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洛陽特色文化城市的構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全國許多城市都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城市空間框架拉大,大型廣場、寬闊的街道和高樓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城市在規劃和建設中,沒有將地方歷史文化與城市建設結合起來,展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座氣勢恢宏卻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和空蕩蕩的廣場,缺少文化內涵,這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憂慮。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發掘城市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特色文化城市。”這句話提示我們,要重視城市的文化資源,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特色文化則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的發展,應該發掘城市的文化資源,現代化城市不僅要以文化軟實力為支撐,而且要彰顯文化的個性魅力。現代城市要注重其文化特色??梢哉f,這為我國未來城市發展指明了方向。 特色文化城市的構建首先就要涉及城市文化。實際上,城市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有學者指出:城市根植于人類一定時期的價值信念、倫理道德、習慣以及意識形態等文化土壤之上,同時,城市又是特定文化的表現形式以及人類文明的自然生息地。[1]2從這點而言,城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形態。而城市文化是市民生存狀態、精神面貌以及城市景觀的總體形態,并與市民的社會心態、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密切相關。城市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積淀、緩慢演變發展,形成城市的文脈。城市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城市的競爭力,決定著城市的未來。[2]8可以說,每一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顧名思義,則是一個城市文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是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 眾所周知,洛陽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都,歷史遺產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洛陽在城市建設上也是飛速發展。擁有亞洲最長的公園、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馬路寬闊、高樓林立的新區。然而,這對于九朝古都的洛陽而言,似乎并不值得驕傲。當然,城市規劃的設計者并非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中提到:“堅持文化遺產保護優先的原則,處理好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保護歷史文化的多樣性,延續城市歷史風貌。”[3]但是,至少在目前洛陽城市的建設中,洛陽最引以為傲,也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并沒有體現出來。也就是說,洛陽城市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往也有個別文章關注過洛陽的特色文化與城市形象之間的關系[4],但僅僅將牡丹文化、民間文化和飲食文化歸結為洛陽文化特色,并且將洛陽城市形象定位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山水園林、文化圣城、科技之城等等,還是過于膚淺和雜亂,到頭來還是缺乏特色。那么,洛陽特色城市文化的切入點又在哪里呢? 在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設中,首先要合理確定城市特色文化定位。每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不同,以及各不相同的歷史背景、社會背景、人文背景,從而城市文化呈現不同的個性特征。因此,正確定位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文化建設的前提,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挖掘和準確認知城市的文化特征,真正體會和凝練城市的文化個性。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古都。在其歷史文化遺存中有五大遺址,其中夏代二里頭遺址、商城遺址、漢魏故城遺址位于今天的偃師,時間距今較遠,歷史遺存較少。其余的周王城遺址和隋唐城遺址就位于今天的洛陽城市之下,其中周王城遺址位于王城公園附近,而隋唐洛陽城的范圍更為廣大,今天洛陽的西工、澗西、老城、瀍河、洛龍等行政區多數都位于唐代洛陽城遺址之上。隋唐洛陽城肇始于隋煬帝大業元年(605),是隋煬帝在漢魏洛陽城西9公里重新建設的,當時稱為東都。唐、五代、北宋仍為都城或陪都,先后被稱為洛陽宮、東京、東都、神都、西京,其沿用時間前后達500余年。尤其是武則天時期,這里改稱神都,這里還是大運河的中樞,成為帝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隋唐時期是洛陽城市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也為洛陽城市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洛陽邙山是唐代著名的葬區,唐人有詩云:“北邙山上無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洛陽市中州路與定鼎路交叉口的東北角是唐代洛陽的宮城所在,這里有正殿乾元殿,又名明堂,還有氣勢恢宏的天堂。其南面是著名的宮城城門應天門。再向南是東西貫穿洛陽城的洛河,在洛河上有著名的天津橋,溝通南岸和宮城、皇城,洛陽八景的“天津曉月”就和這里有關,這里也是唐代頗具市井風情的一處著名景觀。再向南是范圍廣大的隋唐洛陽城南里坊區,這里曾居住著非常多的達官貴人,如裴度、劉禹錫、李德裕、白居易等。白居易晚年就居住在履道里,這里小橋流水,亭臺掩映,竹林恬靜,風景宜人,白居易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這處遺址已經經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了許多和白居易有關的遺物。而位于古城路北的定鼎門則是隋唐洛陽城的正南門,這里目前已經建成了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定鼎門往南是唐代洛陽的城郊,這里有大量唐人的墓葬。再向南就是著名的龍門石窟,這里是唐代佛教文化最為昌盛的地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目前這里正在打造高規格的文化景觀區。龍門周邊還有著名的萬安山,是唐代達官貴人身后安葬的重要地區,如張說、姚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人物都安葬在這里??梢哉f,目前洛陽的隋唐文化遺存已經形成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隋唐文化景觀帶。 目前,橫跨洛河兩岸的洛陽隋唐城遺址園區也是洛陽市城市文化著力打造的品牌,該遺址公園已經于2009年10月正式開工興建。2010年10月,洛陽隋唐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首批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目前,占地約14.5公頃的隋唐洛陽城宮城區明堂、天堂及應天門遺址三個整體保護區域正在建設中。計劃對應天門、天堂、明堂等遺址按唐代建筑風格蓋保護房進行保護展示,使其成為洛陽市區具有濃郁唐代風格的地標性建筑。而在洛河以南保護展示區域方面,目前已經在古城路以北、龍門大道以西占地約7平方公里的里坊區建成了186.7公頃的遺址植物園和占地43.3公頃的定鼎門遺址公園。 鑒于隋唐洛陽城在洛陽城市史上獨特的歷史地位,筆者傾向于將唐風、唐韻作為洛陽特色文化城市構建的基礎。特色文化城市的構成分為外在形象與內在素質兩部分。其中,外在形象由城市建筑、道路、廣場、山水、綠地等構成。目前洛陽隋唐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和規劃已經為特色文化城市的外在形象構建奠定了基礎。當然,筆者認為目前所做的僅僅是特色文化城市構建的第一步,尤其是目前的保護和展示并沒有和洛陽城市文化的打造很好地結合起來。利用近期洛陽龍門大道改造的契機,將兩邊的道路和建筑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尤其是周邊的建筑盡量采用仿古風格,體現隋唐洛陽的風貌,將其與洛陽北的唐代宮城區風貌,洛河水景風情以及定鼎門周邊的里坊區乃至龍門石窟的宗教文化區風貌連接起來。這其中,可以將以下幾個地區作為重要的景觀區進行特色文化城市景觀的構建。其中目前已經成形的隋唐城遺址公園洛河北岸部分以展示唐代宮城建筑和風貌為主。第二部分是以洛河水景風貌為中心。在目前洛浦公園的基礎上,可以提高其唐文化內涵,打造洛河風景品牌。如在堤岸上建設具有唐代風貌的建筑,使其具有餐飲、表演與休閑娛樂功能;增加反映唐代洛陽以及洛河風景的詩歌的碑刻以及相關著名文人的雕塑,使其成為了解古代洛陽都城歷史文化的長廊;還可以按照文獻中的記載,在唐代天津橋舊址附近重建天津橋。在洛河上設置集餐飲、休閑娛樂、觀光于一體的仿古游船。第三部分則是白居易履道里故居的建設。白居易故居雖然多年前就被發掘,但相關的保護和開發一直滯后,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殊為可惜。我們可以根據白居易詩文的記載,恢復其故居舊觀,借此建設一座展示白居易詩歌成就以及唐代士大夫園林風貌、古代洛陽園林成就的博物館。第四部分則是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周邊的開發與利用。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建成后,由于其主要展示唐代洛陽城歷史,過于專業,對一般游客吸引力不大,社會效益可能不理想。筆者認為可以將臨近的數個完整的坊里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將其中保存價值不高的坊里進行復建和開發,在其中建設唐代風格的建筑,展示唐代洛陽市民生活的風情,將特色餐飲、娛樂表演、特色工藝品等元素納入其中,打造休閑娛樂的特色文化區。而洛南龍門風景區目前正在進行科學的規劃,筆者這里不再贅言。通過整體的設計和營造,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建筑、景觀、園林等諸多方面,借此來體現和表達城市特色文化,使整個城市形成濃厚的特色文化氛圍。#p#分頁標題#e# 當然,在洛陽的歷史上,先后有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為洛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唐代風韻作為洛陽特色文化城市的景觀基礎,并非否定其他時代文化遺產的存在。歷史上的洛陽就是以多元開放而著稱的,作為天下之中,交通便利,一方面將先進文化傳播到四方,同時也廣泛地吸納外來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洛陽都是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東漢時期,這里出現了漢地的第一所佛教寺院———白馬寺,這里還有外來僧人構成的佛教僧團,東羅馬的使臣也來到這里,胡餅、胡床在洛陽風行一時。北朝隋唐時期,大量的中亞使臣、胡商和僧侶來到洛陽居住和生活,來自中亞的祆教、景教和摩尼教都能夠傳播,這里有這些宗教的寺院,新近出土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幢記》就證明了唐代末年景教僧侶在洛陽的印跡。外來的胡裝在洛陽社會中廣泛流行,胡舞與胡樂在洛陽社會也非常流行,詩人有詩云:“洛陽家家學胡樂。”各種文化也在這里交融,如儒學、道教、佛教在這里融匯。今天洛陽還有白馬寺、關林、上清宮、周公廟、潞澤會館、山陜會館等特色各異的古建筑,它們是洛陽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城市特色文化體現在兩個方面:除了在外觀上體現特有的文化形象,還需要在內涵上體現鮮明的文化氣質。一個城市如果沒有精神和內涵,再美麗的城市也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軀殼罷了。結合隋唐時期的洛陽風情,筆者認為其城市精神可以落實到多元開放和安逸休閑上來。其中,唐代洛陽的開放前面已經提到,而且,多元開放也與新時代洛陽“包容開放、創業創新、實干爭先、負重奮進”的城市精神相契合。同時,安逸休閑也是洛陽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特色。洛陽氣候宜人,山水俱佳。唐宋以來,洛陽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但洛陽一直是一個繁華的商業都市和文化中心。由于這里遠離政治漩渦,環境寬松,成為很多失意官僚和文人的歸隱之地,這里成為退隱官僚和文人心靈的家園和港灣。白居易、劉禹錫、裴度等晚年都居住在這里,他們在這里縱情山水,嘯傲林泉,寄托情愫,留下了許多優美的文字。這些官員還在洛陽建造了許多風景優美、意趣盎然的園林別業,如白居易的履道里居所,裴度的尊賢里宅邸,李德裕的平泉莊別業,這些園林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發展。因此,在洛陽城市特色文化的發掘過程中,打造宜居城市,充滿自然意趣的休閑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以上這些城市文化在洛陽市民生活中仍舊有所體現,如市民熱情好客,易于接受外來事物,熱愛生活,喜歡慢節奏的休閑生活。 有相當數量的洛陽學者擔心,以隋唐文化作為洛陽特色文化城市的基礎是否和陜西西安城市建設中打造的漢唐文化風格相重合?我認為這個顧慮是不必要的。的確,近年來西安在城市文化建設上成果顯著,如以盛唐文化為主體,涵蓋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廣場的曲江文化區,以唐代西市遺址為主體的大唐西市文化區以及以唐代大明宮遺址為主體的大明宮遺址公園等項目將城市建設與歷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極大地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同時也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促進了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隋唐文化是洛陽城市極為重要的文化特征與符號,不能面對西安在城市文化建設中取得的成果就妄自菲薄。雖然同為唐代的都城,但洛陽的唐文化與西安的唐文化有著不同的特點。洛陽在武則天時期曾經是實際的首都,武則天在這里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樞等宏偉的建筑。唐代洛陽的政治色彩較為淡薄,而商業和文化氣息濃厚,洛陽是隋唐大運河的中樞城市,東方和南方的糧食都經由此地運輸到長安。洛陽是具有自由精神和人文情懷的城市,許多失意和退隱的官僚和文人都在這里安享晚年。這一點是洛陽特色文化城市的構建中所應該注意的。可以說,洛陽依托唐文化來打造特色文化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特色文化城市的構建要將古代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和現代城市發展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豐富城市社會生活,促進城市持久發展,進而保持和維護城市特色文化。只有注重保持與維護城市特色文化,才能不割斷城市的文化根基和文脈,保持城市的生機與活力。因此,必須走特色文化城市之路,大力發展城市文化產業,才能夠提升洛陽城市的品位,營造洛陽獨特的文化魅力,促進洛陽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