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科學的發展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我國社會科學的發展呈現出以下顯著特點: 第一、社會科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恩格斯曾經說過:“缺乏對革命理論的興趣,是缺乏革命精神的體現。”實踐證明,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沒有科學文化知識的全面武裝,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人們的價值觀念出現了多元化傾向,一些人的價值觀念趨于市俗化,貨幣拜物教,重利輕義等道德滑坡現象有所發展,一些領導干部的全局意識淡化,小團體主義、地方保護主義時有抬頭。 改革的攻堅階段使每個公民的個人義務和責任加大,市場經濟的競爭壓力蹭加了個人就業和收人的不穩定性,對照傳統社會主義模式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得一些群眾在思想上陷人迷茫和困惑,甚至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的信念發生動搖。所有這些使得理論的武裝、輿論的導向、信仰的確立顯得愈加重要,而這正是社會科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社會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快速。 當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正深刻地改變著經濟、政治和人們的思維方式及生活方式,也深刻地改變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我們的國際環境,各個門類的新興社會科學應運而生。如經濟科學、除傳統的理論經濟學和部門經濟學外,現在又出現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國土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教育經濟學等等,其他門類的社會科學也都發展了許多分支。其總的發展趨勢是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寬,學科的分工越來越細。 第三、社會科學的交叉性越來越明顯。 社會科學的這一特點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聯系的。可謂社會化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社會分工的細密,二是相互聯系的緊密。一個人單獨完成一件產品是小生產,許多人許多部門共同完成一件產品是大生產。表現在社會科學上就是各門學科的互相滲透和交叉,這不僅表現在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也表現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這種滲透和交叉的結果是出現了許多“邊緣科學”,如數量經濟學、經濟哲學、文化哲學等等。 第四、社會科學的實踐性越來越強。 如果說自然科學向生產力的轉化周期越來越短,那么社會科學也已走出書齋和學院,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現在的社會科學既重視宏觀問題的研究,又重視微觀問題的研究;既重視基礎理論的研究,又重視應用和對策理論的研究;既重視歷史問題的研究,又重視現實問題和發展趨勢的研究。探索和實踐成為社會科學發展的主旋律。 面對社會科學發展的大趨勢,一切嚴肅的有責任感的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努力學習,更新知識,同時要深人生活,調查研究,不僅要發現問題,而且要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不斷增強馬列主義的理論勇氣,敢于開拓進取。 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回報社會,服務群眾,用正確的理論宜傳和武裝群眾。使鄧小平理論成為全黨全民的指導思想,這是社會科學工作者光榮而神圣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