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園林景觀生態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園林景觀是人們在城市中得以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戶外活動場所。園林景觀常規設計是以功能性、藝術性以及社會文化性為原則進行設計的。滿足的是當代人的生理、安全、社交的需求。但是在生存環境日益受到破壞的今天,人類的生態意識已提上了日程,文化的多元化要求設計師在張揚自己藝術個性的同時,更加注重園林的自然回歸。縱觀中國園林發展史,呈現著“人戰勝自然——人與自然共生——張揚個性的同時尊重生態,與自然有更高的和諧”的發展要求與趨勢。 1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思想 作為生態景觀設計,應該把重點放在自然與設計的“結合”上,既能忽視設計,又不能藐視自然。因此,景觀設計師應注重將生態科學技術和景觀美學原則相結合,創造出在尊重自然基礎之上的完美景觀作品。再生原料的使用,高效率地用水,合理利用場地原有建筑物等都充分體現了生態設計的思想。一些景觀設計項目,能夠通過雨水利用,解決大部分的景觀用水,利用自然凈化的機理設計各種人工濕地,滿足人類渴望見到天藍水清、魚蝦暢游、飛鳥盤旋河道的生態景觀設計親水平臺。如:在公園、湖泊、河流、濕地、海濱等以水資源為依托的景點非常注意對親水平臺的打造,主要表現在景觀浮橋、水上步道、水上公園、水上餐廳等,用于觀賞池中怒放的鮮花、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逗玩水中活蹦亂跳的魚類、欣賞沿岸秀麗的山水風光等等。通常在浮動平臺上鋪設木板可以完成一個實用且美觀的親水平臺。類似這樣的設計都充分發揮了地域優勢,遵循生命的規律,強調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對環境的破壞達到最小,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最大。 2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體現人文關懷 在設計中應始終注重社會化、人性化要求,要千方百計滿足人們游憩、活動、交流的功能。任何景觀設計都應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作為最根本的目的。設計者必須遵循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的規律,實現其為人服務的基本功能。有些決策者為了標新立異,視大眾的生活需求與不顧,在植物景觀設計上缺少了對人的關懷。植物景觀設計師常常片面強調形式上的美,忽略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層次的使用者的心里要求。優秀的設計師應根據場地特色、使用者活動內容、景觀周邊環境及對外交通等情況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把服務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適作為植物景觀設計的根本,把滿足居民“人性回歸”的渴望作為植物景觀設計原則,力求打造環境宜人,景色引人,親切近人的園林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對話,滿足人與人的溝通。 3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順應基址的生態環境 園林景觀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場地外的生態要素與基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以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順應基址的生態環境因素,在做環境分析時應考慮基址的氣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動物等生態要素特征進行具體的對待,盡量避免對它們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噴泉水景的位置多設于建筑、廣場的軸線焦點或端點處,安置在避風的環境中以保持水型。布置噴水池周圍的環境時,要把噴泉和環境統一考慮,噴泉的形式要與環境相協調,達到用環境渲染和烘托噴泉,借助噴泉的藝術聯想,創造意境的目的。也可以根據環境特點,作一些自由地裝飾室內外的空間。例如,利用土堆或土丘營造起伏的園林地形,利用低洼地開挖水池營造水景。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居住區園林景觀層次,還可提高園林資源的利用率。植物景觀設計者要注意植物材料的多樣性,將喬、灌、花、草、藤相結合,落葉樹與常青樹相結合,喜光植物與耐陰植物相結合,營造出趨于自然的穩定的植物群落。 4園林景觀生態設計根植于地方特色和風土人情 成功的園林景觀設計離不開地域文化的根基。一個適宜于場所的生態設計,要盡量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首先考慮當地人的或是傳統文化給予設計的啟示,充分利用當地材料植物和建材,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蘇州園林常見植物有百余種,絕大多數是當地久經栽培的鄉土樹種,并不新奇。在天津,和平區桂林路小游園也是人們喜歡的街頭公園,這里有茂密的大樹,滿墻綠藤和艷麗的花卉,但細細觀賞,卻沒有一株名貴花木,無非是臭椿、洋槐、加拿大白楊,以及爬山虎、月季、黃金盞等天津常見的植物。正是這些鄉土花木才表現了濃郁的地方風格。事實告訴我們: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尊重當地的氣候地理,可以使景觀設計在少費人工的同時使公眾獲得認同感。 5園林景觀生態設計藝術和科技完美結合 融生態、文化、科學、藝術為一體的園林建設,可以優化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促進人類身心健康,全面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如近年來,噴泉與電子設備、聲光設備等的結合,噴泉實現自由化、智能化和聲光化,出現了美麗、奇妙、豐富多彩的噴泉水景。音樂噴泉是在程序控制噴泉的基礎上加入音樂控制系統,計算機通過對音頻及MIDI信號的識別,進行譯碼和編碼,最終將信號輸出到控制系統,使噴泉及燈光的變化與音樂保持同步,使現場的水、聲、光、色達到完美地結合,從而達到噴泉水型、燈光及色彩的變化與音樂情緒的完美結合,使噴泉表演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6結語 生態設計是對自然過程的有效適應及結合,開發建設活動始終保持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對于每一個設計,都要本著有利于改善或恢復生命世界、保護相關的生態結構、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資源的原則。在追求人文美、科學美、自然美、藝術美的前提下,盡力追求生態美,滿足人們對多元化生態風景園林的渴望,讓園林藝術美建筑在生態美的基礎上。相信:只要我們重視城市生態設計,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