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法律教學革新綜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楊善銘 單位: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
美國公民教育注重弘揚美國傳統的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培養青少年的誠實、正直、自尊等傳統美德和青少年對國家的忠誠。重視公民法律教育。早在工業革命初期,美國公立學校對人數相對較少的中等教育者開設了專門以憲法條文為主的課程。在美國的南北戰爭至20世紀初,為維護美國政治制度和社會穩定,美國公立學校加強中學公民教育的力度,開設了包含法律及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科目在內的“社會科”。在最近幾十年,法制教育成為美國中小學校的一項正式工作。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法制教育體系。美國法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非法律專業者的法律知識和運用法律的技能,掌握這些方面賴以建立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價值觀。美國法制教育的特征在于: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鼓勵學生參與公民事務,要求學生掌握在日常生活和社區事務中實踐運用法律的能力。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1、傳授包括法律、權力、公正、自由等知識性內容。2、培養技能。法制教育要培養如下技能。(1)獲取或組織法律信息的能力。(2)理解與評價法律問題及沖突的能力和實踐性運用法律解決現實法律問題的能力。(3)交流與社會參與的能力。要求公民清楚表達有關法律問題的思想、信念與意見。3、培養態度、信念、價值觀。法律教育的形式:(1)學校教育。有的學校為開展公民法律教育,開設了“法律研究”、“法律概念”、“刑法”和“商業管理與法律”等課程。(2)家庭教育。美國教育界認為,教育的重要職能在于引導孩子根據價值觀進行選擇,而不是灌輸既定的規范。(3)網絡教育。美國各州都有法律教育網站和許多由國家政府部門支持的法制教育計劃。
從上可知,美國公民法律教育是美國公民教育的重要組成,應屬于“公民教育”范疇。這為理性審視中職法律基礎教育的性質提供了新視界。長期以來,我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被劃歸為“德育”范疇。《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與《哲學與人生》等中職公共課統稱為“德育課”。中職法律基礎教育呈現“德育”屬性。然而,這種屬性歸屬缺陷明顯:1、容易導致概念混亂。“法律教育”與“道德教育”內涵不同,外延也不存在重合,將“法律教育”歸屬“道德教育”范疇,令人費解。2、容易導致教學目標混亂。法律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品格高尚、對社會負責的公民。兩者目標不同。將“法律教育”歸屬于“道德教育”,容易讓施教者教學目標混亂。3、不利于“因課施教”。法律與道德分屬不同學科,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應該不同,對任課教師的專業要求不同。然而,中職法律基礎歸屬“德育”范疇,教學管理人員習慣安排“德育教師”來任課。但非法律專業的德育教師對法律知識掌握有限,難以按照法律的內在規律進行有效教學。
那我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能否像美國公民法律教育一樣歸屬于“公民教育”呢?這取決于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是否具備公民教育的特點。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認為,公民教育指國家或社會培養其成員忠誠履行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品格與能力的教育。在他看來,公民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具備參與民主政治生活必需的知識、態度、價值觀和社會合作能力,具體包括: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獲得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品格和能力;發展參與社會生活的興趣,并具有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承擔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1]實現這些目標前提之一的是對公民權利義務的掌握。而公民權利義務主要由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法律教育就成為實現公民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將中職生培養成我國合格公民,需要對他們進行公民法律教育。然而,我國多數中職生在中職以前沒有接受過較為全面的法律教育。畢業后,他們直接參加工作。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成為對中職生進行公民法律教育的關鍵階段。因此,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組成。
“公民法律素質”指引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創新
我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應歸屬于“公民教育”范疇。這有利于準確界定中職法律基礎教育目標,為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改革提供方向指引。中職法律基礎教育屬于公民教育范疇,其根本目標是提高中職生的公民法律素質,培養尊重和遵守法律的公民。那中職生應具備哪些公民法律素質呢?公民是指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根據該國法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因此,合格公民的最重要的法律素質就是具備享有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的意識和能力。而公民法律素質是指公民在法律知識、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狀態。[2](p9)它包含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遵守和運用法律的能力三個方面。因此,中職生公民法律素質應包括:1、對公民法定權利義務的理解與掌握。2、具備依法維護公民法定權利和履行公民法定義務的積極意識。3、具備依法享有法定權利和履行法定義務的能力。同時,中職生也應具備在學習、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解決常見糾紛的法律知識和技能。中職生法律素質范圍的確定,為中職法律基礎教育確立努力方向,引導中職法律基礎教育的內容的確定與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選擇。
一方面,從中職生應具備的公民法律素質入手,確定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內容。由于教學時間短、中職生學習能力較低,而我國法律體系龐雜、法律知識繁多,確定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內容并非易事。而教學內容是中職生法律教學開展的前提。那如何確定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內容呢?這要遵循兩個原則:1、目標原則。根據中職法律基礎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2、對象原則。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教學內容。他們知識基礎較差、學習理論知識能力低、容易接受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因此,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內容應該做到三點:易懂、實用、有趣。根據上述兩個原則,中職法律基礎教育應該包括以下知識范圍:1、法律知識:(1)有關公民法定權利與義務的知識,包括:憲法規定的公民的根本權利與義務(這方面,現有教材略顯不足),民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刑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行政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與訴訟義務;(2)與中職生學習生活和將來工作緊密聯系的常用法律知識,包括婚姻家庭制度、繼承法律制度、合同訂立及履行、勞動就業制度及勞動維權、創業及公司的設立、產品質量及消費維權、交通安全遵守及維權等。(3)必要、適量的法律理論知識介紹。比如憲法及其地位、刑法等基礎法律知識。2、法律意識,包括:憲法理念、法治理念、民法理念、(私權意識、權利為本、平等意識)、行政執法為民理念、合法維權理念等。3、遵守與應用法律的能力包括兩方面:(1)在日常生活中,能將日常法律規范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依法行為。(2)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能依法維權、適度維權,追究侵權行為人的法律責任。#p#分頁標題#e#
另一方面,從中職生應該具備的公民法律素質入手,研究中職生法律素質形成的內在規律,引導中職法律基礎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實效。目前中職法律基礎與職業道德合為同一教材,內容只有100頁左右,上課時間只有30個學時左右。在此條件下,如何提高中職生公民法律素質呢?這需要研究中職生法律素質形成的內在機制。如前所述,公民法律素質是公民所具有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和運用法律能力與水平的綜合體現。法律知識包括法律理論、法律制度等知識。法律意識由法律認知、法律情感與法律信仰構成。
法律認知是對法律現象與法律制度的認識與理解,它以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為前提。法律情感是法律主體對現有法律制度能否滿足自身需要而產生的內在心理反應。它的形成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對現有法律制度的認知;二是法律與主體現實利益相聯系,對主體的需求有一定的回應??梢?,法律情感的形成以法律認知為條件。法律信仰是法律主體在法律認知與法律情感的基礎上,對法律實現公平、正義、自由等價值的高度肯定與信任。遵守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是在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公民所具有運用法律來規范和指導單位和個體的行為,解決矛盾與沖突,維護合法權益,追究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能力。[2](p9-10)通過對公民的法律素質內在構成要素分析可知:(1)法律知識是公民法律素質的基礎要素。法律意識和遵守與運用法律的能力的形成都以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為基礎。(2)法律意識是公民法律素質的核心要素。公民對法律的認知和法律情感的形成,直接影響到公民遵守和運用法律的積極性,決定著公民遵守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水平。(3)遵守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是衡量素質的標志。公民法律素質的水平,最終要通過社會生活中公民遵守和運用法律的能力來體現。
可見,培養中職生的公民法律素質,對中職生進行法律知識教育是基本任務,培養中職生的法律意識是關鍵任務,增強中職生遵守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是最終任務。因此,在中職法律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1)從具體法律知識入手。中職法律基礎教育,只有從具體的法律知識入手,才能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增強學生的法律運用能力奠定基礎,才能在有限時間增強中職法律基礎教育實效。(2)從與學生學習、生活、工作聯系最緊密的具體法律知識和法律制度入手。法律理論知識,如法律含義、法律的特征、法律的功能、法的淵源等知識,由于比較抽象,學生因難以理解而失去興趣。而與學生學習工作生活聯系密切的具體法律知識,因其實用性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因其形象性、具體性而容易為學生理解和接受,從而提高教學實效。(3)從學生身邊發生的法律事件入手,以案例教學法和學生討論法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各種法律現象,形成正確法律意識。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法律事件,時常為學生所關注。如果能將這些法律事件與法律基礎知識講授結合起來,不僅能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而且能糾正學生對法律事件認識的偏差,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認識和評價法律事件,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合法維權法律能力訓練,引導學生在現實中實踐地遵守與運用法律,從而增強中職生的公民法律素質。實踐教學環節是目前中職法律基礎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這使得中職法律基礎教學大多停留在理論講授階段,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要進一步增強中職教學效果,應該重視教學實踐環節。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增加以下教學實踐環節:旁聽當地法院法庭審判;看庭審視頻;角色扮演解決現實法律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