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綠色財富觀研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財富既古老又年輕、既具體又抽象、既現實又理想、既平凡又神奇,財富是人類古老而永恒的追求。不同的財富觀引導人們追求不同的財富并實施不同的財富行為,從而產生不同的社會結果。在一定意義上講,財富觀決定著人類的價值取向,決定著人類的發展路徑、方向和生存方式。如果說農業文明孕育了黃色財富觀,工業文明打造了黑色財富觀,那么,生態文明時代呼喚的則是綠色財富觀。面對飛速發展的經濟和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人類社會正從工業文明時代向生態文明時代轉型。因此,在生態文明背景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系統地研究和培育人類的綠色財富觀,對于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從實踐意義層面上看,系統地研究和培育人類的綠色財富觀,將有助于引導人們在構建生態文明的社會實踐中,主動地創造、追求、擁有、享受綠色財富,同時,也有利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運用政治、法律、行政、經濟、宣傳、教育、管理等多種手段促進公眾、企業和其它社會組織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綠色中國。
一、關于綠色財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從國際上看,面對工業文明的負面作用——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功能退化、資源枯竭、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的危機,人類精英正在理性反思與醒悟。國際上關于生態文明與綠色財富的研究與實踐正在呈現綠色革命與綠色潮流態勢。1995年,世界銀行曾頒布了衡量國家地區財富的新標準,即一國的國家財富由三個主要資本組成:人造資本、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本,綠色GDP核算正在取代傳統GDP核算,[1](P399)2006世界銀行出版了《國民財富在哪里:綠色財富核算的理論》。[2(]P168)2006年阿爾文•托夫勒出版了《財富的革命》,[3(]P373)2010年7月30日,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發起主辦的“首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提出綠色財富的時代到來了。由此可見,生態文化正在成為主流文化,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綠色經濟正在成為主流經濟,綠色財富觀正在成為主流財富觀。① 從國內看,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面對我國生態環境的嚴峻現實,我們不得不反思工業社會的發展觀、財富觀、幸福觀、價值觀和自然觀。2005年以來中國綠色財富論壇每年舉行一次,論壇旨在宣傳、推廣“綠色財富”的理念,將對如何開展綜合利用,通過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推動把經濟持久發展和綠色經濟資源高附加值運用等問題的思考放在第一位,以知識和技術的進步來使我國徹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投資環境,合理開發生態資源,大力開發綠色財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②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善待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擁有無限的財富。由此可見,構建人類的綠色財富觀,不僅是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國內對于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綠色財富觀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少數學者對此給予了關注,相關文章主要有:黎祖交著《綠色財富:時代的呼喚》(《綠色中國》2006年第11期),黎祖交著《讓綠色財富成為全社會共同追求》(《綠色中國》2011年第1期),祝列克著《綠色財富:社會生態覺醒的標志》(《綠色中國》2006年第7期),祝列克著《創造綠色財富促進和諧發展》(《國土綠化》2006年第8期),陳瑞清著《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綠色經濟創造綠色財富》(《前沿》2008年第8期),黎祖交著《綠色財富讓世界更美好》(《綠色中國》2010年第1期),《中國循環經濟創造綠色財富》(《經濟視角(上)》2009年第11期),李光憲等著《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創造綠色財富》(《中國環境報》2010年7月2日),李鳴著《綠色財富觀:生態文明時代人類的理性選擇》(《生態經濟》2007年第8期)等等。上述文章對綠色財富觀的意義、內涵特征、分類、綠色財富生產技術、綠色財富、核算方法等問題進行了一些初探,但尚不全面、具體和深入,缺少系統論述和深度研究的專門成果。 二、綠色財富的緣起與內涵 財富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抽象而又具體的概念。財富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一個重要內容。財富的定義較多,例如,古希臘著名的史學家、思想家色諾芬認為財富就是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威廉•配第認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早期的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錢就是財富;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人物亞當•斯密將財富既理解為價值即社會財富,又理解為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馬克思認為財富有三種基本形態,即物質財富、貨幣財富和能力財富[4]。阿爾文•托夫勒在《財富的革命》中提出,與財富相關的三個基本原理,時間原理、空間原理、知識原理,掌握了這些原理,我們也就掌握了獲取革命性財富的鑰匙。劉詩白教授在《現代財富論》中提出,現代財富也就是全面財富,包括商品財富與非商品社會財富兩大類別。滕泰博士在《財富的覺醒》中提出,財富劃分為生態財富、硬財富和軟財富三種。胡潤百富榜創始人胡潤認為,財富不是錢,它代表著一種品質。經濟學家認為,財富是經濟學的核心,財富的創造和財富的分配是經濟學中永恒的主題,離開了財富及其創造和分配,也就沒有了經濟和經濟學。[5]哲學家認為:追求財富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社會演進的杠桿。[6] 人類的財富觀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時代演進而不斷更新的。從財富觀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系來看,農業文明是孕育了黃色財富觀,工業文明打造了黑色財富觀,生態文明時代呼喚的則是綠色財富觀。雖然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天人合一”、“天道圓圓”、“道法自然”等生態道德哲學思想,但是,在農業文明時代,人類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綠色財富觀與實踐的重要性;在工業文明時代,盛行“人類中心主義”,人類瘋狂地追求GDP成為時代的主旋律,沒有綠色財富觀生存發展的文化與土壤。工業化時代,人類以驚人的速度創造財富,并以同樣驚人的速度破壞生態環境、消耗自然資源。工業文明時代的財富觀呈現出資本性、生態環境的破壞性、資源的浪費性和無形資產性等特征。于是,社會出現了生態環境危機和人類的生存危機。社會精英開始反思,從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到布倫特蘭的“可持續發展觀”,從1972年的《人類環境宣言》到1992年的《21世紀議程》,從“人類中心主義”到“人——社會——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理論,從生態政治思潮到公眾綠色運動,她們呼喚著21世紀新的財富觀——綠色財富觀。[7]#p#分頁標題#e# 對于綠色財富的內涵,學術界迄今還沒有一個統一而權威的界定。黎祖交教授認為,所謂綠色財富,就是以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安全為前提的,有利于人類健康繁衍,有利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共處,有利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財富。[8]有的學者提出:“綠色財富是對環境友好的財富,即在制造、物流、消費使用過程中不對環境造成危害,即使報廢也能回收利用,創造新的財富;是以保護人類健康繁衍為宗旨,實現經濟、環境、社會和諧發展的物質財富、自然財富、精神財富、創造財富的總稱。‘綠色財富’這一概念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也為當代防止污染、保護資源與生態環境指明了方向”。[9]中國綠色財富及其評價體系課題研究組認為,綠色財富,即用綠色財富理論孕育的財富,是對環境友好的財富。崇尚綠色財富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戰略意義,它是對人類財富觀念的一場深刻變革,將引發一系列財富命題被賦予綠色內涵和外延,必將促使人類追求財富之理念、道德、標準、方式等等發生翻天覆地的綠色巨變。綠色財富所引發的波瀾壯闊之綠色革命,將是人類走向生態文明的最顯著標志之一。黎祖交教授提出了綠色財富的四條標準:經濟學標準(節能經濟、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生態學標準(生態安全、生態和諧)、環境保護學標準(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雙贏)和人文科學標準(有利于人際安全和人類進步)。[10]有的學者認為,綠色財富觀,是指在生態文明時代,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的宏觀背景下,人類所持有的關于綠色財富的本質,綠色財富創造方式,綠色財富源泉標準,綠色財富積累、享受、管理以及社會功能作用等理念系統的總稱。從財富性質層面上看,綠色財富具有綠色性、生態性、環保性和安全性等本質屬性;從財富的創造和積累層面上看,它具有資源節約性、環境友好性、生產清潔性和經濟循環性等屬性;從財富流通層面上看,她具有健康、環保、可回收、可再利用等屬性。[7]從上述學術觀點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綠色財富”理念正向傳統經濟學的財富觀挑戰。 三、綠色財富的分類 祝列克先生認為,綠色財富分為綠色物質財富和綠色精神兩個部類。[11]黎祖交教授認為,綠色財富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并因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可分為綠色物質財富、綠色精神財富和綠色人力財富,其中的綠色物質財富稱為“狹義的綠色財富”。對于綠色財富我們還可以按照其它標準進行分類,譬如我們可以將綠色財富劃分為綠色社會財富和綠色個人財富;可以按照綠色財富的存在形式是否具有可視性將綠色財富劃分為有形綠色財富與無形綠色財富;可以按照綠色財富滿足人類需要的對象將綠色財富劃分為綠色生理財富和綠色心理財富……如此等等。[8]有的學者認為,在生態文明時代,對于綠色財富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作如下幾種主要的分類:按財富是否具備綠色性可劃分為:綠色財富與非綠色財富;按綠色財富的存在形式可劃分為:有形綠色財富(雪山、草地、森林、河流)與無形綠色財富(有關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專利權、商權標和版權);按綠色財富是否經過人為加工可劃分為:原生態綠色財富(原始森林、各種野生動植物)與人造綠色財富(無污染農產品、環保汽車、節能建筑材料)以及組合式綠色財富(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按照世界銀行衡量國家(地區)財富的新標準,以綠色性為尺度,可以把一國的財富劃分為綠色人造資本、綠色自然資本和綠色人力資本。[7]不同的學者,按照不同理念與標準,從不同的視角,對綠色財富可以作多種分類。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綠色財富的客觀性、多樣性和豐富性。 四、綠色財富觀的應用性研究 陳澤偉先生認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成功舉行,大力推進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讓生態文明觀念深入人心,這是北京2008年綠色奧運會為中國為世界創造的綠色財富。[12]張書磊先生認為,2010上海世博為中國為全球精心打造了一場低碳盛宴的綠色財富。[13]胥樹凡先生提出,“發展綠色產業,創造綠色財富”。我們不僅要保護大自然的綠色財富,而且要創造綠色財富,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就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科技、綠色設計、綠色制造、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農業、綠色工業、綠色服務,等等。[14]運用綠色財富理念投資使巴菲特名列全球個人綠色財富排行榜之首,他主要投資是風能和電動汽車的研發。[15]自1999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以來,目前全國已有海南、吉林、黑龍江、福建、浙江、江蘇、山東、安徽、河北、廣西、四川、遼寧、天津、山西等14個省區市開展了生態省建設,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另外還有一些省市正在啟動中)。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已經形成共識:“綠色生態是最重要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品牌”的發展理念,從而把“生態立省、綠色發展”確定為發展的主旋律。[16]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的宗旨是要成就各行業經濟“綠色&財富”的永續發展,并在全世界創新性的率先提出“締造財富與綠色的深度融合”,并為企業的綠色與財富融合性發展打造“產、學、研、資、政”五個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發展平臺。①由此可見,研究綠色財富、創造綠色財富、追求綠色財富、擁有綠色財富、享受綠色財富正在學術界、產業界、管理界以及社會生活領域普遍展開、蓬勃發展。 五、關于綠色財富指標體系研究 潘岳先生認為,GDP核算法不能全面反映國家的真實經濟情況,核算出來的一些數據有時會很荒謬,因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也能增加GDP。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是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17]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組織,卡爾實驗室(國際)與轄屬美國經算研究室、非訴研究室共同調研和運算,建立全球首創的關于“綠色財富”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以財富指數、能耗指數、原材料綠色指數、環境貢獻指數、環境污染指數、影響力指數六項指數綜合得出“綠色財富”評價指數,主張了高財富、高材料綠色、高環境貢獻、高影響力、低環境污染、低能耗的排行榜價值方向。[18]人類財富指標評價體系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GDP、綠色GDP、HDI、GNH等。胡鞍鋼教授認為,無論是GDP、綠色GDP、HDI或GHDI,基本上還是物質性層面的東西。GNH核算體系則不僅涵蓋了物質性內容,而且包含了精神性內容。GNH是人類財富指標體系的又一次偉大發明。[19]我們認為,綠色財富指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統一:綠色物質財富指數與綠色精神財富指數的統一,原生態自然綠色財富指數、人造綠色財富指數與組合式綠色財富指數的統一,宇宙可探測的綠色財富指數、全球可探測的綠色財富指數、國家綠色財富指數、企業、組織綠色財富指數與個人財富指數的統一,可持續生存綠色財富指數、可持續發展綠色財富指數與可持續綠色享受財富指數的統一,經濟綠色財富指數、政治綠色財富指數、文化綠色財富指數、教育綠色財富指數、信息化與媒體綠色財富指數、道德綠色財富指數、法律綠色財富指數與管理綠色財富指數的統一。#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