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當代經濟及休閑思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陳榮章 鮑計國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一、引言
時代歷經多次社會變革,每一次變革都能帶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念的轉變。休閑體育作為一種身體運動既能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又富含娛樂因素的一種體育形式,深得人們喜愛。
二、社會進步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
(一)休閑時間增多與健康
伴隨中國的社會變革,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社會取得了顯著進步,生產生活的現代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人們從追求物質享受的階段轉移,開始注重人的素質提高和全面發展。所有這一切都是以健康為基礎的,沒有健康都是虛幻。國家和個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認識之后,開始進行了實際的行動。由周燕等完成的《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健康素質目標、指標與實現策略研究》課題,提出的對策中特別提出應加強健康促進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與自我投入意識。現今中國每星期、每年甚至生命周期范圍內的自由時間都在增加;和以前相比,春節和國慶節等假期使人們有更多的自由時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也找到了生活更加寬泛的含義,認識到生活不僅僅意味著工作和家庭的存在。于是休閑體育作為鍛煉和娛樂的方式得到人們的追寵。反過來,這也為休閑體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嘗試通過運用休閑活動更好地促進人們的健康,改變人們的行為和社會狀況。這種改變的意義遠遠超過人們對某一特定活動參與的意義。在這樣的“社會工程”里,休閑活動是達到目的的途徑,是改變或滿懷希望地改善社會的一種技術或工具[1]。同時隨著科學應用速度加快,人類的許多體力勞動被機器所代替,原本通過大量身體動作從事的工作只需坐著就能完成了。人體由于運動不足,某些部位過分勞累、精神高度緊張而產生了“文明病”。在發達國家和少數發展中國家,死因主要不是傳染病和營養不良,而是冠心病、癌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多與不良的生活方式、行為(約占50%)、職業和環境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休閑方式和休閑體育
進入快速發展的21世紀,休閑方式注定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人們的休閑方式日趨多元化,個性化。通過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手段,可提高人們的休閑素養,增強人們的休閑技能,人們通過休閑在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等方面得以提高[2]。在休閑時代層出不窮的休閑活動中,上述休閑方式很難促進人們更多地進行肢體活動和身體鍛煉,促進身體健康,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疾病。休閑體育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及其具有的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多元價值而成為了人們參與休閑的重要方式。因為相比較競技體育,休閑體育不需要精湛的技術、戰術和出色的身體素質,時間和場地設備等一般也沒有嚴格的規定,全民都能參與,這些是競技體育無法相比的。
三、休閑體育的策略
(一)現代生活方式與休閑體育策略
成思危表示,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人們閑暇時間會越來越多。在原始社會,人們除工作時間和生理需要時間外的閑暇時間很少,大約10%,在農業社會是17%,工業化初期達到23%,20世紀中期以來約為39%,到21世紀中葉閑暇時間有望達到50%[3]。這么多的休閑時間,如何休閑?這時,政府有責任去引導人們參加休閑體育,增進健康,特別是社團應協作政府體育部門完成某些工作,在成員發展方面,社團具有先天的親和力和優勢,應充分利用。營養過剩、運動不足、生理功能退化以及高度緊張等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陰影,也對人們的身體造成了危害。在這種不利因素面前,人們對自身體質和健康關注日漸增多,花錢買健康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甚至人們的健康消費已經初步建立了和日常柴米油鹽消費一樣的自然心態,將其納入了基本生活支出計劃。這樣的社會背景為休閑體育的發展建立了必備的基礎,而當今社會,解決人們身心健康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動員他們面向體育運動,參與其間。同時,還應從思想觀念上使人們明白,休閑體育是治療亞健康狀態的一種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最方便、最廉價的手段。休閑體育作為恢復人的本質與體現人的價值的生活活動及社會實踐,意味著人性的解放。通過愉快、自由地享受休閑體育可以發展人類的身體智力和認識能力,體驗人生的幸福完美。
(二)不同人群休閑體育的形式與內容
1.不同經濟狀況、不同階層休閑體育策略
不同的階層(階層: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占有狀況為標準劃分社會結構的基本形態)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一觀點已得到研究消費文化或社會階層的學者們的普遍接受(凡勃倫、布迪厄、費瑟斯通等)。雖然,今日中國階層的區別尚未真正形成,但由收入的分層而引起不同的消費階層的狀況已越來越明顯。中國中產階層作為未來消費結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的主導力量,總體來看,生活方式已經浮現出時尚消費、品牌消費、文化消費、品位消費和休閑消費與享受型消費的一些傾向,其中的休閑消費和享受型消費的觀念通過正面反面案例、西方中產階級生活模式演繹更是被廣泛地接受,這充分說明了他們關注健康與生活質量,不僅僅要求生存,還具備了要求享受生活的現實需求[4]。因此,我們應根據中國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中產階層的現實需求,積極探索符合中產階層特點的休閑體育方法,如保齡球簡單技術的掌握、簡易高爾夫球的練習方法以及諸如此類的既能活動身體、娛樂身心又彰顯高雅的休閑體育方式和方法。
2.女性與老年體育策略
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女性同樣承擔著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任,如何根據女性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著重發展女性休閑體育參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老年人處于身體機能逐步衰退的階段,而且據調查中國老年人總體體育消費水平較低,參加的活動大多不需要很多的資金投入。所以應根據這個現狀大力發展社區的休閑體育,使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距離享受到愉悅身心的休閑體育,從國家到省、市、縣要專門設立分管群體工作的部門,再由這些部門組建群眾體育協會、體育指導中心、俱樂部,形成廣泛的大眾體育社會管理網絡,組建一支有一定組織能力、精通體育業務的社會體育指導隊伍,有效地組織、指導群眾進行科學的健身活動,是發展休閑休育的重要因素。同時,社區應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充實和完善社區體育場地器材。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體育設施的統一管理,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投資興建各種體育場館設施,提高轄區內現有體育設施的利用率,為居民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再配合定期的組織各種小型社區體育比賽,豐富社區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為居民創造出一個好的活動氛圍,為培養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些就能為休閑體育的開展和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p#分頁標題#e#
3.體質與健康狀況與休閑體育
作為當今世界大眾體育潮流中不容忽視的一條支脈,特殊人群的休閑體育(也稱殘疾人、殘障人的休閑體育)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它是指社會人群中在視力、聽力、語言、智力肢體等方面有缺損者,通過身體練習,以求達到幫助保健康復、娛樂放松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充分享受自身權利所進行的體育活動[5]。在200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提出,廣泛開展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提高殘疾人的身體素質和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殘疾人與正常人一樣享受做人的一切權利,其中包括享受體育的權利。但是在多數休閑體育服務場所基本沒有為殘疾人提供的特殊健身設施和體育器具,休閑體育項目的設置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殘障人的需要,因此,改善我國大多數殘障人參與體育的現狀,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使我國殘障人的休閑體育得到發展已提到日程上來了。
四、小結
伴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處在社會變革中的中國社會急需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緩解深度疲勞的休閑體育,而我國現今也已經具備了開展休閑體育的經濟、時間和觀念因素,但應按照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有區別地根據經濟狀況、階層、性別和年齡特點開展休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