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英美文學譯文的不對等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文化在翻譯中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正如美國的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曾經說過,“要真正成功地做好翻譯工作,而掌握兩種文化比能夠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語句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才更加具有意義。”由于區域不同的文化差異,使得原文中的信息很難融入到翻譯之中。由于難以做到等值的翻譯標準,這就需要我們在文學作品中進行不對等的翻譯,將語句順利地表達出來。 1.英漢翻譯中的不對等性 翻譯是一種跨越地域的語言文化活動,能夠將原有的語言通過另一種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在美國的著名當代翻譯學家尤金•奈達(EugeneNida)曾經提出了一種讀者反應對等原則的觀點,并且與翻譯學家塔伯(CharlesRTaber)一起寫了《翻譯理論和方法》的著作中指出,在翻譯中,是通過語義到文體在翻譯中通過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翻譯展現原有的語言的信息。 所謂的對等就是在翻譯中的語義對等,其次就是風格對等。不管是范存忠提出的“準確”,亦或是塔伯、奈達指出的“對等”,都能夠折射出來翻譯中的理想目標。對于翻譯來說,通過一種語言來翻譯出另一種語言是絕對有可能的,但是卻又不可能完全準確地對等。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外殼,人類的思維是能夠存在決定的。但是每種語言文化背后包含著特有的歷史民族文化與心理背景,因此身在不同語系的漢語與英語之間的鴻溝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西方神話中,dragon是代表著邪惡的怪獸,而不是中國人傳統心目中的吉祥物。在西方的中世紀,dragon是典型的罪惡的象征,在圣經中魔鬼撒旦(satan)就被人們稱為是thegreatdragon。除此之外,dragon在民間還有著“潑婦”的涵義,因此可以說在英語國家中,dragon與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龍”完全不同。因此我們在翻譯中就需要十分小心,例如在亞洲的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與新加坡,這四個是亞洲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與地區,因此被西方國家稱為“亞洲四小龍”,我們將它們翻譯成為FourAsianDragons就顯得不妥當。有些翻譯者們認為可以翻譯為FourAsianTigers,這就巧妙地將詞語翻譯出來。因為在西方國家中,tiger(老虎)是十分兇猛的動物,但是不會讓人們能夠聯系到可怕的怪物,其次,牛津詞典曾經將tiger釋義為“AnicknameforanyoneofthemoresuccessfulsmallereconomiesofEastAsia,esp.thoseofHongKong,Singa-pore,Taiwan,andSouthKorea.”意思為:在經濟上發展較為成功的東亞地區或者國家,尤其指的是香港、新加坡、臺灣與韓國。因此我們在對“亞洲四小龍”翻譯成為FourAsianTigers能夠在文化信息上幾乎達到了對等。 2.英美文學翻譯上的不對等性 第一,概念意義的不對等性。在英文的傳統詞匯中對于詞義的包括概念意義與內涵意義。而所謂的概念意義,也叫外延意義或者是認知意義,這是在文學詞匯中最基本的涵義,是語句符號中所代表的事物中最基礎的特征。所謂的內涵意義指的是在隱含的或者額外添加的概念意義上的意義。在文學作品中,詞的內涵意義有著很大的作用,并且因為不同民族而有著差異。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理解詞語的涵義,都會讓英漢詞語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對等性。例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句子:⑴themilkyway.⑵theappleofmyeye.⑶Theoldmanhasjustkickedthebucket.如果我們將上面的句子直接按意思翻譯成“牛奶路”、“我眼中看到的蘋果”“那個老人剛才踢了一腳水桶”,雖然在意思上是對等了,但是讀者卻不明白說的是什么,因此我們只能舍棄了概念意義而意譯為“銀河”、“親愛的寶貝”與“翹辮子了”。由于英漢兩個民族的思維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的詞語承載的意識是不同的。在中國,“狼”偏重于好色的意思,但是在英文中“wolf”卻是兇殘的意思。 第二,文化背景的不對等。由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十分緊密,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能夠表現自己文化的語言如果一旦形成,就會形成與其他語言難以跨越的障礙。例如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朱生豪對于《羅密歐與朱麗葉》翻譯中就出現了問題。“Hemadeyouahigh-waytomybed,ButI,amaiddiemaiden—————widowed.”這是朱麗葉想要死去的前一夜,她渴望愛人能夠與她共渡難關。“tomybed”,這直譯是“上我的床”,但是在這里朱生豪故意改變了下,翻譯成為“她要借你做相似的橋梁”。這不是由于朱生豪不懂意思,而是在中國讀者心中認為一個沒有出嫁的女孩并不是輕浮女人的形象。 第三,形象意義的不對等性。這里的形象意義指的是詞語的比喻,能夠讓語句更加生動形象,給人美的感受。在英漢兩種語言文化中,如果拿中國人常用的比喻與英國人常用的比喻來對比,就會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例如都將狐貍當中狡猾的象征,用羊比喻溫順。但是都會有自己民族的烙印,在翻譯中不能夠只追求對等性。例如在《呼嘯山莊》中“aswiseasamanofGotham”如果翻譯為“像戈丹人一樣明智”就會使人會費解。其實在英國,戈丹是一個村莊,而相傳那里的人們是最愚笨的,因此這句話表示“愚蠢無比”。 結語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導致兩地的民族風土人情的不同,使得文化差異的存在讓文學作品中翻譯的可譯性受到限制。因此我們需要對文學作品翻譯中注重這些差異,在西方文化與本國文化中找到融入點。由于文化的差異,因此很難找到融入點,這就需要翻譯者們通過自己的能力使兩種文化盡可能地接近,并且能夠做出適當的調整,讓西方文學作品能夠在翻譯中得以再現。由于不同語種之中讓文學作品的翻譯中提供了基礎,但是不同的語言個性也讓我們翻譯中的對等成為不可能,我們需要努力感受原文的感情與情境,客服兩地的文化障礙,進而達到跨文化翻譯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