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業教學中跨文化教學理念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歐洲的語言文化教學與美國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二戰后,受美國的聽說教學法和西歐的視聽法的影響,語法作為歐洲的外語教學法教學重點,到1988年出版的兩部論文集體現一些學者對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研究有興趣。其中法國的代表Zarate(1986)提出了兩種互補的文化教學模式,即傳統的文化知識和較新的體驗是學習和本族文化與目的文化的對比。英國的代表Byram(1989)主要研究了學習者心里、認知和情感發展過程的文化教學框架激起與外語教學它層面的關系。此后,一系列的文化教學措施在歐洲各國展開了,跨文化外語教學理念在歐洲全面實施。由于中國閉關鎖國的歷史、對外來文化過分謹慎的態度和文化教學的匱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文化教學的認識,妨礙了文化教學的有效發展。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不斷深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關跨文化外語教學理念的著作和論文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版,如:鄧炎昌(1989)、顧嘉祖(1990)、胡文仲、高一虹(1997)、陳申(1999)、戴煒棟,王雪梅(2006)、高永晨(2006)、許力生(2007)。這些研究對于推動我國文化教學的進程,為文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但文化教學與職業英語教育聯系的相關研究還很少。
跨文化外語教學理念在職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的理論基礎
(1)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外語教學的目的具有多樣性,但是就正規的學校外語教學而言,提高學習著外語交際能力是一個共同的目標。外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學習者了解目的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意義系統,通過目的文化與本族文化進行對比,調整和修改自己的認知圖式和參考框架。只關注語言符號和語言形式,忽視語言使用中的文化內涵的教學顯然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外語教學應該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和。在美國1996年的“外語教育國家標準”工程對于語言教育中文化知識的傳授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外語教育國家標準”工程提出了《外語學習標準:面向21世紀》。強調了外語學習中的五個主要目標(5C’s)即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聯系(Connections)、比較(Comparisons)和社區(Communities),其中之一是文化教學目標;另外在11個具體標準中有4個涉及到語言教學中文化傳授目標的達成。因此,在職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傳授文化知識,理解外來文化,與本族文化進行差異比較,應是我們職業英語教學中的目標所在。(2)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高職高專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跨文化交際是全球化時代下最明顯的特征。作為公共必修課,職業英語教學應該是要按照社會發展需求、職業崗位需求和個人發展需求,結合行業知識和英語語言知識,為社會培養具有熟練英語交際能力和扎實專業知識及綜合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跨文化交際中我們不僅要面臨與本國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及經濟環境,還會遇到許多文化障礙。因此,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對于個人的生活、公司的發展、國家的前途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氣到了重要的作用。(3)跨文化外語教學是職業英語教學發展的需要。外語教學課程中,語言、文學和文化構成這一課程的主要內容。但目前我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多數仍已語言教學為主,在現實的跨文化交際中,學生只能依靠母語的思維方式、文化背景、語言習慣及交際規則來表達思想,從而引起誤解甚至產生沖突,進而影響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成功。可見,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戰略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將成為職業英語教學面臨的中心任務。因此,我們建立的“基礎英語模塊+行業英語模塊+素質英語模塊(包括文化知識)+專業英語模塊”模塊化體系的教學模式,以適應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
1.設置與“文化”相關的課程自09級學生起,我院建構的職業英語課程體系確立了以發展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為中心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遵循學生在校英語學習不斷線的原則,靈活設置課程,選用了“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必修課”要求學生完成“基礎英語模塊”和“行業英語模塊”的學習。在第一學期我們完成《職業英語》(上)即“基礎英語模塊”的教學。本課程以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為教學內容,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和應用文體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第四學期我們完成《職業英語》(下)即“行業英語模塊”的教學,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與職業工作有關的英語語言技能,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職場聽、說能力,使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涯中的交際活動和業務活動中能夠進行較為流暢的英語交流和表達,同時兼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英語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選修課”要求學生完成“素質英語模塊”和“專業英語模塊”的學習。在第二學期學生可以完“成素質模塊”課程,可選修《跨文化交際》、《英美文化入門》、《英美概況》和《英美文學鑒賞》,其主旨是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人生觀、科學觀等,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第三學期學生可以完成“專業模塊”課程,可選修《食品英語》、《藥學英語》、《醫療器械英語》和《物流英語》等,這些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為提高學生本專業和相關專業領域的口語和文字交流能力。
2.制定文化教學課程目標我們通過修訂《職業英語課程標準》將跨文化外語教學理念夯實于職業英語教學中,即在《職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我們在借鑒James的跨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我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制訂了文化課程目標主要有:①理解并掌握英語語言所涉及到的文化問題,包括目標語(英語)國家的歷史、風俗、種族和文化身份問題等。②理解并掌握尊重目標語與本族語(英語與漢語)的文化差異性,更好地理解全球化語境下的文化異化和文化同化問題。③要求學生在英漢文化差異中進一步理解自身文化,提供文化認識的新角度,意識到民族中心思想存在的及危害性。④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和觀察文化現象,采用靈活、多角度的立體思維方式進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際。#p#分頁標題#e#
3.采用多維的文化教學法在教學中,我們從目前我國職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和現實語境出發,結合社會學、文化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研究開發了一下如下方法:(1)文化導入法。教師是文化教學的引導者,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注意文化差異,培養其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學生領悟到文化多元性的意義和具體表現,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語言知識,而且學到了語言的文化背景、文化蘊涵。(2)情景模擬法。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背景資料,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國外的文化發展變化,結合跨文化交際的具體項目,為學生設置跨文化交際情景,鼓勵學生模擬表演經典的英語小說或電影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英語語境下的不同文化。(3)親身體驗法。一方面,我們鼓勵學生利用外國留學生及工作人員在華數量與日俱增的大好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并創造機會與其進行跨文化交際實踐;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指導學生并支持學生自己去探索各種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對文化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4.建設凸顯文化內容的職業英語教材我們編寫并出版的職業英語系列教材(包括《讀寫教程》、《視聽說教程》、《綜合練習》、《實用聽說教程》和《職場英語教程》共五冊)依據“能力本位、任務驅動、行動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高等職業教學模式,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特點,真正體現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實用性,教材內容的編寫遵循滲透職業英語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的提高的原則,在加強語言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涉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實現職業教育“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蘭麗偉,2010:89)。《職場英語》這本教材重點是培養學生目標工作崗位職業英語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整本書以場景英語為依托,與各專業知識相鏈接,兼顧各專業知識的共性和個性,強調重視學生日后在職場中用英語工作的能力以及未來職業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蘭麗偉,2010:89)。在教材內容模塊設置中其中每一單元都有“文化沙龍”這一模塊,主要介紹東西方文化差異,旨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3.5施行多元化的文化教學評估體系為順利開展文化課程,引導學生對于英語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識的學習,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文化教學評估:(1)利用課堂教學進行文化教學評估。目前我國職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是過于重視語言教學,而沒有利用文化知識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言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媒介性、傳播性、豐富性和生動性。因此,我們通過在相關的教學中(如課程導入部分和背景知識)設置與文化相關的問題來評估學生的跨文化知識,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2)借助語言測試進行文化教學評估。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密不可分。因此,可以借助語言測試來進行文化教學評估。例如:翻譯本身就涉及到文化跨越的問題,譯者不僅需要擁有扎實的語言能力,而且需要擁有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為了檢測學生對于文化差異的認識,在翻譯題目的選擇上應偏重于文化比較和文化差異題材。同樣,我們也可在聽力、閱讀和寫作方面來借助語言測試對英語文化知識進行考核。
結語
總之,我們通過將跨文化外語教學理念應用于職業英語教學,初步構建了高職高專英語文化教學體系,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了一定的研究。然而,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程度越來越深,開展跨文化外語教學和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體系是今后發展趨勢。誠然,跨文化外語教學法不是提高職業英語教學效果的唯一方法。因此,只有將它的應用與其他教學模式或方法如:“交際教學法”、“WebQuest教學模式”、“CBI教學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等相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進一步走向國際化。
本文作者:蘭麗偉 單位: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