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保險經營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商業保險擔負社會管理職能
摘要:商業保險的社會管理職能是在其基本職能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對于商業保險的基本職能,主要體現在對各種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進行分攤和補償上,即分散風險和損失補償。作為一種社會廣泛運用的分散風險工具,商業保險一直在各行各業的飛速發展中保駕護航,扮演著“安全墊”、“協調員”等重要角色,發揮好保險的社會職能作用對整個國家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以商業保險在部分行業中的實施和運用來體現其擔負的社會管理職能。
關鍵詞:商業保險;社會管理;保障
一、商業保險與社會管理職能的關系
商業保險,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①。本質是分散社會風險,組織經濟補償。社會管理職能是指政府對社會公共事務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或過程。大量的事實和經驗證明,商業保險發揮出來的社會管理職能是在其基本職能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社會產生的正外部效應,對政府職能的實現起促進作用。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保險人在經營保險產品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這種“外溢效應”不斷擴大,并形成一定規模從而發揮顯著效果。
二、商業保險的社會管理職能
商業保險的經營涉及千家萬戶的利益,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經營的好壞直接決定整個社會的穩定。在分散風險和組織經濟補償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能夠很好地保障群眾利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一)社會風險管理
企業財產保險管理防御資產風險重點
摘要:新形勢下,企業經營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經營管理風險,針對企業資產風險需要采取投保方式進行防御資產風險,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減少企業損失。如何選擇科學合理的資產保險方式防御資產風險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結合加強運用財產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開分析,并對制約財產保險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進行分析,針對加強企業財產保險管理防御資產風險重點進行分析,希望對資產管理有所啟發。
關鍵詞:加強;企業財產;保險管理;防御資產風險;重點分析
加強企業財產保險管理防御資產風險對企業經營和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實際經營管理中要重視資產保險,提高資產風險管理意識。本文以電力企業為例,首先分析加強運用財產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針對制約財產保險管理工作的若干問題,提出加強企業財產保險管理防御資產風險重點的管理策略,希望對財產保險管理工作有所啟發。
一、加強運用財產保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電力企業的資產范圍較廣,資產規模較大,所以在實際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風險出現的頻率要遠遠大于一般企業,很多電力企業一旦發生事故損失往往十分巨大,不僅影響企業的資產效益,同時對社會經濟運行也產生重要影響。電力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電力企業電網運行往往處于滿負荷高負荷的狀態,如果電力企業運行出現風險問題,就會導致電力供應和社會發展出現影響,而且電力企業風險往往較大,風險帶來的危害也很大。由此也可以看出電力企業進行資產保險的重要性,在電力企業出現風險進行資產保險,所獲得的保險賠付款可以幫助電力企業進行全面恢復重建,有效緩解財產風險對電力企業運行帶來的巨大危害,所以為了有效規避和減少風險危害,必須要對電力企業資產進行資產保險,確保企業長足健康發展。
二、制約財產保險管理工作的若干因素
(一)保險管理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探究
摘要: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為農業“產興旺”保駕護航。在此背景下,學術界加快了研究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步伐。然而,關鍵問題,即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內涵?尚未界定?;诖?,本文從界定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內涵入手,進而從農業保險的需求、供給以及補貼三個維度探討其構建思路。
關鍵詞:鄉村振興;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構建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探索開展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加快建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這是從中央層面首次提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概念。那么怎樣準確理解鄉村振興戰略下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內涵,進而探討其構建思路、路徑等問題。顯然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現有文獻對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內涵的理解
國內學術界提出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觀點,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由唐金成撰寫的論文:《建立多層次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的設想》。爾后,陸續有不少關于此方面的文獻發表。遺憾的是,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內涵是什么?現有文獻并未專題界定,只能從這些文獻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的設想、思路、路徑等方面推斷其對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內涵的理解,并且發現現有文獻對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內涵的理解莫衷一是。主要有幾下幾種觀點:
(一)觀點一: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中的多層意指風險管理的層次性。唐金成(2005)、李琴英(2007)認為保險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多層次農業保險的構建應該圍繞風險管理而展開,即有什么級別的農業風險就應該有什么層次的農業保險與之對應,從而形成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其中,第一層次,由商業保險公司、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等經營原保險,主要目的是將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風險轉嫁給原保險人(保險公司、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等);第二層次,由國家經營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基金,其目的是將原保險人承保的農業保險在保險業內部分散;第三層次,巨災風險證券化,其功能是將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從保險業轉移至資本市場。
(二)觀點二: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中的層次是指農業保險產品及其保障水平的層次。王國軍(2018)以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農業保險發展歷程為借鑒,認為我國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主要從農業保險產品及其保障水平上下功夫,不同的農業保險產品其保障水平不相同,從而形成農業保險的層次性。其中,保農業生產成本是農業保險的基礎,即“基本保險”,保障水平較低;其次,為了迎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需求,應該在“基本保險”的基礎上加“附加險”,保障水平適中;最后,針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價格保險和天氣指數保險以及農業器械、設施等財產保險,保障水平較高。
小額信貸農業保險機制研究
摘要:
新疆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三農問題的解決,對于新疆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目前,新疆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是資金問題,因此有必要完善農村金融市場,促進小額信貸發展。通過博弈論分析,得出農業保險能夠提高信貸機構開展小額信貸的積極性,緩解農民“貸款難”的問題,這對于促進新疆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小額信貸;農業保險;農村金融市場
一、新疆近年來小額農貸的發放情況
新疆農業發展最大的障礙是資金問題,小額信貸能否持續發展,關系到新疆三農問題的解決。就全國而言,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由于農村支行經營成本過高等原因退出農村金融市場,因此農村信用社成為縣域地區小額信貸投放主體,2005年以來新疆農村基本形成了以農信社為主體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1]。新疆小額信貸始于2001年,農村信用社是發放小額信貸的主要機構。2007年的一項新疆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和中國銀監會的調研數據表明,新疆農村信用社有1085家機構網點開辦小額信貸業務,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年均累放額已由1999年的27億元增至14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6%[2];2012年全區農村信用社累計投放各項貸款1382.24億元,同比增加196.5億元;小額信用貸款102.32億元,較年初增加31.55億元,增長44.58%;農戶聯保貸款190.79億元,較年初增加32.69億元,增長20.68%[3]。截至2013年11月末,新疆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余額1440.58億元,較年初增加265.75億元,增幅22.62%;其中,涉農貸款余額1025.5億元,較年初增加219.55億元,增幅27.24%,占各項貸款余額的71.21%,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4]。雖然新疆農信社的小額信貸規模越來越大,但是根據一項面向新疆農戶金融需求調查顯示,新疆有79.4%的農戶有借貸需求。因此,就新疆農村小額信貸的需求而言,農信社依然不能完全滿足農戶的小額信貸需求。
二、小額信貸引入農業保險對于緩解農戶“貸款難”的博弈分析
施工企業大型鐵路項目經營管理分析
摘要:與公路工程相比,鐵路工程具有點多面廣、建設周期長等特點,鐵路工程造價具有合同額巨大、影響施工成本的不確定因素多、個別支出項目計取收入難度大、結算程序復雜、清理概算時間長等特點,故,對承接了鐵路工程的施工企業來說,尤其對于路外單位,如何做好施工過程中及實體完工后的經營管理,對項目取得理想的經營效益可謂關鍵。筆者以施工中的蘭渝鐵路某標段為例,整理出施工企業在大型鐵路項目經營管理中的個人心得和幾點建議。
關鍵詞:施工企業;鐵路項目;經營管理
鐵路工程,是指與鐵路基本建設有關的工程,涉及的專業包括:拆遷、路基、軌道、橋梁、隧道及明洞、軌道、房屋、站場、工務、機車、車輛、信號和大型臨時設施及過渡工程等。鐵路工程的特點有:第一,參建單位眾多、施工過程監管部門多;第二,合同額巨大,一個標段就可達到幾十億到上百億;第三,路線長、工期長、地質條件復雜,影響施工成本的不確定因素多;第四,部分措施項目計價難度較大,如棧橋、鋼板樁圍堰等臨時設施等設計院概算記取費用遠遠低于實際投入;第五,地方行政性收費水平與鐵路工程預算定額標準差距懸殊,如臨近既有鐵路線施工配合費、跨通航河流航道局配合費、上跨地方公路配合費用等;第六,地方定額與鐵路定額差距較大,如鐵路站房工程,層高大,柱梁截面尺寸大,工期要求緊,導致某些費用如周轉材料費、大型機械使用費、二次搬運費、臨時設施費、文明施工費的實際投入遠遠大于地方定額記取標準,這些費用能否足額計取對項目最終盈利影響較大;第七,鐵路項目大多為三邊工程,多采用初步設計招標,招標圖紙設計深度不足,招標工程量清單顯得簡單而籠統,施工圖工程量與招標工程量量差距大;第八,總價承包、單價計量的承包方式,費用組成大致可以分為合同內計價、總承包風險費計價、材料調差、施工圖檢算、工程變更索賠費用、概算梳理費用等幾大項內容;第九,結算程序復雜,結算參與單位多,清理概算時間長,工程尾款回收慢。筆者以施工中的蘭渝鐵路某標段為例,整理出鐵路項目施工階段經營管理的個人心得和幾點建議。
1工程概況
蘭渝鐵路位于甘肅、四川、陜西及重慶境內,北起蘭州樞紐,向南經甘肅的榆中、渭源、漳縣、岷縣、宕昌、隴南后通過陜西省邊界進入四川省,經廣元、蒼溪、閬中、南部到達南充之后,分別經渭沱、廣安接入重慶樞紐。本標段正線全長108.474Km,合同額40億元,主要工作量為路基、橋涵、隧道、站場工程及部分站后房屋工程。
2經營管理心得
鐵路經營模式及本項目特點,鐵路工程的計價依據是《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鐵路工程預算定額》、《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方法》(鐵建設[2006]113號文)及工程設計圖紙、鐵道部定期的“材料價差系數”、材料信息等。鐵路工程項目多數采用初步設計招標,施工過程中,采用總量控制、單價計量的原則批復驗工和支付工程款。蘭渝鐵路項目,全線采用清單計價模式下的總價承包合同,合同約定,除以下情況外,合同總價不予調整:第一,建設單位對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建設工期作重大調整;第二,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I類變更;第三,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重大損失;第四,甲供材料設備由建設單位按照鐵道部相關規定調整;第五,按國家和鐵道部有關政策允許調整并經原審批部門批準的內容可進行調整。由于近幾年國家加強建設投資的審計力度,合同總價中未進入施工圖數量部分全部不能結算,所以,本項目的總價合同實際上執行的是概算總額為上限的單價合同。本項目的結算價格主要包含了施工圖檢算、Ⅰ類變更、材料調差、概算梳理等這幾項。經營方針及具體做法,鑒于上述情況,該標段從進場開始即確定整體經營方針為:做好施工圖檢算,爭取合同總價全額結算;施工過程中爭取早驗工、早計價、早收回工程款;合理使用總承包風險費,爭取申報Ⅰ類變更;通過清理概算使用降造費和預備費來增加項目收益。具體工作中,從以下方面入手:研究合同及清單,超清單的行政性收費由業主承擔,在研究了鐵道部113號文、與業主簽訂的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單后,通過弄清合同清單中各章節、各子項包含的費用項目以及取費標準,分清標段自身與業主應承擔的費用范圍后,將施工中實際發生的臨近既有鐵路線施工配合費、跨通航河流航道局配合費、上跨地方公路配合費用等超清單部分申報,由業主承擔,避免了無謂的成本。合理安排計劃,爭取預付款。在項目前期,熟悉鐵路工程關于經濟資料的審核程序,即業主或臨時指揮部的工作流程,合理編排施工計劃,爭取預付款,為標段前期的臨建施工提供了較為充裕的資金支持。做好研究報價文件,科學籌劃索賠工作,研究報價文件,掌握施工過程中實際施工內容與報價相背離的情況,為今后的索賠提前做好準備。通過下發圖紙前的提前溝通或圖紙下發后的變更工作,盡量減少單價不利項目,增加單價有利項目。正確處理中期計量時施工圖正負量差,業主的驗工計價規則規定,已完成而超清單的工程不予計價。故在工程量統計完全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好圖紙正量差計量與負量差不能計量之間的互補,以緩解實際發生的工作量因超清單不能計量所產生的資金缺口壓力。合理使用總承包風險費,正確處理Ⅱ類變更、地材調差的計價,鐵路項目總價承包合同中,總承包風險費是指由總承包單位為支付風險費用計列的金額,總承包風險費使用包含以下6項內容:第一,初步設計招標的施工圖量差、承包人原因引起的Ⅰ類變更設計及全部Ⅱ類變更設計引起的工程增減的費用;第二,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自然災害損失及其采取的預防措施費用;第三,發包人供應的材料、設備以及材料調差以外的材料、設備價差;第四,建設工期重大調整以外的施工組織設計調整工期造成的損失和增加的措施費;第五,工程保險費;第六,由于變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藝所引起費用的增加??偝邪L險包干費的計算基數為建筑工程費、安裝工程費與安全生產費三項之和扣除甲供材料設備費后2.5%記?。ㄆ渲邪罴s束考核費),總額包干使用。相對于鐵路工程項目較大合同額及初步設計招標模式,上述6項內容中任何一項都有可能超越總承包風險費用限額,這就需要項目在前期策劃過程中,充分考慮規劃使用,既要保證足額,又要減少超出限額部分。進場后,通過實地調查,未包含在鐵道部材料調差范圍內的地材在施工期間價格遠高于投標時候的價格(承包商承擔的風險),屬于潛在虧損因素;因為鐵路工程大部分為“三邊”工程,施工圖在進場后才設計下發。所以,項目從開始就確定了設計變更工作思路,即出圖前盡可能提前與設計院溝通,將部分Ⅱ變更納入正式施工圖紙,進施工圖檢算,做好有利潤空間的II類變更設計增量和虧損項目的減量變更設計;同時積極爭取操作I類變更和IIa類變更設計,從而在總承包風險費中預留地砂石料等地材調差空間,盡可能的減少虧損。重視保險理賠工作,通過合理理賠節約成本,鐵路工程因其路線長、工期長、地質條件復雜,影響施工成本的不確定因素多,實踐中,多采用工程保險轉移風險,這也是國際上大型承包工程的慣例。多數保險公司執行嚴格的制式合同,合同條款多為標準格式,承包商無權對其修改。但承包商在簽訂合同前應認真研究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應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如地質、氣候等條件,爭取將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含在保險范圍內,從而降低工程損失。保險合同執行中,項目管理人員應熟悉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及該合同可索賠范圍,一旦發生保險范圍內的損失,比如不正常降雨、火災、人身傷害等,應積極在索賠有效期內提交報告,避免因超過時限而失去索賠的機會。重視施工圖檢算和概算清理工作,做好施工圖檢算工作,施工圖檢算工作是項目最終能否結算夠合同額的關鍵,因為按總價包干,單價計量的合同原則,工作量能否進入施工圖檢算是結算的重要依據。且經過與業主及設計院溝通,認為根據鐵道部目前資金狀況,極有可能出現如施工圖檢算為負差,則要重新簽訂合同,修改合同額。因此施工圖檢算工作主要工作為核對量、確定價。蘭渝項目施工圖檢算工作,首先保證檢算工程量達到初步設計批復合同額,對于目前超出初步設計部分,主要從檢算內容入手,與建設單位及設計院溝通,將其中相對于初步設計有較大變化的,符合變更條件部分,從施工圖檢算中剔除,單獨申報I類及IIa類變更。具體工作中,首先從工程量著手,詳細核對現場工程量與施工圖差異,確保檢算工程量與現場工程量一致,無漏項、缺項;同時與設計院施預部門溝通工作,套用定額及費用計算是否與施工方案一致,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計算過程中有無漏計項及少計項目,保障使實際發生費用全部得以計入。本項目在明挖擴大基礎的計算、一般雙線特大橋鉆孔樁計算方面合理力爭,方案得到了設計院的認可,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做好概算清理準備工作,定期進行投資梳理,對施工中發生的實物工程量、材料差價、地方原因增加投資、變更設計等進行統計,為檢算和清概做好準備工作。應充分分類整理的資料如下:第一,與地方相關工作,如便道、交叉工程、管線工程、拆遷工程、天然氣管道、大臨工程的臨時征地等。第二,工程實體變更需要結合II類變更設計工作,完善變更手續,如基坑開挖方量變化,(深基坑或軟土)支護增加等;地質改變引起的橋梁基礎的地質變化,隧道地質變化,路塹地段地質變化等所導致的施工成本加大或設計變更;由于墩身結構或外形改變等,導致施工成本加大;擴大基礎,承臺數量變化以及施工輔助工作;涵通的地基處理,換填及深基礎處理情況;各種防護工程(路、橋、隧洞口等)的變更設計;棄渣(土)場變更而導致的棄渣超運;施工綜合接地及綜合接地附屬工作相關費用;極端水文、地質、氣候引發的工程成本增加,保險索賠之外的路橋隧等工程受此影響的破壞、返工、事故等。第三,材料價差,如砂石料等地材價差、炸藥價差、甲控甲供材料不能及時供應的誤工損失、大臨用電未通前的發電用油、施工用地方用電相對初步預算時增加的費用等。第四,其它,如非我方原因的征、拆不及時導致的趕工損失(怠工及趕工投入等);為工程實施而支付的其他直接工程措施費及輔助費。2012年10月,鐵道部下發文件,對工程用火工品價差進行補充調整。由于該標段未雨綢繆,提前做好了發票清理等準備,使我標段及時對我標段情況充分掌握,分析利弊,及時找業主溝通,掌握了主動,爭取到了較好的收益。
以獎代補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域思考
摘要:
自2004年我國實行政策性農業保險以來,財政補貼在促進農業保險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取得積極效果。然而,從補貼資金的效率看,現行農業保險補貼政策仍有改進空間。“以獎代補”支持開展農產品保險政策,有利于提高經營激勵效果、促進保險公司有效競爭,進而提高農業保險市場整體發展水平,更好地發揮補貼資金的激勵作用和使用效果。
關鍵詞:
以獎代補;農業保險;補貼
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自2004年實施以來,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地區主導試點階段(2004~2006年)、中央主導試點階段(2007~2009年)、加快發展階段(2010~2012年)和健全完善階段(2013年至今),從政策執行效果看,財政補貼政策對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取得積極效果。但現行的補貼政策仍存在一些弊端。如,保險公司創新活動受補貼政策影響較大,保險公司更傾向經營有補貼的險種,對非補貼險種的研發不夠,導致保險產品不能滿足農戶需求;[1]補貼過于平均、激勵不足,不利于保險公司間的競爭;補貼資金涉及政府層級過多,資金發放滯后,使用效率不高,[2]等等。“以獎代補”支持開展農產品保險政策,有利于打破“平均主義”、提高經營激勵、轉變政府職能、促進保險公司有效競爭、提升保險公司研發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農業保險市場整體發展水平,增強農業經營主體抵御風險和恢復生產的能力。
一、“以獎代補”政策的實施機理及面臨的問題
(一)“以獎代補”政策實施機理及作用
高鐵橋梁項目現場管理及施工技術
【摘要】在國家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走出去”,進一步加大國際化力度的背景下,國內更多的大型企業響應號召,使技術及裝備“走出去”,開發占領國際市場。論文以沙特麥麥高鐵橋梁項目為研究對象,從當地工程管理和施工技術的角度出發,為了達到高效工作、節約成本的目的,分析總結出工程管理過程中關鍵控制點及施工技術,為后期實施沙特基建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沙特;工程管理;施工技術;高效;控制點
1項目概況
1.1項目概況
麥麥高鐵橋梁項目位于沙特阿拉伯,該國既是中東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又是中東伊斯蘭國家的代表[1]。沙特的國際建筑工程承包市場龐大,國內絕大多數大型建筑工程項目均由外國企業承包[2],因此,屬于成熟規范性市場的范疇。沙特麥麥高鐵橋梁項目是連接伊斯蘭教兩個圣城麥加到麥地那的高速鐵路,途徑沙特第一大港口城市吉達,該線路全長450.25km,設計最高時速360km,是世界首條穿越沙漠地帶的時速最高的雙線電氣化高速鐵路。
1.2施工標準
麥麥高鐵作為沙特工程的代表之一,其建筑工程技術主要采用歐洲標準,特別是控制質量嚴格采用過程控制的方法,檢查驗收包括材料供應商的選擇、材料的購買、工程本身、模板腳手架系統、勞保用品的質量、工作生活區域的安全衛生等。
教學質量提升培養保險專業人才效果
摘要:保險行業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高校保險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必須通過提高教學質量來提升學生素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研究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設置、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和組織教學效果評價。通過完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課程建設、加強科研創新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引導學生參加科創等活動來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質量;應用型人才;保險專業;課程建設
教學質量管理是保證教師達到預定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教書育人目的的重要保證。而在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管理要素的分析與研究,達到提升管理質量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
一、保險行業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分析
(一)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保險業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內保險業務恢復初期的跑馬占荒式發展,逐漸走向今天的內涵式發展。而能夠實現保險企業內涵式發展的根本要素就在于高素質的人才。表面上看,保險行業的主要人員構成是營銷人員,而整體營銷人員的素質并不是很高。這實際上是一個制約保險業快速健康發展的因素。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就容易出現在我國曾在多地發生的老年人“存款變保險”事件。這個事件當時是兩個監管機構銀監會和保監會(現在的銀保監會)合力才得以有效解決。而究其根源,保險從業人才素質不高,才導致重展業、亂承諾的亂象頻發。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在人員招聘、員工培養、崗位職責確定、績效綜合考核等方面建立嚴格的標準,完成高素質人才在保險業員工中的更新,最終實現整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培養高端行業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