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福建地方文化在海西建設的作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董志強 蕭仕平 單位:集美大學政法學院
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個文化傳統由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思想觀念、民間習俗、風土風情、宗教信仰等遺跡構筑而成。在漫長的歲月里,流入的中原文化大傳統與當地山海相隨的自然環境塑造出福建多姿多彩的各種特色文化,這些文化最終被歷史沉積為當今深厚而豐富的福建地方文化傳統。近幾年來,福建省加速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在海西發展戰略面前,福建地方文化傳統將有何作為呢?
一、福建地方文化資源與海西區域文化建設
“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被列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七個發展目標之首,因此發展海西區域經濟無疑是海西建設的關鍵性目標。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經濟是文化的基礎,文化則反過來對經濟,乃至社會起促進和推動作用。要言之,文化對經濟和社會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有學者就指出:“現代區域之間的競爭,是不同地域范圍內區域間綜合實力的角逐,既是其資源、能源、技術、項目等‘硬實力’的競爭,更是文化、生態、科技、形象等‘軟實力’的競爭,其中文化……是一個區域的靈魂和內涵,是一個區域的品格的象征。看一個區域有沒有吸引力,有沒有競爭力,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文化發展水平至關重要。”[1]64因此區域文化發展也是海西建設發展的內在要求。2010年1月30日由福建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批準的《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在發展目標中提到“促進文化建設新發展,”在實施“十大舉措”中,更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任務。那么如何促進海西文化建設新發展,實現文化強省?對此,福建固有的地方文化資源是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的。
(一)福建地方文化資源能賦予海西區域文化建設相應的文化基礎
就區域文化看,現代區域文化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含著物質文化的方面,也包含著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方面,所以現代區域文化應包含該區域的物質條件、社會規范和社會精神風貌這三個具體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說,物質條件是當地固有的自然環境和被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財富,它包括了具體的文化場所、文化設施、建筑產品、道路交通、旅游景觀等,凝聚著該文化區域人民的智慧與價值觀念,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社會規范指具體區域的文化主體參與社會物質活動和精神生活的行動規則,它既包括為保證各種活動正常進行具有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規章,也包括歷史以來同樣起著作用的約定俗成的民間鄉野的習俗慣制等;社會精神風貌則指具體區域的文化主體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民風、審美情感、宗教信仰和文化心理等。在三個具體的組成方面上,社會精神風貌最為直觀,且具有感染力,是區域文化中最活躍的因素,而社會規范是維系該區域社會群體關系的無形紐帶和相對穩固的模式,物質條件則是區域文化最基礎的部分。以上三個方面各有特點而又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地區具體生動的區域文化。
就文化建設看,在構成區域文化的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的三個方面上,我們看到無論是物質條件的方面,還是社會規范和社會精神風貌的方面,地方文化資源都參與其間,海西文化也不例外。首先,在作為構成區域文化的物質條件方面,福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以物質化形式存在的文化資源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福建有武夷山、鼓浪嶼、集美學村、閩西土樓、大金湖、閩菜和惠安女等各種人文景觀;有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1處,土樓世界文化遺產1處,泰寧世界文化遺產1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5處;有泉州、福州、漳州、長汀4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此外還有許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村)等。這些可感的、以物質化形式存在的文化資源具體、豐富,是海西區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在作為構成區域文化的社會規范方面,福建歷史以來形成的各色地方性文化,如客家文化、閩南文化、畬族文化等文化中都包含著由社會共同體成員長期共同而形成的生活行為規則。比如在閩南文化中,當人們發生沖突,需要化解矛盾時,爭執的雙方就會邀請當地的德行高尚、明白事理的尊者賢人作為調解糾紛的“中人”,來主持公道。入席后“中人”在中間位置坐下,沖突雙方分坐兩邊,邊飲茶,邊擺事實,講道理,然后由“中人”予以評理、裁決。這種邊吃茶、邊講理的一種生活習俗在民間由來已久,是閩南用于解決糾紛的一種較普遍的形式或慣制。又比如,有學者曾以福建省一個叫八井村的畬族聚落區為例,考察了畬族習慣法及其歷史流變,認為習慣法是民間社會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自發形成的,調整人際關系的一種具有相對強制性的規范。它調整和規范著民間鄉野中人們的行為,從而為人們的社會生活提供必要的公共秩序。[2]385這些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間習俗慣制有些依然在一定范圍內起著作用,它們實際上也是海西區域文化具體內容的有機部分。再次,在作為構成區域文化的精神條件方面,福建地方的諸多文化傳統都富含著價值觀念、道德倫理、民風、審美情感、宗教信仰和文化心理等內容,如,在價值觀上,媽祖文化中拯危救困的觀念,朱子文化中誠己修身的觀念等等;在民風上,客家人敦厚剛毅的風格、閩南人拼搏頑強的風格、閩北人質樸安和的風格等等。福建不同地域存在的這些體現為價值觀和民風等方面的多種文化要素都歷久不衰,深深地浸潤在我們現有的文化世界之中。總之,海西區域文化建設,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對以往文化傳統批判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此看來,福建地方文化資源對當前海西區域文化建設是有益的,海西文化傳統中的諸多文化要素本身恰恰是海西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是海西區域文化建設的基礎。
(二)福建地方文化資源是催生海西區域文化個性風格的關鍵因素
就區域文化發展看,區域文化的建設有其目標,這個目標應該是建立起富有競爭力的區域文化形態。但問題在于,怎樣的區域文化才是有競爭力的區域文化形態呢?應該清楚的是,不同文化之間不僅在量上有可比較性,而且更有質上的可比較性,在當今各地都普遍注意區域文化建設,比較不同區域文化競爭力的高低,通過量上進行比較已經不合時宜。關鍵應在質上進行文化競爭力的比較。與其它地區形態相似、相同的文化是難以產生區域文化競爭力的,區域文化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這種文化必須有個性風格,只有具備個性風格的區域文化才能凸現出本地文化資本的比較優勢,才是有競爭力的。那么,區域文化的個性風格又從何而來呢?不同地區文化傳統中的特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以及它們在具體文化樣態上體現出的地方韻味就構筑了本地區基本的個性風格。顯然,區域文化的個性風格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淀方能逐步形成。具體說,也就是歷史積淀下來的文化傳統是催生區域文化的個性風格的關鍵因素!在歷史的演進中,不同地區形成地方特色的具體物質文化樣態,同時也逐漸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這種具有個性、異質性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以及在具體文化樣態上體現出的地方韻味也就構成了本地區基本的人文特色。因此,要使海西區域文化有其鮮明的個性風格,那就一定要挖掘福建地方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乃至文化的具體文化樣態上體現出來的地方韻味,在此基礎上,通過弘揚地方已有的這些人文特色,從文化、教育、宣傳以及經濟等各領域多頭并進,才能最終開顯出獨特文化發展前景,培育出富有時代氣息的區域文化的個性風格。蘇文菁教授就注意到,福建地方文化傳統中的海洋特色,她注意到通過對這種文化資源的挖掘,要求創造性地彰顯海西區域文化的個性風格。她說,對于福建來說,“閩文化過去創造了中國海洋文化的極致,……對海而言,傳統閩文化需要進一步挖掘,……將處于區域層面的海洋文化提升到民族文化的層次。”[3]29此言甚是。由此可見,福建地方文化資源不僅賦予海西區域文化建設相應的文化基礎,它還是催生海西區域文化個性風格的關鍵因素,海西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離不開我們對福建地方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p#分頁標題#e#
二、福建地方文化資源與海西區域經濟發展
在任何一個社會,文化和經濟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經濟是基礎,文化對經濟又有反作用,區域經濟和區域文化的關系也正是如此,在當代社會,文化本身就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即文化產業,它直接加入經濟發展過程,以其廣泛而深刻的滲透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海西區域文化建設過程,也同樣是一個區域文化和區域經濟共生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海西文化中的傳統文化資源,也可以扮演文化資本的角色,促進海西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福建地方文化資源為海西區域發展相關文化產業準備了前提
20世紀80年代布迪厄(Bourdieu,P.)在其論文《資本的形式》中第一次提出文化資本的完整理論。其后的戴維•思羅斯比(Throsby,D.)把文化資本劃為兩種形態存在。在他看來,文化資本的第一種形態是有形的(tangible)文化資本,這種資本存在被賦予文化意義,且通常稱為“文化遺產”的那些建筑、遺址、油畫、雕塑及其它以私人物品形式而存在的工藝品之中;第二種則是無形的(intangible)文化資本,它包括一系列與既定社會成員相符合的思想、信念、實踐、傳統和價值,它通常以公共產品的形式存在于公共領域之內。[4]51而國內學者李沛新又進一步把思羅斯比所說的有形的文化資本細分為固體的文化資本、產品的文化資本兩種類別。[5]29在他看來,固體的文化資本是指可以用于文化商品生產、且被賦予文化意義的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山水河流、建筑等文化資源。這類資本不可移動,但可被用于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如武夷山水、客家土樓等。產品的文化資本則是指可用于文化商品生產的,且經過人們思維創造出來并依附于一定物質形態的文化符號資源。這類資本可移動,能被用于新的文化產品的生產,如圖書、繪畫等。學者對文化資本的這些具體探討深刻揭示了文化與經濟的共生互動關系,使我們易于領會福建地方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產業樣式,領會福建地方文化資源為海西區域發展相關文化產業是怎樣準備前提的。
福建地方文化資源何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產業的樣式?我們先看有形的文化資本方面。如果將有形的文化資本細分為固體的文化資本、產品的文化資本這兩種更具體的形式,那么,在固體的文化資本方面,福建地方的許多自然風光、地形地貌、山水河流被賦予文化意義的自然景觀,它們作為文化資源為地方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這一點上,福建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如新近成名的屏南白水洋、順昌寶山,它們蘊涵的人文內涵以及自身特有的自然風貌,被挖掘出來,已經被打造成為前景可觀的旅游文化產業。其次,在產品的文化資本方面,如作為器物形態的福建園林、特色建筑、民間服飾、器物陳設、各色飾品等,它們除了可以成為旅游觀光的看點和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商品外,更可以成為現代建筑業、服裝業、工藝品制造業等進一步提高其文化品味和產品附加值的創造性元素,并形成與上述行業相關聯的新興文化行業。比如經修繕后福州的三坊七巷,正著手開展影視及各類題材創作,發展有文化內涵的商貿、旅游、休閑等第三產業。又如上世紀由陳嘉庚先生設計的建筑樣式別具一格,現代建筑設計行業將其歸納為嘉庚建筑風格,目前這種風格的建筑設計成為廈門集美學村規劃的一項基本要求,這也將帶動當地連鎖產業的發展。
此外,同樣是作為產品的文化資本,福建歷史上遺留下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文化典籍和歷史掌故也蘊藏著福建本土的歷史發展、社會生活、鄉土氣息風味,其豐富的內涵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具有寶貴的經驗借鑒和智慧啟迪作用。開掘產品的文化資本這一寶庫,可以形成各式各樣的,對國內外都具有豐富價值的,新的文化產品。比如,閩南地區的文化工作者通過對文獻中的資料的解讀,結合地方瀕臨失傳的民間技藝的總結,整理出了豐富的南音藝術,使得這一藝術形式在近年來重新發揚光大。除了上述作為有形的文化資本的兩個方面外,屬于流動狀態的文化資本也帶給我們發展出對應的產業樣式的可能。如作為傳統地方文化資源的許多技能技藝。如福建玉雕、石雕、木雕、漆線雕等工藝;南音、說古、各種地方戲曲以及一些具不同地方特色的烹調技能等。由這些技能和技藝支持起來的產品,目前有些已占有廣闊的市場份額,有些則尚有進一步開拓和發展的空間,從而創造出這些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
(二)福建地方文化資源為造就海西區域經濟特色品牌提供支持
探討福建地方文化資源對海西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除了考量如何挖掘蘊含文化產業的那些地方文化資源,將其轉化文化產業外,還應該深入思考地方文化資源對區域經濟特色品牌的意義。何謂“區域經濟特色品牌”呢?區域品牌由“區域”和“品牌”組成,因而區域品牌包含兩層意義,第一,區域性,即指特點品牌對于自己所在區域具有專有性,而對其它區域具有排它性;第二,品牌性,即指特點品牌對于自己所在區域具有可識別性。區域品牌是一個社會成長水平、社會能量以及社會影響力的標志。當品牌表現出較高的社會成長水平時,品牌的社會能量就大,影響力就強。在特定某一個產業集群區域內,它擁有相當規模,較強生產能力、較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等優勢的產業產品,它們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因此,打造區域經濟品牌在區域經濟的競爭和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海西建設亦莫能外之。那么,在推進海西建設的過程中,怎樣才能形成區域經濟特色品牌呢?區域品牌的形成當然需要有多方合力。[6]26但實踐證明,依托于自身具有的當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無疑也是打造區域經濟特色品牌的重要途徑。具體說,在特定區域內,基于當地不可替代的、優越的自然條件和悠久而獨具的人文環境或特色工藝,圍繞某一主導產品或產業進行開發,并組織生產活動,從而逐步建立起能代表本地特色的品牌,這已經是不少地區品牌形成的路徑。比如傳統的區域品牌有法國香水、意大利服裝、瑞士鐘表、底特律汽車、紐約金融服務以及好萊塢的影視和娛樂業等;新型的區域品牌有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北京中關村等。我們看到,這些區域品牌大部分都是與當地獨特優越的自然條件密不可分,而且也往往是同當地特有人文環境或特色工藝深度關聯的。
同樣,福建要造就海西區域經濟特色品牌,福建地方文化資源也是可以相應的提供支持的。比如,福建閩西所處客家祖地的特殊地位和知名度決定了客家祖地文化的作用和影響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那么,將客家祖地文化定位為閩西重要的區域特色文化,圍繞特色打品牌,圍繞特色建構品牌體系。為此有論者提出“打造客家民居特色品牌、尋根文化特色品牌、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民間信仰特色品牌、山水文化特色品牌、精品文化特色品牌等‘六大特色文化牌’。”[7]3的確,如果我們在推進海西建設的進程中建立起建基于當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特色品牌,那么,一方面,我們能使投資者了解該區域的重點發展產業,引領其感受和掌握到本地發展該產業的優勢與潛力,從而促成該地區更好地吸引區域內外資本;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加強消費者對區域產品的了解,引領他們從眾多的生產廠家中做出合理而滿意的選擇,獲取自己最中意那些有特色文化內涵的商品和服務。總之,地理環境、文化特質、傳統工藝是難以簡單移植和片面模仿的,創立區域品牌,那么,這些品牌產品的自有特征,如區位特征、資源共享特征將使區域內企業贏得市場優勢、創新優勢等各項有利優勢,最終為地區經濟持續而強勁增長提供重要源泉。#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