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戴魁早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一、引言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的基礎性課程,眾多學者(戰勇,2008;祖曉青,2010;李海明和翁衛國,2011)從教學范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等方面對該課程(初級教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然而,目前國內學者對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的教改關注的較少。中級宏觀經濟學為培養本科生的經濟學直覺和科研興趣的基礎性課程,也是進一步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的先導性課程和認識經濟學方法論的實踐性課程。比較起來,經濟學基礎課程(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往往重視知識的傳授,而高級課程則強調論證的嚴密性和實證性,作為初級課程和高級課程之間的中級課程,則更多地起到培養學生經濟學直覺的作用。我們學院一直以來在大一開設宏觀經濟學(初級教程)的雙語教學,在大二開設中級宏觀經濟學的課程。本文就我們學院的教學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嘗試對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
二、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由于我們學院本科教學一直使用曼昆的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因而,在這里主要分析該教材的一些主要特點。
1.理論的抽象程度高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是在美國的經濟實踐基礎上編寫的,是用來分析美國的經濟問題的,教材內的案例主要是來于美國。美國是以私有制為基礎,市場經濟結構完整,企業的市場化程度高;其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等發展充分。在這種環境下,不論是以需求為導向,還是以供給為導向的政策工具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而在我國,市場發育還相對不完善,國內的企業要真正成為獨立的主體,還需要深化改革。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來理解宏觀學經濟的理論。其結果是,這些理論對學生往往顯得抽象難懂。
2.與宏觀經濟實際聯系緊密中級宏觀經濟學為培養本科生的經濟學直覺和科研興趣的基礎性課程,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要求非常高的課程。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對學生基礎和教師水平要求都很高,要求學生要具有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基礎,要有較高的應用數學的能力,要有對一些現實的宏觀經濟現象的認識能力。不僅要求教師既要按照教學大綱講授完規定的教學內容,還要具有緊密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我國宏觀經濟現實存在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和宏觀經濟的科研基礎。
3.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強曼昆的宏觀經濟學首先對宏觀經濟學家關注的三個重要變量(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作了一般性的介紹;接著,從長期角度(當價格伸縮性時)分別考察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這三個宏觀經濟學家關注的重點問題(即第3-8章的古典理論);然后,從短期角度(當價格粘性時)分析這三個重點問題(即第9-13章的經濟周期理論)。在此基礎上,講述了穩定宏觀經濟的政策。整個課程,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系統的將宏觀經濟學的主流理論納入到一個分析框架中,使得這些宏觀經濟理論表現出很強的系統性和連續性。
三、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學手段比較簡單教師在課堂中大多采用口授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會導致學生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講解的非良性教學現象。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其中大量的數學推導,導致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此門學科缺乏興趣,產生畏難的態度。在中級宏觀經濟學學習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數學推導和圖表分析過程,而教師們往往采取口授的方式,使得原本艱澀難懂的推導變得更加無趣,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興趣。結果是,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以后,常常覺得根本沒有學到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解釋眾多的宏觀經濟現象和問題。
2.切合中國實際的案例非常少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教材的特點是邏輯嚴謹,思路清晰,教材安排也比較很適合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的需要。但是該教材采用的是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案例,缺乏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式的案例。這樣導致了課堂上主要講理論以及美國的案例,缺乏與我國的宏觀經濟實踐相結合,特別是缺乏能夠貼近當代我國當前宏觀經濟前沿的話題。這使得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對于知識掌握僅僅停留在理解的程度,很難進一步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來,使得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做得不夠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諸多環節,但無論是教務處對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評價,還是老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都主要依據評教分數或考試分數,這種對分數的過分推崇往往會扭曲事實的真相,這種評價方式也會使得教師習慣于采取應試教育的方式授課,學生也主要以書本學習為主,而忽略了課堂之外的社會實踐學習。事實上,宏觀經濟學的許多經濟學理論都是從社會實踐中抽象出來進而又用于解決社會問題的,因此,對這些理論的學習不只是理解它的數學推導或者它的計算公式就足夠了,更重要的還在于學會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我國宏觀經濟發展存在的實際問題。
4.課時安排的相對偏少從教學內容的進度安排方面來看,我們學院中級宏觀經濟學的課時安排是54個學時。相對于這門課程的特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54學時顯然比較緊張。為了講完教材上的內容,教師常常需要趕進度。每上一次課(一次課三個學時)需要講完一章的內容,差不多是三十頁的教學內容;即使學生課前進行了預習,要完全吸收課題上講的內容還是有很大的難度。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對前面的內容沒有掌握好的時候,教師已經在往后面趕教學進度了。其結果是,學生后面的課自然聽不懂,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四、改進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的特點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以上一些主要問題,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進,以提高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1.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內容,包括自己主講的內容和對學生提問的問題。課堂設計的目的旨在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深入淺出地掌握所學知識點,又能從這些抽象的理論中體會到其內在的精髓,能夠從所學知識中對社會有初步的了解。好的課堂設計還要突出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課堂設計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課堂問題的設計和精選,課堂問題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會把前后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在一起,而不是只記住一個個支離破碎的知識點。這樣,學生才能明白所學知識的用處,才能把所學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p#分頁標題#e#
2.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組織上,應該將啟發式教學方式貫穿教學全過程。可以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課堂上教師需要以章為單元,概述基本內容、強調基本概念、講解重點難點,把枯燥的理論講解轉為活躍的討論研究。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初步的運用理論分析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講授的內容設計成若干個問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來,或者是在講完某個原理后,隨即向學生提出一個跟原理應用相關的問題,通過“即問即答”,引導學生看、聽、說、思考聯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
3.采用中美比較的案例教學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教材主要采用美國的案例,如果僅采用教材上的案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從教學實踐看,通過引入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案例以后,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更好了。例如,在講解國內生產總值的支出法構成時,通過中國和美國的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比較,學生既掌握了理論,又理解了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出發點和目的。因此,在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的課堂上嘗試同時大量引用中美兩個的宏觀經濟現象,并做適當的國際比較分析,以此揭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一般性以及可能具有的特殊性。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經濟學直覺和科研興趣,又有利于學生掌握理論及應用背景。
4.適當增加教學課時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由于學生本身基礎薄弱,該課程的知識量又大,如果要實現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那么在教學安排上適當增加課時,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思辨能力。如果課時能夠多一些,上課的進度能夠稍微放緩些。這樣在課題上可以做一些課題練習,及時加深學生對理論部分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章結束后,教師都能有時間給學生總結一下本章的重點、難點、講解習題或提出案例進行討論;通過這些環節來強化知識點,豐富教學內容,這樣,無疑會得到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