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低碳發展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低碳發展模式實施背景
(一)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低碳能源供應
公司2011年新增天然氣三級儲量均超過千億立方米,其中,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1127.32億立方米,是歷史上第五次超越1000億立方米,新增控制儲量1135.65億立方米、預測儲量1059.45億立方米,連續8年實現了儲量持續高峰增長。在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獲得1個重大新發現,在劍閣區塊礁灘及劍閣、安岳、蓬萊區塊須家河組取得2個重要新進展,在石炭系地層—巖性復合圈閉獲得1個重要新苗頭。特別是高石1井在燈二段測試獲得日產102萬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氣流,是繼威遠震旦系獲得發現后在樂山—龍女寺古隆起勘探歷經半個世紀以來的歷史性突破,揭開了盆地天然氣勘探又一重要戰略新領域。四川盆地威遠地區的九老洞頁巖和瀘州地區下志留統龍馬溪兩個地層的頁巖氣資源潛力在6.8億立方米—8.4億立方米,相當于四川盆地常規天然氣資源總量。公司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中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個與國外公司開展頁巖氣聯合研究,第一個開展頁巖氣專項研究并獲得大量第一手資料,第一個鉆探頁巖氣井,第一個對頁巖巖層開展大型壓裂,第一個獲得頁巖氣。公司通過50余年的天然氣勘探開發,累計生產天然氣約3230億立方米,占全國同期累計產量的30%,是我國累計生產天然氣最多的氣區。
(二)協調發展天然氣業務,低碳能源供應作用突出
四川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發現、開采和利用天然氣的地區。川渝地區的天然氣主要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中國石化西南分公司和地方淺層天然氣公司供應。中國石油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在川渝地區有天然氣供應的116個市(區、縣)中,完全由中國石油供氣的達108個。從2001年到2011年,公司的天然氣產量從84億立方米增至144億立方米,增加了71%;向川渝地區供應的商品天然氣從78.6億立方米增至145.9億立方米,增加85.6%。11年來共向川渝地區供應商品天然氣1291億立方米,為低碳能源供應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加強節能減排工作,能效管理成效顯著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明確了HSE管理委員會行使節能減排工作領導職責,全面負責公司節能減排工作。公司制定并完善了《節能節水管理實施細則》,《節能節水型企業考核評比辦法》等節能管理制度。下發了《能效水平對標指標調查表》,建立了油氣田業務能效對標指標數據庫,確定了能效水平對標標桿,了《能效標桿現狀報告》,編制《能效對標改進方案》,落實了能效對標改進措施。“十一五”期間實施節能技措項目276個,節水技措項目96個,實現年節氣1586.22萬立方米、節電655.18萬千瓦時。在143余口采氣井應用井下節流技術,減少燃料天然氣的消耗,縮短地面建設周期,節約地面建設投資。通過高低壓分輸工藝采出低壓氣近50億立方米,年減少燃料氣消耗0.5億立方米以上。公司推廣采用MDEA溶劑吸收法和配方型溶劑吸收法脫硫、采用原料氣過濾2級串聯流程等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了天然氣凈化廠的生產效率,新建凈化廠的設計能效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十一五”期間共實現節能8.53萬噸標煤,超額完成國家發改委下達的節能6.88萬噸標煤任務,兌現了國家“千家企業”節能承諾。公司先后獲得“集團公司環境保護先進單位”、“四川省工業節能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
(四)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結合公司的業務重點,積極開展低碳發展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在天然氣勘探開發方面,加強高含硫天然氣、致密氣、頁巖氣等的勘探開發技術攻關。在節能減排方面,以油氣田開發、凈化、輸送等專業板塊為重點,突破一批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在新能源開發以及CO2利用與儲存方面,積極推進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新能源生產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適當開展碳封存和碳利用技術的相關研究開發、試驗與示范工作,為公司的節能降耗提供技術支撐。
(五)培育低碳文化,建設低碳礦區
樹立低碳發展理念,培育員工的“低碳生產”、“低碳辦公”珍愛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及其敬業、奉獻精神,在廣大員工中樹立節能減排意識,建設以“減少碳排放、節約能源、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公司低碳文化。引導礦區推進低碳發展,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具有西南油氣田特色的低碳文化品牌。將低碳發展內容納入公司社會責任體系,主要包括提供持續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應,努力創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和低碳型企業,促進低碳城市發展,倡導低碳消費方式,積極參加碳匯造林等內容。
實施效果
(一)有力支撐了川渝地區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測算,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業鏈創造的增加值占川渝地區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1.87%上升到2011年的3.63%,上升了1.76個百分點;2005年天然氣產業鏈在川渝地區經濟增長的12.31個點中貢獻了0.16個點,2011年在川渝地區經濟增長的15.4個點中貢獻了2.11個點;天然氣產業鏈對川渝地區財政收入的貢獻直線上升,由2004年的2.19%上升至2011年的10.41%。
(二)推進了川渝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的升級
川渝地區天然氣加快發展速度,對于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做出了重要貢獻。2011年川渝地區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12.05%,遠高于4.8%的全國平均水平。川渝地區城市氣化率由2004年的43.3%逐年上升至2011年的54.2%,川渝地區車用CNG占汽車燃料消費量比重由2004年的4.8%上升至2011年的6.0%。
(三)形成了以天然氣為原料或燃料的產業集群
目前,川化、瀘天化、赤天化等國內知名的7大天然氣化肥廠的合成氨總產能為200×104t/a,大型合成氨裝置產能(年產合成氨30×104t以上)分別占全國大型合成氨產能和天然氣制合成氨產能的20%和50%。還有38家全國重要的中、小型天然氣化肥生產基地。四川維尼綸廠、重慶揚子江乙酰化工公司和建滔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天然氣化工業,生產甲醇、醋酸、乙炔、合成纖維等天然氣化工產品。在四川夾江地區,豐富的天然氣供應促進了當地建陶業的蓬勃發展,建立與形成了建陶業集群。
(四)降低了川渝地區綜合減排量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測算,川渝地區天然氣的減排量2010年綜合減排量為2365.72萬噸,是2005年(1028.88萬噸)的2.3倍。其中,二氧化碳2010年的減排量為1488.01萬噸,是2005年(744.22萬噸)的2.0倍。2010年人均二氧化碳減排量為135.45千克/人,是2005年(67.99千克/人)的1.99倍;2010年單位土地面積二氧化碳減排量為26.23噸/平方公里,是2005年(13.12噸/平方公里)的2.0倍。#p#分頁標題#e#
(五)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2010年川渝地區煤炭、石油消費增加量分別為956.66萬噸標煤和395.12萬噸標煤,在熱效率等效替代下,增加53.95億立方米天然氣即可達到相同煤炭輸出熱能,川渝地區由此可節約能源使用成本29.51億元;天然氣替代石油使用,增加27.23億立方米天然氣使用即可達到276.58萬噸油品的輸出熱能,節約能源使用成本77.67億元。
本文作者:伍建國 周娟 王寧 單位: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