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四大家魚生態經濟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鄱陽湖“四大家魚”現狀分析
統計資料表明,2012年鄱陽湖區有作業漁船18076艘,近幾年鄱陽湖湖區捕撈船只數基本穩定。全湖捕撈產量2.85萬噸,與2010年的捕撈量相當。鄱陽湖漁獲物品種主要由“四大家魚”、鯉、鯽、鲇、黃顙、鱖、翹嘴紅鲌、!魚及短頜鱭等組成,由此可知其以湖泊定居性魚類為主要捕撈對象,其中:“四大家魚”1891.52噸,占捕撈總量的6.64%。朱其廣等2010年的調查表明,四大家魚幼魚從長江由湖口通江水道進入鄱陽湖的最早時間為6月26日,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整個通江水道在調查期間四大家魚幼魚總產量為3.1×106尾。其中鰱魚占78.75%,草魚占18.43%,鳙魚和青魚分別占2.06%和0.76%。而江西省2013年鄱陽湖及長江江西段禁漁暨增殖放流活動3月20日在南昌市紅谷灘秋水廣場舉行。當天共放流“四大家魚”冬片魚種共1000kg。2013年江西省向鄱陽湖、長江江西段和五大河流放流經濟魚類苗種6億尾以上,其中九江市2013年秋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就放流四大家魚共計6.7萬斤。由此可見,人工增殖放流是鄱陽湖四大家魚魚苗的重要來源,長江魚苗對鄱陽湖四大家魚資源的影響力正在下降。
二、鄱陽湖“四大家魚”的生態經濟前景
1.鄱陽湖“四大家魚”的碳匯漁業前景展望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作為單篇論述,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鄱陽湖既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又是綠色生態經濟的聚寶盆。在漁業固碳方面,中國工程院唐啟升院士率先提出“漁業碳匯”的概念。發展低碳經濟是世界各國的共識,也是國內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必然之路,而近年來出現的“碳匯漁業”更是成為了低碳生態經濟的新亮點。解綬啟等(2013)指出,鄱陽湖為大型淺水湖泊,從20世紀50年代~90年代,其通過漁業移出的碳為11.8~27.6kg/公頃•年,總移出碳為3890~9061噸/年,總固定的碳為8558~19935噸/年。鰱魚和鳙魚是濾食性魚類,通過濾食水體中浮游生物和懸浮的顆粒有機碳來促進機體生長,構成魚體生物碳的主要來源,其輸出主要包括魚類的代謝、死亡和捕撈等。由于濾食性魚類的養殖不需要人工投餌,其碳的來源本質上屬于淡水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者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伴隨著濾食性魚類的捕撈,大量的碳直接從淡水中移出,間接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發揮碳匯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釋義:第50條》還提出:養殖500g鳙魚可從水中吸收57.85g碳;養殖500g白鰱可從水中吸收60.75g碳。選擇以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進行養殖,利用食物鏈原理,消耗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達到增強淡水漁業碳匯和調節水質、保護飲用水源安全的目的。鰱鳙魚是水體初級生產力的高效轉化者,如果其資源量過低,就會影響水域生態系統中正常的物質轉移和能量流動,造成生態失衡,初級生產者初低級消費者(鰱鳙等)少→中高級消費受阻,伴隨的就是,初級生產→初級消費→自我分解→再生產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水華等水體富營養化現象。1959年四大家魚在鄱陽湖漁獲物中占10%~15%,但目前只有7%左右,可以通過增殖放流等高效手段,同時強化禁漁期制度和加大非法捕撈執法,逐步提高四大家魚的天然資源量。目前鄱陽湖除禁漁期3個月外常年允許漁業生產,這種長時間、無序化的捕撈超過了資源的可再生能力,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合理規劃禁漁制度。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構建適合鄱陽湖漁業可持續利用的定法定點定期定人捕撈制度。此外,積極規劃建立四大家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發展壯大四大家魚深度開發龍頭企業,實行良種、良法,圍繞優質、高產、高效的生態經濟,努力實現漁業產業生態化。通過適度捕撈將初級生產力轉化為鰱鳙水產品移出,同時通過漁獲物分析,調整增殖放養量,并適度補充草魚、青魚,即防止水體富營養化,保存生態平衡,又增加可捕撈量,圍繞高效生態、優質安全的總體目標,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型漁業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鄱陽湖“四大家魚”的休閑漁業前景展望
休閑漁業的核心吸引力是能夠讓人們快速建立“天人合一”的關系,進入親近自然和享受生活的放松狀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閑漁業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一種重要形式,深度發掘傳統漁業的休閑娛樂屬性逐步具備了經濟上的可行性與必然性。鄱陽湖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四大家魚”又是經過一千多年人工選擇的優良水產品種,非常適合進行休閑漁業開發。同時,我們也應當明白,在休閑漁業中處于主體地位的是“漁“,而不是“魚”,即休閑漁業應當重點關注消費者的行為理性,而不是生產者的經濟人理性。通過讓消費者享受貼心的產品與服務,獲得良好的體驗,實現最高附加價值。筆者利用4大類休閑漁業可利用的資源構成核心吸引力,以及由生態經濟和新型城鎮化雙輪構成的休閑漁業核心驅動力構建了休閑漁業發展模式。休閑漁業也是漁業產業鏈的重要延伸途徑之一,在開發新的休閑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可以把鄱陽湖一些風景獨特的漁村小島,轉變成休閑旅游寶島,將漁船等科學改造成休閑娛樂設施,漁民培訓轉型為休閑漁業的經營者和服務人員,在保護漁業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的基礎上,實現了傳統漁業產業鏈的改造升級和延伸。
三、結語
目前,鄱陽湖漁業資源衰退日益嚴重,發展休閑漁業便能充分利用廣闊的水域生態系統,分散人口集中度,提高公眾的環保積極性,使鄱陽湖污染得到有效緩解。在進行鄱陽湖“四大家魚”的休閑漁業開發時,應當充分利用其資源潛力,按照休閑漁業發展模式和生態經濟產業化的運營規律,通過綜合規劃、設計整合,將觀光、休閑等旅游活動與現代漁業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傳統漁業的文化屬性、休閑屬性、運動屬性,通過推動漁業的第三產業化來豐富漁業內涵,建構鄱陽湖休閑漁業經營體系,提高漁業經濟效益,促進漁民轉產增收,支撐鄱陽湖休閑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吳斌 方春林 甘江英 單位: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 南昌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