億元,增長15.7%。發達的上海旅游業和雄厚的上海經濟基礎成為上海體育旅游市場發展的直接保障。
3上海體育旅游的基礎顯示了上海體育旅游市場的廣闊前景
自1990年上海成功舉辦首屆東亞運動會以來,上海連續舉辦了多項國際、洲際體育運動大賽。如世界中學生運動會、首屆亞太地區特奧、世界健美錦標賽、首屆乒乓球俱樂部錦標賽、ATP網球大獎賽、大師杯網球賽等多項國際重大賽事,這些大賽的成功舉辦,在世界上樹立了良好的上海體育運動形象,贏得了國際體壇的廣泛贊譽,為上海體育產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也為上海體育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自2004年起,上海舉辦了更高層次的一系列世界體育大賽。如2004年以來的上海F1大獎賽,2005年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2007年的世界特殊奧運會、2008年的北京奧運足球賽,2010年的世界體育用品博覽會,2011年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等。除了在舉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上強大優勢之外,上海還具有豐富的都市體育旅游資源,如已經建成或在建的體育旅游設施有東方綠洲、淀山湖水上運動場、閔行體育公園、F1賽車場、室內滑冰場等幾個體育旅游的項目,并形成自己的多項體育旅游知名品牌。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正以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為突破口、以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為基礎,開拓體育旅游市場,發展體育旅游產業。
二、目前上海體育旅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認為,目前上海體育旅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體育旅游的消費者對體育旅游產品的選擇較為狹隘,主要集中在休閑體育旅游和觀賞重大體育賽事方面
我們將體育旅游者的出游項目分為觀賞重大體育賽事、參與群眾性體育旅游賽事和參與休閑型體育項目這三大類,根據體育旅游出游者的出游項目選擇調查,其統計結果顯示選擇參與休閑型體育項目的旅游者數量占第一位,選擇觀賞重大體育賽事的旅游者數量占第二位,選擇參與群眾性體育賽事的旅游者占第三位。說明在體育旅游項目選擇中,參與休閑型的項目最受旅游者喜歡。
2體育旅游的消費不高,與旅游企業對體育旅游消費的預期有一定的差距
根據調查,大部分體育旅游者每次出游的人均消費主要集中在100元/次-500元/次和1501元/次-2000元/次這兩個層次,尚未出游而準備出游者,其預期消費甚至更低,這說明,體育旅游者的出游消費屬于中、低檔次的消費。而旅游企業對體育旅游消費的預期普遍在2500元/次以上,屬于中、高檔次的消費,因此,體育旅游的市場開發,存在著需求與供給在結構上的矛盾。
3消費者對體育旅游有一定的認識誤區
根據調查,人們尚未參加體育旅游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覺得體育旅游太累、沒有興趣和工作太忙等幾個方面。這說明人們對體育旅游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誤區。這需要我們在市場的開拓和市場的培育方面,花費大力氣。
4體育旅游在上海整個旅游市場份額中所占的比例相當低
在被調查的旅游公司中,開展體育旅游業務的公司數量很少,僅占所調查公司的六分之一。而在開展體育旅游業務的公司中,體育旅游業務在整個公司中所占的份額也很小,沒有一家旅游公司的體育旅游業務超過公司營業總收入的10%,這說明沒有一家旅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體育旅游,也說明體育旅游在上海整個旅游市場份額中所占的比例相當的低。這也不利于上海體育旅游市場的整體發展。
5市場需求不大,缺乏相關人手和經驗,阻礙了體育旅游業務的發展
在對旅游公司的調查中,對于為何沒有開展體育旅游業務,答案主要集中在市場需求不大和缺乏相關人手經驗方面。這說明,培育體育旅游的市場需求,是進一步開發體育旅游的當務之急。
6旅游公司對于自身獨立開發體育旅游市場缺乏信心,更愿意承接他人組成的體育旅游團隊,以減少市場投入的風險
根據調查,除了上海春秋旅游公司之外,上海一般的旅游公司在銷售體育旅游產品時,最喜歡的方式就是承接旅游批發商組團和網絡銷售。這說明,上海的一般旅游公司由于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對于自身獨立開拓體育旅游市場缺乏信心,更愿意承接他人組成的體育旅游團隊,以減少市場投入的風險。而只有上海春秋有所例外,他們既愿意承接批發商組團,也愿意自己獨立組團。這說明上海春秋旅游公司對上海體育旅游市場已有一定的開發能力,并已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三、結論
上海在建設國際體育活動中心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發展體育旅游的良好基礎,并顯現了初步的效應。但是,由于缺乏專門的開發,上海目前的體育旅游的效益還不顯著,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因此,無論是體育業、旅游業,還是學界和政府部門都要建立和強化體育旅游的意識,不要僅僅停留在體育和旅游的層面,而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整體地發展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根據市場開發的原則、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情況,結合上海地區體育旅游的發展基礎、體育資源狀況、以及潛在資源的開發價值等,我們認為,上海市體育旅游市場應采取多層次、多角度、有選擇,針對性的開發原則。
本文作者:沈文娟 單位: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