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經濟全球化與低碳經濟的關系,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交通的便利,通訊和信息的迅猛發展,人們發現世界越來越小,這個小不是空間尺度的減小,而是相對于先前人們跨越這個空間尺度的時間的減少和速度的提高以及效益的提升而言,越來越容易、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快、越來越深入。并隨著世界相對減小,時空的相對縮短,人與人、區域與區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不可或缺、不可分離,彼此制約、彼此關聯。人們驚嘆:全球化時代到了。 一、經濟全球化的概念與涵義 經濟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是世界這個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全球化時代的召喚,讓經濟步入了全球化,也就是說先前孤立的經濟不再存在,人們不得不承認經濟全球化的現實,并不得不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環境當中去。 (一)經濟全球化的界定 對于經濟全球化的界定有多種,關于“什么是經濟全球化”理論界的定義各不相同。這種不同界定的一個重要根源是對全球化的內涵有不同理解。筆者認為,經濟全球化是指由于科技的發展、交通的便利、通訊的速達和信息獲取的容易,人們彼此交往的加深、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程度增大,經濟生產、商品銷售、社會服務等要素與信息交換的跨國界流通規模與形式等逐漸增加和變得愈加復雜,經國際分工后,在國際市場中,資源配置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各國間經濟相互更加依賴、相互影響的效果日益加大的趨勢逐步加大,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通過相互之間的經濟交往和經濟的相互協調,經濟上不可孤立,而必須是相互聯系和依存、且必將是相互滲透和互相擴張與競爭及制約,當發展到較高程度時,則將使世界經濟從自然或社會資源配置、商品生產到商品流通和消費的各個層次和各個形式得到相互交織和融匯,使全球經濟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 (二)經濟全球化的涵義 經濟全球化將是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趨勢,其原因在于高新技術的探索與應用,世界正在成為信息時代和數字化時代:經濟個體之間的距離大為縮短,相互聯系更為緊密,相互依存更為必要,孤立的個體已將不存在,任何個體都交織在一個系統中,誰也吞并不了誰,誰也離不開誰了。經濟全球化是時代的潮流,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形成有著不知不覺的一個漫長過程,它是各種經濟各方經濟都在走向開放與市場的結果,是整個世界經濟在某種程度上的一體化和復合化及雜化,各種經濟成分、各種經濟流通、各種商品交換相互依存程度得到極大提高的漫長過程;是經濟中的各種因素都越來越具有全球性的這樣一個共性特征,而個性逐漸消弱甚至消亡的一個長期過程。它也是各國政府普遍推行經濟貿易、經濟投資自由化及經濟活動自由化的長期運動結果。全球化的內涵表明,它既包含生產力因素,又包含生產關系因素,既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又是生產關系或國際關系發展的產物。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決定著經濟全球化的自然屬性;生產關系或國際關系的現實性質,決定著經濟全球化的社會屬性。此外,經濟全球化之勢之所以變得越發不可阻擋,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即生產資源全球配置和利用,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國際分工的深化能產生更多的社會財富、更大的經濟效益[1-14]。 二、低碳經濟的涵義與決定因素 由于人們所生活的地球資源的有限,以及人們長期以來對其無節制、無約束地掠取,從而造成今天世界資源的枯竭和生態環境的惡化,低碳經濟應時代要求呼吁而出。 (一)低碳經濟的涵義 對于低碳經濟的涵義,其明確的概念界定較為困難,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低碳經濟指的是在經濟生產過程中,能耗低,排放少;而廣義上的低碳經濟則是指在整個經濟過程中,優化地配置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最低代價地消耗能源、最大效率地產出商品、最低量和最低毒性地排出廢物,以使得自然、社會和環境達到和諧。低碳經濟的概念與實踐隨人類社會發展而變化。人們對于低碳經濟的認識應該與歷史與社會的發展辯證看待。在農業社會,人們非常貧窮,很少有商品能源的消費,也很少有碳排放,盡管社會產出并不高,但相對于無窮小的碳排放,表現出的碳生產率非常高。但這并不是我們所理想的低碳經濟狀態,因為其社會發展水平很低。到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勞動力比較密集,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在這個階段,雖然商品能源的消費仍然較低,但碳生產率相對于農業社會已經下降了很多,也還不是低碳經濟。只有到了更高級的知識密集型工業化階段,整個產業結構中服務業的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工業),人文發展水平、碳生產率都非常高,才進入低碳經濟的形態[9-14]。 (二)低碳經濟的決定因素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低碳經濟得以實施的決定因素也是主控因素。低碳經濟的實施水平可以用碳生產率作為評價指標。它是由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平均商品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有時為了簡便起見,就直接用生產制造某單位產品所耗用煤的量來衡量,當然如此做法還不是很科學,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能源結構是低碳經濟發展與實施的制約因素。以現有普遍的能源結構,二氧化碳主要是在現有的煤炭和石油化工能源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也是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其排放量的多少是衡量低碳經濟實施效果的重要指標。這些普通含碳能源消費得越多,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對環境的污染越嚴重,產生的后患越無窮。故低碳經濟的發展與實施主要目標在于控制這些能源的消耗面和消耗量。開發和利用無碳能源是低碳經濟發展和實施的關鍵所在,也是希望所在。故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等開發利用及其效率是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和實施功效的突破所在。低碳經濟發展和實施的第三個決定因素是廣大民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沒有人的消費,就沒有碳的排放。當然完全不消費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在消費的過程中注重節約,養成良好的節約消費觀和自覺的少消費行為。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模式、建筑節能標準等因素決定碳的排放量的多少,所以基于低碳意識的良好消費意識與行為對低碳經濟發展與實施的貫徹非常關鍵。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倡導我們貫徹科學發展觀,引導人們建立低消耗,高產出的生產觀念。經濟發展上由先前的高消耗低產出,轉變為低消耗高產出的軌道上來,這就要求由資本散發凌亂式向資本密集型工業化轉型,大氣和水及土壤等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得到了嚴重的污染。這些消費觀念不利于國家低碳經濟的發展與實施,應該得到摒棄。#p#分頁標題#e# 三、經濟全球化與低碳經濟的辯證統一 經濟全球化決定了各國的經濟不是孤立的、單獨的、閉關鎖國的經濟,而是聯系的、開放式的、相互容納、相互滲透、相互協作和相互競爭的世界大范圍的經濟。經濟全球化是由于世界的時空因社會科技交通通訊交流等飛速發展的產物,是世界各國之間聯系影響交織的紐帶越來越緊越來越多的結果。而低碳經濟是因為世界資源的枯竭、生態環境的惡化威脅到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個國家、每個地區和每個人,從而要求世界各國、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居民為了人類社會不至于消亡、為了人類生存的空間生態環境不至于荒蕪、不至于惡化得不可逆轉,為了緩解世界資源的枯竭、修復已經惡化的人類社會生存的生態環境、為了凈化人類生存的空間,為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各國、各個地球居民有責任、有義務共同來維護我們的地球這樣的一個家園,所要求在生活、生產、建設過程中盡可能地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經濟的全球化決定了各國經濟彼此聯系、彼此制約,也就在當今時代呼吁低碳經濟的要求,呼吁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也呼吁低碳經濟的實施。經濟全球化可以通過競爭的方式、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來淘汰高碳經濟的實踐者,制裁高碳經濟的實踐者、獎勵低碳經濟的實踐者。所以說,低碳經濟和經濟全球化并不矛盾,經濟全球化促使了低碳經濟時代的早日到來,低碳經濟實際上是第二次經濟全球化。 四、中國低碳經濟的實施途徑 (一)發展低碳經濟必須立足國情、克服瓶頸 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還面臨很多嚴峻挑戰。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平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地區差異很大。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要認清和立足于中國國情,并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術和制度瓶頸。就產業結構而言,中國經濟正處于工業化階段,具有重化工產業特征。能源密集程度度較高的重工業,如鋼鐵冶金、汽車交通、船舶海運和機械制造及化工都需要大量的原料和能源。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明顯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的鋼鐵冶金、火力發電等高能耗產業大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生存和發展,國家經濟要得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需得到提高,還得有賴于這些產業支持作為基礎。在就業壓力和稅收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要在短期內實現產業結構的有序進退,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結構調整存在難度。煤炭資源的長期過度依賴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人們低碳意識的建立。另一個障礙與中國促進節能的政策工具轉換相關。從當前以中央政府借助行政手段為地方政府和企業分配目標,過度到市場機制。以市場為主的機制從引入到實施,有一個滯后期。這些瓶頸還包括建筑業、交通行業等等。 (二)低碳經濟實施的具體途徑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從五個方面著手:新型和低碳工業化方面應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降低消耗和排放;推廣應用先進成熟技術,積極開發先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構建低碳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完善政策激勵環境。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設低碳城市方面應倡導緊湊型城市化道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優化城市交通模式;加強建筑節能技術和標準的推廣,開發城市低碳建筑;改進城市能源供給方式,擴大新能源的利用;加強城市能源管理,開展節能產品認證[9-14]。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方面應集約、清潔、高效地利用煤炭;優化石油天然氣供應;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構建堅強的智能電網[9-14]。形成可持續的消費模式方面應加強制度建設;加大財稅金融激勵;加強宣傳教育力度;建立綠色信息共享和監督機制。改善土地利用、擴大碳匯潛力方面應提升森林碳匯能力;提升耕地碳匯能力;保持和增加草原碳匯能力。而技術創新、市場機制和制度建設則是實現發展低碳經濟目標的三個重要基礎。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必須從以下方面努力。其一,必須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構想。其中包括戰略取向、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措施。其二,必須提出當前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與難點,包括:總體規劃;優化產業結構,發展低碳產業;發展壯大循環經濟,重點抓好工業節能減排;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扶持力度;重視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技術儲備;厲行節約,鼓勵消費的同時反對浪費。其三,必須制訂出利于低碳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只有如此,定能確保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也只有堅決貫徹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才能使中國在未來的全球化經濟競爭中勝出,否則必將被歷史和時代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