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淺論英語的哲學本質,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郭華東 單位: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
在大學英語學習中,英語寫作是學生的薄弱點之一。很多時候他們在大腦中已經確立了文章的大意,但在寫作時卻不能寫出合適的句子進行表達所想的意思。這讓他們很是苦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使用很多方法,比如有的人閱讀或者背誦大量的源自英語原版的語句,但是往往寫的內容和所背誦記憶的語句不屬于同一個語境,而無法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研究,提出理解英語的語言本質原理,從而根據本原理,自由的構建能準確表達自己思想的句子的方法。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觀下語言的本質
語言的本質是什么?由于此問題的艱巨性、復雜性,它不僅引起了眾多語言學者的注意和重視,而且也引起了包括哲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邏輯學等諸多領域方方面面的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通過研究和分析,筆者認為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研究語言的本質,是科學和正確的認識語言的本質的方法。要想理解語言的本質,我們必須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原理。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都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即這個客觀存在的世界,是由各種不依賴人的意識存在的各種物質構成的。這里的物質包含的意義很廣泛,既包括人類能夠通過身體感官或者科技器具感知的東西,也包括目前人類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而感知不到的東西。
(二)語言本質原理的檢驗
筆者隨意從大學英語教科書和國內外的書刊和報刊上隨意選取文章中的幾個句子,檢驗了筆者的這一語言觀點。比如本人翻開《新編英語教程》,隨手翻到一篇課文中第一個句子“Butstudiesofpredatorsandtheirpreyshowthatthisisn’tso.”在這個句子中,主句的動作是“show”,動作的發出者是“Studies”和“thatthisisn’tso”。在從句中,“is”是動作,“this”“so”分別是動作的發出者和承受著。翻開外文出版物《微觀經濟學》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句子,動作是“”。隨手翻開中國日報英文版ChinaDaily2010年1月20日這1期,第24版一篇文章,第一句話“ThelasttimeplayedatRodLaverArena,heleftintearsafterlosingthe2009AustralianOpenfinaltoRafaelNadal.”,此句,就是在動詞“left”的基礎上加上動作發出者(RogerFederer,he)和相關的修飾成分(修飾動作發生的時間的:ThelasttimeplayedatRodLaverArena和afterlosingthe2009AustralianOpenfinaltoRafaelNadal;修飾動作發生狀態的:intears)構建而成的。
二、語言本質原理對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促進作用
由此看來,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就是表示動作的動詞,動詞的發出和承受者,外加一些為了表達清楚的修飾成分。現在的大學生,他們都有能力和知識基礎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理解并能掌握了這一英語的本質結構,如果我們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使用語言本質的原理,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學習就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首先,幫助學生在表達意義時,容易地寫出正確的句子。比如2011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題目,OnLineShopping。假如考生想表達這樣一個意思:“網上購物存在很多損失錢財的風險”。那么,學生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步驟寫出正確的句子,第一步,設定一個動詞作為構造全句的基礎。其次,我們還以前面的句子為例,使用不同的動詞為基礎,就能構建出很多不同的表達地道的英語句子。比如以動詞“exist”為基礎,就可以寫:“Lossofmoneyexistsinonlineshopping.”,以動詞“face”為基礎,“Youmayfacelossofmoneywhenshoppingonline.”以動詞“be”為基礎,“Lossofmoneyisadangerwhenshoppingonline.”。像這樣的句子我們還能構建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最后,幫助學生寫出比較地道的符合英美表達習慣的句子。前文筆者已經舉例探討說明了,英語更加符合這種物質運動的哲學現象,所以,以這個動詞為中心的方法去構建句子,就能更好地寫出地道的符合英美表達習慣的句子。
三、結語
由此看來,掌握英語的以動詞為中心的構建的特點,就能很好的促進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語言的精髓,從而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依據這種方法構建出表達準確,生動并且合乎語法正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