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鄉村小額信貸管理困難,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代曉雪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國內外研究綜述
1農戶信用特征
農村是個典型的熟人社會,“終老是鄉”的不流動性使農戶之間的經濟行為不僅是重復博弈,甚至是永久性博弈。由此看來,農戶的個人信用是一種道德化的社會資本。Biggart和Castanias把社會資本引入金融交易中,認為社會資本有類似于抵押品的功能?,F代農戶的信用狀況則呈現出多元化特征:①內源性。農戶之間的誠信意識和素養來自于親族之間的信任感,而不是外部信用環境的影響或信用制度的約束形成;②家庭化。農戶信用往往不是農民個體的表現,更多的體現為家庭的綜合能力;③差異化。一方面表現為從事行業不同的農戶信用能力差異很大,另一方面表現為地理區域上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導致的對信用資本運用效率的不同;④外部性。中國農村生產受外部自然條件、季節變換、收成高低、價格調控、銷售渠道等限制較多,農戶信用無法由農戶自身完全控制;⑤獨立性。農戶除擁有一定的不能交易也不能隨便轉讓的土地外,其他財產相對較少,無法用于抵押、質押;人際關系的局限性使可以為農戶提供擔保的主體更多的是鄰里鄉親,農戶信用更多取決于自身誠信素質和履約能力。綜上研究,其從多元化的角度,結合時代特征考慮了農戶信用特征,然而其在結合中國特色文化方面研究有所欠缺??紤]到中國共產黨黨員普遍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在社會中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本文將考慮把其納入到農村信貸管理的環節中。通過充分考慮中國文化的特殊性,作為對以上理論的補充和完善。
2農村小額信貸管理
小額信貸自1976年由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創立以來,在發展中國得到快速發展。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在河北省易縣成立了“扶貧經濟合作社”,其運作模式完全仿照孟加拉鄉村銀行,象征著小額信貸在中國開始。針對農村小額信貸規模小、風險大、擔保不足、信息不對稱、管理難度大等特征,國內外學者對農村小額信貸管理展開了大量研究。2000年以來,我國在農戶聯保貸款方面進行了嘗試并取得了較大成功。Impavido指出,在不存在實物擔保的情況下,團體貸款可以有效地解決信貸配給問題,因為團體中的任何成員違約都將受到所謂的“社會制裁”,這種社會制裁起到了替代擔保物的作用。劉峰等對黑龍江農戶通過相互承擔連帶責任得到生產所需貸款的實踐進行了分析,認為農村信用合作社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信貸風險;但同時其存在服務對象定位不準、組建聯保小組困難、結息方式不合理、貸款期限不合理、貸款手續繁雜、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等行為扭曲問題。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進行了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制度的改革。徐旭、黎翠梅等人從經濟學、法律、實證研究等多個角度證明了農村“三權”抵押擔保制度能夠有效緩解農村當前面臨的資金短缺、農戶貸款難問題。但徐廣平認為抵押登記制度不夠完善和專業中介評估機構和統一評估標準缺失導致“三權”轉讓難;肖詩順也認為“三權”抵押易導致農戶違約風險和農村金融機構對抵押債權的變現風險兩個問題。2008年,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梁紅衛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聯保與篩選機制能有效解決擔保物缺乏和信息不對稱問題;但資金短缺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除了以上對農村小額信貸管理的有益探索外,嚴迅建指出針對農村信貸風險還應通過強化全員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信貸風險管理內控機制、建立健全統一的信貸檔案等手段來進行風險管理。在實踐方面,云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信貸2x2模式、“小額信貸+保險”模式、“龍頭企業+青年+團組織+銀行”模式、山東省營海村民以信用還貸款體系均是對農村小額信貸管理的積極嘗試。其中山東省營海村民以信用還貸款體系以其獨到的模式設計及合作體系為小額信貸管理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山東省以信用換貸款模式分析
1山東省以信用換貸款
案例介紹近年來山東省膠州市營海街道辦事處,實行由村民投票打分對本村黨員個人信用評級,根據評級,黨員個人可以獲得不同比例額度的貸款,還可以擔保普通村民共同貸款。據了解,這幾年營海有大量漁民、養殖戶洗腳上岸,轉而從事其他產業,起步階段很多人資金籌措無門。于是,街道于2011年年初在黨員群體中創新實施了信用貸款,對辦事處的1617名黨員進行了信用等級評定。評級的具體操作辦法是:由街道辦事處各社區2/3以上的黨員和20名村民代表通過民主投票和打分的方式,根據黨內表現、個人品德、家庭收入、信用狀況等內容,對本村黨員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經街道審查后張榜公布并頒發信用等級證書。根據信用等級不同,由營海黨工委聯合膠州市信用聯社等銀行部門給予黨員標兵貸款利息總額40%的補貼,給予AAA級黨員利息總額30%的補貼。另外,為防范出現不良貸款,街道上還設立了黨員創業基金100萬元,用作黨員貸款保證金。近期,辦事處開始把普通群眾也納入到以信用換貸款體系。采取‘1+N’的操作模式。“1”就是黨員,“N”就是有貸款需求的群眾。在黨員信用的基礎上,對有創業貸款需求的群眾,通過黨員“1+N”模式辦理信貸。即每名AAA級信用等級的黨員可幫帶1名群眾貸款創業,黨員標兵可以幫帶3名群眾。據了解,自從“1+N”模式實施以來,已為群眾辦理貸款110筆,共507萬元。同時,黨員對幫帶群眾的貸款使用和還貸負有監督和連帶責任,被幫帶的群眾可獲得利息總額20%的補貼。
2以信用換貸款模式的優點
2.1合理實現信貸風險的有效控制國內外控制信貸風險的常規方法包括:利率控制,抵押和擔保品控制,額度控制,設置貸款條件,加強貸后管理,按周期還款,法律法規約束等。然而考慮到農村利率調控難度大,農戶擔保抵押物不足,農戶需求大量難以滿足的約束,這些方法并不適用于農戶信貸風險的控制。本案例中充分考慮到了農戶信用的內源性,引入了非常規的金融治理模式———社會資本治理。通過村民打分來進行黨員的信用評定一方面客服了以往由鄉、鎮的農村信用社牽頭,鄉、鎮政府協助成立的農戶信用評定小組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其有助于引導和規范農戶行為,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1+N’的操作模式借鑒了孟加拉的“五戶聯保模式”,通過風險捆綁、群體懲罰、違約連坐有效地激勵了黨員在選擇被擔保對象時進行細致考核,并在其貸款期間向其提供指導幫助,以使其依約還款。通過相互牽制的機制設計有效地把金融機構對借款人了解和監督的任務部分的交給了團隊成員,從而把外部監督轉化為內部監督。#p#分頁標題#e#
2.2完善了農村信用管理及資信評級體系根據WU'S三維信用理論,可以從誠信度、合規度、踐約度三個維度來考察農戶的信譽狀況和信用能力。本案例中黨內表現、個人品德、家庭收入、信用狀況等評價內容基本涵蓋了這三個維度的信息。同時,其由街道辦事處各社區2/3以上的黨員和20名村民代表通過民主投票和打分的方式借鑒了資信評級中專家小組通過考察借款人品德、能力、資本、擔保、條件、現金流后,以投票表決方式確定信用等級的專家打分法。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缺乏專業評級機構的缺陷。
2.3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成本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商業性金融機構紛紛縮小農村信貸,將從農村吸收的資金投入到城市的重要原因就是農村信貸的利潤微薄。一方面,由于農戶收入較少,通過調高利息來增加利潤會使業務量大幅度減少;另一方面,面臨農戶小額貸款信息單位搜集成本高、貸款跟蹤管理難度大等問題,金融機構的管理成本較高。這兩方面因素使追求利潤為目標的商業金融機構紛紛縮減農村信貸業務。此案例中通過農戶、村委會承擔信用等級的評定和貸款期間的部分跟蹤管理工作,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及管理成本,為吸引金融機構進入農村信貸業務、擴大農戶小額信貸投放提供了保障。同時街道上設立了黨員創業基金100萬元,用作黨員貸款保證金,也控制了金融機構由于不良貸款遭受的損失。
2.4有效促進了誠信文化的構建以往的農村小額信貸中信用等級的評定僅決定是否能夠取得貸款,故農戶對自己的要求僅局限于達到獲取貸款的最低標準,缺乏繼續提高自身信用水平的激勵。此案例中根據黨員信用等級不同,由營海黨工委聯合膠州市信用聯社等銀行部門給予其不同利息補貼。信用成為了可以換取真金白銀的資本,從而鼓勵了農戶自我約束、相互監督,努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構建誠信有序的文化。根據信用等級制定的利息優惠政策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一部分,為金融機構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山東省以信用換貸款模式的不足
3.1未全面考慮農戶信用特征以信用換貸款體系考慮到了農戶信用的內源性,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治理的辦法來進行風險管理;然而其忽視了農戶信用的外部性,即農戶信用無法由農戶自身完全控制,它還受到受外部自然災害、人為、市場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要切實有效地進行農村小額信貸風險管理不僅應考慮農戶的還款意愿,還應對其還款能力進行有效地管理。如定期派人員對其進行農業管理、信用知識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抵抗風險能力及誠信意識。
3.2信用等級評定程序尚缺規范化以信用換貸款體系的信用等級評定主要依靠少量農戶代表及黨員,而出于地方保護和私心觀念,部分農戶代表和黨員未能做到公正評定,易導致信用等級評定關系化,非法套取貸款合法化。信用評級缺乏復審,不能根據持證農戶貸款到期償還情況和信用程度適時調整,對農戶小額貸款償還缺乏有效地約束和激勵。同時,此案例在信用評級過程中將黨員與群眾進行區別化的處理,使其普遍適用性有所減弱,且目前暫不能明確肯定黨員具有更高的風險控制能力及信用管理能力。這一區別化處理可能滋生黨員內部的腐敗和“尋租”現象,使真正有貸款需求的農戶不能及時獲得資金支持。
3.3信用等級評定指標有待規范化案例中的信用評價時使用的指標缺乏統一的標準,這使得評級結果很難進行比較、存檔和交換,而且指標選擇的不同也易使評級結果有失公平。由此導致的借貸主體信息,貸款到期、逾期情況等檔案資料的缺乏不利于形成統一的信貸檔案,使農村信貸面臨著較大的風險。
提高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能力的建議
基于對山東省營海村民以信用換貸款案例模式的分析,提出以下七項建議,以提高農村地區對于小額信貸的綜合管理能力。
1建立健全規范的信用評級程序在信用規劃的指導下,逐步建立農戶、村委會、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互動互聯,以評促建”的信譽評價機制。依托鄰里,完成農戶信用初評和定性評分;依托村委會,完成農戶綜合評分;以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為主體,完成農戶信用等級的最終評定。根據三級層層遞進的評級程序有效地減少了主觀性因素對評級結果的影響。在信用評級過程中,為防止差異化處理導致的“尋租”和腐敗等現象,應對所有被評級主體采取統一的評級標準。
2規范評級指標,建立健全的信貸檔案及風險預警制度應建立完善和規范的評級指標體系,由人民銀行充分考慮農戶小額信貸的誠信度、合規度、履約度后制定統一的信用評估指標及標準,各金融機構可根據轄區內的實際情況,在基本指標值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浮動幅度,并結合農戶檔案資料套用評估標準以確定農戶的信用等級。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健全統一的農戶貸前、貸中、貸后檔案,可以及時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早期預警信息,助其有效預防信貸風險。
3注重建立自我造血功能尤努斯認為,要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其還款能力,要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針對農戶受自然、市場影響較大,而其科學知識匱乏、理財觀念落后的現狀,農村金融機構應該定期派出高素質的銀行職員給農戶們傳授最新的生產知識,準確的市場信息,先進的理財理念,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4合理運用社會資本與自然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類似,社會資本同樣具有經濟價值。根據農戶信用特征的內源性,社會資本可參與農村信貸的風險控制,充當合規的抵押物,彌補農戶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問題。“信用村鎮”的評定,聯保機制的實踐、孟加拉獨特的小組制度和中心會議制度均是對社會資本的完善與運用。
5根據農戶借貸特點合理進行貸款安排由于農戶收入低,貸款償還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因此銀行在制定貸款條款時可給予其相對寬松的還款期限,以保證資金順利回收。借鑒孟加拉GB模式的經驗,可將巨額還款切割成小塊,使他們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里進行貸款的有效利用和償還。
6促進信用財富化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包括建立農村征信體系,完善農戶信用檔案,加強信用教育,將聲譽機制顯性化、制度化、資本化等。將農戶個人和家庭的信譽記錄與貸款、補貼、扶貧、就業、征兵入伍、升學、提干等結合。對優質信用農戶給予增加授信額度、貸款利息折扣等優惠;對失信農戶進行曝光并加入信用黑名單。通過將信用與財富掛鉤督促農戶提高信用自身信用質量,建立誠信的社會風氣,為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p#分頁標題#e#
7建立農村信貸業務保障機制積極進行農村信貸模式創新,根據農戶特征,因地制宜地采用信貸農戶聯保制度、農村貸款擔保和保險制度、“龍頭企業+農戶”等創新性的制度安排來規避小額信貸風險。同時,利用農業貸款保險制度、農戶信用風險預警機制等來為農村信貸業務提供保障。此外,政府、農戶、村委會與小額信貸機構的合作及對其的監督也是農村信貸業務順利開展的保障。
結語
受中國經濟發展特點的影響,農戶信貸需求存在高度分散、規模小、抵押不足、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近年來,雖然加快農村金融建設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農村信貸投放額度并沒有明顯增加。學者們對農戶信用特征及農村小額信貸管理的研究雖然在基于農戶特征進行小額信貸管理問題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但其在結合中國特色文化方面有所欠缺。在此背景下,山東省營海村民“以信用換貸款體系”為基于農戶信用特征的農村小額信貸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紤]到中國共產黨黨員普遍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在社會中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本文對把其納入到農村信貸管理的環節中的利弊進行了細致分析。通過分析發現,“以信用換貸款體系”合理實現信貸風險的有效控制,完善了農村信用管理及資信評級體系,降低了農村金融機構成本并有效促進了誠信文化的構建。但其也存在未全面考慮農戶信用特征,信用等級評定程序尚缺規范化,信用等級評定指標有待規范化等問題。綜合“以信用換貸款體系”的優缺點分析,對基于農戶信用特征提高農村小額信貸管理能力提出了如下建議:建立健全規范的信用評級程序,規范評級指標、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注重建立自我造血功能,合理運用社會資本,根據農戶借貸特點合理進行貸款安排,促進信用財富化,建立農村信貸業務保障機制等。
通過相關制度的安排,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在信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農村信用投放,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制度安排之余,還應該認識到“窮人是一個受害者,因為社會并沒有提供讓他們充分發揮的空間,使他們遭受不公平的待遇,這是貧窮的根源”。要真正使“三農”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戶脫貧致富,農村金融機構要做的不應該僅是印上冰冷的評級,而更多的應該幫助農戶提高科學技術和誠信意識,從而也可以擴大自己的業務量、提高利潤,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