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語言能力訓練中的普通話教學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我國通用的語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 當前,語言文字的應用現狀與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某些滯后現象,有些地區方言盛行,還沒有真正形成在公共場合說普通話的風氣。語言文字工作關系到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社會的進步。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準化,是促進民族間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發展科學技術、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項基礎工程,對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年,學院招生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畢業生供需招聘會上,大家逐漸認識到良好的語言面貌對面試成功,順利就業起著重要作用。而提高普通話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是改善學生語言面貌的關鍵,所以在普通話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我校開設普通話口語課有十余年了,但課時很少,最多36課時,最少只有16課時。怎樣在有限的課時里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問題。普通話口語課不是普通話知識介紹課,也不是教學生說普通話的課程,普通話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會說普通話,還在于讓學生在掌握普通話知識的基礎上,語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基于此,我在教學中以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教學目的,探索教法,提高普通話的教學效果。 一、示范與模仿 普通話語音訓練的主要內容包括聲母、韻母、聲調、音節、語流音變、語調幾個部分,課堂上不能只重視語音知識的傳授,總結學生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差異,尋找兩者之間的對應規律,這種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感到枯燥,而且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很被動。 普通話教學是一種技能訓練的教學,技能的掌握不能僅靠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需要能指導提高語言操作能力的理論以及在實踐練習中揣摩理論的正確性,尋找解決實際應用難點的方法。 示范和模仿是語言教學的基本方法。學習語言,聽辨能力很重要。課堂上,教師要示范規范的讀音來訓練學生聽普通話的能力。從教學實踐看,練耳(聽)———練口(讀、說)———練腦(記憶)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訓練過程是十分有效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講解發音要領,反復示范練習,讓學生觀察模仿,掌握要領,形成技能。學生模仿的過程,是與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對比的過程,模仿者能夠較容易地發現自身語言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的語音詞匯語法進行有意識地糾正和改進,這會大大提高學生口語發音的標準程度和口語表達技巧。 長期的模仿還會自動地將正確的語言信息儲存于大腦中,在需要表達時脫口而出。 為了訓練學生發音準確,吐字清晰,還可以學說繞口令,并進行比賽,看誰說得快說得準,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 二、從朗讀到朗誦 因為受到課時限制,常會使任課教師在訓練學生的語流音變、朗讀技巧時,注重普通話水平測試60篇規定篇目的反復練習,而忽略了60篇作品以外更廣闊的優秀文學作品。 我在普通話教學中,有意地選取一些朗朗上口的詩歌作品,選擇一些報紙雜志上的美文小品作為朗讀技巧訓練的補充材料,教師首先示范朗讀或聽錄音,讓學生反復練習,糾正不純正的發音,先做到朗讀音準流暢,這是朗誦的基本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思考作品內涵,體會作品意境,教師再指導學生劃朗讀符號,學習停連、輕重、快慢、高低的處理以及輕聲、兒化、音變等方面的語音技巧,有感情地朗誦。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中,不僅訓練了朗讀技巧,還體會了作品的美,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精深內涵,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人文情懷。最后進行朗誦比賽,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熱情。 三、聽說訓練結合,創設開放的練習語境 在普通話測試中,有些學生讀單音節字詞、多音節詞語和作品朗讀能做到音準流暢,但在說話測試中,卻表現得磕磕巴巴、詞不達意、語意混亂,甚至出現比較嚴重的語法失誤。這種普通話語音較為規范,但語言表達卻很糟糕的情況,反映出普通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只重視語音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普通話教學應該以普通話測試為檢測手段,以提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為終極目的。因而,普通話不僅要通過字、詞、句、文章等書面材料來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還要大力加強學生使用盡可能標準的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和交際訓練,只有這樣,普通話課程才能有效地實現其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對于語言的學習而言,語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在普通話課堂上,采用聽說結合的訓練方法,創設開放的練習語境。請一位或幾位學生就此語境下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敘事、議論、說明或抒情,而其他同學用心聽完,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并指出發言人在說話時語音、詞匯、語法方面的問題。 通過對問題的解剖分析,找出正確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選用準確詞語、修正語法錯誤。練習語境的設置可以是學生關心的熱點話題,如愛情、友情、誠信、金錢、考試、就業等,也可以是學生個人生活經歷的片斷、感觸。這樣的開放式語境說話練習可以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階段性進行,在輕松友好的氣氛中學生們輪流循環進行口語訓練,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心理承受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們使用普通話的信心。當然,開放式語境設置練習對普通話任課教師的要求除了具備相當的語言專業知識外,還應當能夠對學生說話內容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引導能力。讓學生們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無形中提升了其道德文化修養,端正其看待世界的方法、態度。 四、激發說話潛能的配音練習許多教育家都倡導 “以學生、活動和任務為中心,采取啟發、研討、辯論等開放型的教學方法,如交際教學法、活動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學習性研究教學法等,激發興趣、開發潛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的教學本來是很枯燥的,在課堂中,練習方式的多樣性可以很好地避免課堂氣氛冷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新穎、生動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學方法,不僅符合新時期語言教學發展的趨勢,更會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教學起到補充作用。如給影視片進行配音活動,就是一個集趣味性、教學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那些能滿足學生需要和興趣的影視片,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情感,使學生在輕松自然環境中學習普通話。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會使學習者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另外,為影視片進行配音活動也是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全面訓練。學生首先要理解人物的對話內容,為了配音流暢,學生要在理解和掌握了語言的基礎上,反復熟讀乃至背誦,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他們的語感。經歷了充分準備、精心表演的過程,學生在視覺上聽覺上得到了美的享受,口頭表達能力上得到了實踐性鍛煉。從而使學習形式不再只是過去的“聽講”,而是多方面能力的訓練,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印象深刻,從而更易于記憶和消化。#p#分頁標題#e# 除此之外,這種練習活動為學生們展現自我提供了舞臺,學生也利用這樣的機會鍛煉了膽量,提高心理素質,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實際證明,在普通話教學中,采取以上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當眾說話的膽量,使他們在畢業招聘的面試和以后的工作中都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