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成人法學教育改革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問題與憂思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法制建設剛恢復不久,政法系統法學人才奇缺,催生了當時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繁榮。2002年國家實行統一的司法考試,規定本科畢業作為參試者的學歷條件,一些僅有專科文憑的學生紛紛鍍金進修,又引發了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泡沫化。毋庸置疑,在中國法學教育史上,成人高等院校為培養政法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隨著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法學教育的遍地開花,研究生教育的時尚化,名牌院校法學教育的規范化和質量的提升,在優勝劣態的條件下,一些成人本科院校暴露出諸多問題,從而成為法學教育的詬病。繼而,在當今中國法學教育的整體質量不盡人意的狀況下,成人本科法學教育成為法學界眾矢之的,鞭撻其是制造法科學生次品的辦學機構,廢除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呼聲日益高漲。成人本科法學教育面臨著生存重于發展的尷尬境地,其出路何在,引起了教育界的極度關注。 二、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價值與定位 根據中國法治教育的需求,成人本科法學教育依然具有歷史價值和社會意義,其存在不僅具有法治的工具價值,還有普法方面的本體價值,全盤否定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存在意義,難免有失偏頗。 理由如下: 首先,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根源于社會歷史條件,中國法制建設的環境決定著成人本科法學教育存在的社會價值。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建設的道路上,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法治建設的道路依然漫長。“法律教育是法律基本問題,而法律是憲政的基本問題”,法學教育服務于法制建設,并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在法治程度不高的情況下,實現國家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往往需要覆蓋廣泛的高等法學教育,維系一個法治社會的形成和運行需要一個健全的法學教育。 其次,中國民眾的法制觀念淡薄決定著成人本科教育院校可以成為普法教育的重要基地。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不應僅是法律職業者的歷史使命,還需依靠國民法治觀念的提高。而且,法律意識與司法理念,法律精神與法治信仰相輔相成,成人法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失去良好的高等教育者提供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學習平臺,正如《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指出,“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再則,一個社會的法律傳統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演進過程,與法學教育普及化、社會職業法治化的趨勢緊密聯系,法學教育應實現法律的社會化與專業化的統一。 此外,在司法考試的沖擊下,法學教育的定位成為學界爭論的話題。從根本上說,法學教育的定位決定了其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決定其布局結構和辦學層次,也決定了法律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前進動力。法學教育目標的定位應伴隨著社會條件變化而嬗變。大眾教育是法治的基礎,職業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大眾教育的延伸,沒有法學的大眾教育作為支柱,職業教育和精英教育就無從談起。根據實際情況,成人本科院校的法學教育應以培養宣傳輔助型的法律人才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基層,其教育目標應定位為法學的大眾教育,其畢業生應當成為一支醇化民眾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服務基層的生力軍。 三、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教學與改革 成人法學本科教育雖然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但要使其承載法學大眾教育的歷史使命,引領法學大眾教育的思想走向,尚須建立完善的成人本科法學教育制度,需要在現行的成人教育機構內實行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并實施一系列的教學改革。 1.優化成人本科法學教育資源 構建完善的成人法學本科教育制度的前提條件是整合成人法學本科的教育機構,并優化教育資源。現行法學教育實行分層次的教育,分為普通高等法學教育體系、成人本科法學教育體系、自學考試法學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法學教育體系。近年來,一些法學教育的辦學機構存在教育產業化、盲目發展的趨勢,為了保證質量,法學教育應當向集約化、質量化和效益化發展,撤并一些質量低劣、非正規的法學機構,諸如各類高等院校舉辦的職大、業大、函大、夜大和網大。同時,為了保證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學院將全部師資致力于精英教育和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應獨立發展,改變以前成人法學本科教育成為普通高等院校的附屬辦學機構的做法,取消其成人本科法學教育、自學考試輔助教育的辦學權力,僅保留具有辦學規模和成人教育經驗的電視大學、教育學院和政法類的成人院校,也可以將它們整合、改制為普通類高等院校,并規定其承擔成人法學本科教育的任務,將那些被撤銷的教育機構重新組合為職業類技術學院。國家應當出臺相關規范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指導性文件,運用必要的行政手段,確保成人本科教育資源上的優化組合,并整合普通高等院校與成人高等院校的教學設施、教學設備、圖書資料和網上資源等教育資源,建立教育資源和網上資源共享平臺,確保成人法學本科的教育資源得到切實保障。 2.開展教材體系和課程設置的改革 教材體系和課程設置是學生直接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合理編排教材和設置課程體系是提升成人法學本科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各成人院校的教材體系和課程設置存在無序、失范甚至混亂的現象。成人學生的學習特點決定了其獲取知識應是趨向實用型的求知方式,應實行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傳授知識和職業培養的統一,體現法學理論與法學實踐的結合,法律解釋與案例分析的結合。據此,成人高等法學教育的教材應當在全國范圍內制訂一套統一的權威教材,做到編排合理、學說權威、通俗易懂、案例經典,并實行學科之間的滲透,以增強學生的就業、擇業和創業的能力。 在課程設置上,應偏重淺顯易懂,摒棄理論型、研究型的課程設置。具體地說,其教材體系和課程設置應注意幾點:一是注重實用型課程設置,主要應是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訴訟法等教材,側重法律的解釋論,注重經典案例的教材編排;二是創新教材設計,在結構上要體現教材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在外延上要增加交叉學科的選修,以適應學生的就業需要;三是適當增加律師實務、商務法律、訴訟技巧和訴訟文書的課程設置,注重實用型和職業技能型的知識培養,重視案例教學法、診所式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和辯論式教學法;四是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基層開展法律咨詢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監獄、旁聽法庭庭審,指導學生參與法律援助中心的案件,致力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p#分頁標題#e# 3.實行成人本科法學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學大眾教育不同于以教師面授、理論傳授為主的精英教育和職業教育,其教學模式應當向教學與實踐并重方向轉變。基于成人教育具有的廣泛性和普及性,成年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工作經歷,思想觀念較成熟、認知能力較強,學習的目的在于謀生就業,這決定了其教學模式應是靈活多樣,“在授課過程中應改變傳統‘法條———法理———法哲學’的傳統模式,逆向回歸至‘法實踐———法理———法條’的教學模式”。而且,拓展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延伸教育功能,充分發揮現代資訊、媒體和網絡的教育功能,通過網上教學管理平臺,以“網絡+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也可以實行“教師導學、學生自學、班主任促學、學校助學”等教學模式。同時,在具體實施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招聘社會上既有理論又有實務經驗的教師,教師應從法律的解釋論而非立法論講授基本原理,主要是采用以案說法、課堂討論等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 4.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機制 法學大眾教育的特點在于法學學生的規模化、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準入機制的寬進化,但其背后必然隱藏著深刻的危機,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對此,成人本科法學教育應建立一個“內控”與“外控”結合的質量評估體系。就內部的質量評估體系而言:一是建立教師的教學管理評價。實行教師聘任制,把教師的教學質量同進職、評先掛鉤,實行末位淘汰制,以獎勵先進,鞭策后進,并由學校和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做出評價;二是健全學生的成績評價體系。成人學生具有脫產學習和在職學習的兩種情況,據此,應實行課內作業與課外實踐、平時成績與期末測試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完善考試題庫的建設,加強考試管理,并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的教育。 就外部的質量監控體系而言,實行學歷和學位分離的質量監控,成人本科法學教育的學歷可由各成人高等院校頒發。由教育部成立成人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實行國家統一的法學綜合知識和外語考試,作為授予法學學士學位的依據。完善考評程序,定期評估各成人法學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以構建一套有效的成人法學本科教育的質量監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