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綠色航運現狀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 要:綠色航運是現代航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是未來航運業的方向。航運物流在物流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為適應新的形式,必定要與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消費等綠色物流經濟活動緊密銜接。傳統的航運物流模式已經不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因此航運產業必須走出一條效益、資源、環保統一的新路子,即綠色航運之路。
關鍵詞:綠色航運、綠色航運價值、航運綠色障礙、航運綠色策略
一、 綠色航運概念及內容
所謂綠色航運,不僅是指在經營時注意經濟效益和保護環境結合,更重要的是強調航運效益和環境的相互協調,使之可持續發展,從而能夠做到不因當代人的急功近利而犧牲后代人的長遠福祉。 從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建立的環境共生型的航運管理系統,其本質上是具有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內涵的航運模式。綠色航運理論主要研究的有經濟航速、低碳戰略、綠色造船。
二、綠色航運的價值
(一)綠色航運的社會價值
1.綠色航運引導航運企業的價值方向
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價值。企業航運綠色化,首先會使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不再僅僅限于其是否能夠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和服務,而且還看重其能否超越利潤的唯一經營目標,在生產過程中注重對人價值的關注,對社會、對環境、對消費者做出一個企業應負的責任。因此發展綠色航運可以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其次,實施航運綠色化,企業更容易獲得國際環境標準體系的認證,如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造船業國際標準等,從而在激烈的全球航運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
2.綠色航運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航運是建立在與地球環境相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強調在航運活動全過程中采取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措施和理念,減少航運活動對環境的危害,因此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綠色航運的經濟價值
1.綠色航運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
綠色航運是企業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一般情況下,產品從投產到售出,制造加工時間僅占20%,而幾乎80% 的時間處在流轉過程中。傳統的物流基本上還是高投入大物流,低投入小物流的運作模式。航運物流處于物流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使航運綠色化,顯而易見,不僅能滿足一般物流所追求的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航運的綠色化和節能高效少污染,由此可以帶來物流經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2.綠色航運有利于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哈佛大學教授Nazli•choucri深刻闡述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有效發展,它就不能忽視日益明顯的環境信號……,符合并超過政府和環境組織對某一工業的要求,能使企業減少物料和操作成本,從而增強其競爭力。實際上,良好的環境行為恰似企業發展的馬達而不是障礙。” 綠色航運的核心思想正在于實現航運企業生產活動與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協調,以此形成高于競爭對手的絕對競爭優勢,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
3.綠色航運有利于提高企業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是一個企業存續的根本,可由一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品牌的超值創利能力、品牌的發展潛力等因素來考察其強度。綠色航運從船舶的開發設計,整個運輸生產流程,到其最終消費都納入了對環境因素的考慮,其構建不但可以降低廢舊船舶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業形象、企業聲譽,提高市場占有率,從而增加品牌價值和壽命,間接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4.綠色航運有利于破除綠色貿易壁壘
經濟全球化已定,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也逐漸淡化,但綠色壁壘卻逐漸興起。加入WTO ,就得開放企業。我國的航運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后,取消了對部分外國股權限制,外國航運企業的進入,給國內航運企業帶來巨大沖擊,航運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將進一步加劇,我們也要采取走出去戰略,加緊發展綠色航運,積極申請綠色認證,才能破除各國的綠色貿易壁壘,在國際航運市場中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三、 我國發展綠色航運存在的障礙
目前,世界各國都把綠色航運作為航運業發展的重點,積極開展綠色環保航運的專項技術研究,積極出臺相應的綠色航運政策和法規,努力為航運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大陸,全社會綠色航運理念相對淡薄,綠色航運的思想還沒完全確立,各級政府對其重視程度也不盡相同,企業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經濟效益, 忽視航運活動的外部不經濟。當前,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綠色航運發展中存在的障礙主要表現在:
(一) 綠色航運觀念陌生
幾千年來,國人的生活觀念一直居于大陸,對海洋的熟悉程度遠遠不夠,航運知識相對缺乏,綠色航運概念模糊。觀念模糊將會對發展產生障礙:第一,政策決策部門了解不夠,則難以制定出綠色航運整體發展策略;第二,經營者對綠色航運的認識不夠,他們只注重產品本身,要是綠色產品,要有綠色標識,實行綠色營銷等,而忽略了綠色航運。
(二) 相關法律制度缺失
盡管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和法規制定、 頒布了不少,但針對航運行業的還不是很多。例如,船東、租船方的減排責任區分。另外,航運包含的每個流程都有相應的職能部門管理,多方管理容易造成行業發展混亂,同時各級政府在制定航運規劃的時候只考慮本轄區的利益,容易短視,只考慮短期利益,忽略了長期效益,導致航運行業不能協調有序發展。#p#分頁標題#e#
(三) 航運技術不能匹配
發展綠色航運,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在“重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全球未來發展總趨勢下,安全、環保、節能的“綠色船舶”開發是大勢所趨。而我國航運技術的研發和利用都與綠色航運要求具有較大的差距,如船舶綠色化、航運活動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不高,航運材料的使用與綠色航運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五) 航運管理人員匱乏
有資料表明,現階段從事航運管理工作的人員,大多都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 多由計算機和管理方向專業的人員承擔。在航運人才培養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航運教育體系是保證航運產業形成合理人才結構、提高航運管理水平的決定性因素。盡管不少高等院校開設航運專業課程,但是這遠遠還不滿足要求,在職人員培訓也相對落后,限制了航運事業的發展。
四、 發展綠色航運產業的對策
針對以上綠色航運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可以結合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而言有以下若干建議:
(一)樹立全新運作理念
現代綠色航運業是一個新興的復合型產業。為避免政出多門,確保政府部門間政策的協調一致,我們應該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門協調機制,設立統管航運的主管部門,通過環境立法、排污收費制度、許可證制度和建立綠色航運標準來約束、 干預航運活動的外部不經濟性。通過制定綠色補貼政策、稅收扶持政策、貸款優惠政策等激勵政策激勵和引導航運主體的行為,促進綠色航運健康發展,樹立綠色航運全新運作理念。航運企業要打破“環保不經濟、綠色等于消費”的傳統觀念,應著眼于企業和社會的長遠利益,樹立集體協作、節約環保的團隊精神,將節約資源、減少廢物、避免污染等目標作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
(二)支持理論學習和研究
航運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科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產業,作為理論性極強的學科,離不開產學研的結合。所以,首先要把研究與教學結合起來,把研究的成果用于企業,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實踐教學,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專業教學設施建設,建好航運實驗室和實驗基地,為培養航運管理及應用的復合型人才開辟良好的實踐環境。
(三)開發綠色航運技術
航運技術將直接支撐起航運業的綠色化。由美國提出的能效設計指數(EEDI)對高技術附加值的技術要求增加,而我國的現狀是具有高技術附加值船舶的設計水平以及大型船用配套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的生產能力不足,一旦強制EEDI的實施,無疑會增加我國船舶的建造成本,使得我國船舶設計和建造工業要面臨更多挑戰,影響市場競爭地位。美國《海運記錄》雜志中已經有多篇文章提及北美海岸線將實施排放控制新規定,航運企業在商討控制廢氣排放,減碳問題,設備生產商提出一些廢氣清洗、過濾 設備,涂料廠研發減碳船殼漆,船舶設計部門和造船廠在研究建造節能、環保和減碳于一體的 “ 生態船”。 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航運技術的支撐,期待在中國能看到相應的技術提高。
五、結語
綠色航運研究既具有理論意義,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倡大生產大市場大消費、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現代航運的同時,創建我國的現代綠色航運,提倡高效節能、綠色環保,不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漸淡化,綠色壁壘逐漸凸顯。尤其是金融危機后,航運市場的開放勢必給國內航運企業帶來巨大沖擊。這意味著未來的航運業將有一場激烈的競爭。我國加緊發展綠色航運,是應對未來挑戰和在競爭中占得先機的重要機遇。
參考文獻:
[1] 謝凌峰,許長新.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綠色航運研究.中國儲運,2005.4
[2] 盛文文.技術創新打響“綠色航運”攻堅戰.世界海運.2010.02
[3] 卓東明.提速中的綠色航運.中國遠洋航務.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