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外貿經濟成效提升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段蕓蕓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貿易將呈現蓬勃生機。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數量增多及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如何提高其內在的經濟效益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經濟效益指的是在一切經濟活動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標所耗費的勞動和由此獲得的勞動成果之比,簡言之即投入與產出之比。由此推之,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就是指一定時間內投入對外貿易領域的勞動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可以通過幾類指標進行評價。一類是評價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基本理論指標,包括出口商品經濟效益系數、進口商品經濟效益系數和對外貿易綜合經濟效益系數三個指標,這些指標是基于理論而難以精確計算的;二類是用以評價對外貿易微觀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出口每美元成本、費用水平、資金收益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社會貢獻率等,這些指標是考核外貿企業經濟效益及財務狀況的主要依據;三類是評價對外貿易宏觀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包括貿易條件、對外貿易依存度、進出口增長速度等,它們反映了一國對外貿易的規模和效益。
2.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這種增長只是一種粗放式的增長,其內在的經濟效益并不高。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勞動生產率相對低下
勞動生產率是決定一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最根本因素,因為一國的勞動生產率水平決定了該國商品的國內價值水平。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后,勞動生產率也較為低下,特別是近幾年由于企業設備老化、技術更新和改造步伐較慢,造成我國的勞動生產率與世界勞動生產率的差距相對擴大,某些產品的國內價值高于國際價值,在國際交換中處于相對劣勢,從而削弱了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外貿經濟效益。
2.2進出口商品結構不盡合理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有所改善,但我國的出口產品技術含量低,加工程度和產品附加值也較低。這些技術含量低的工業制成品,由于進入行業的技術壁壘低,更成為各國競相爭奪的焦點。
2.3貿易條件惡化
對于某些初級產品和粗加工產品,我國的出口量在國際市場上占相當大的份額,隨著我國對這些產品的出口量的不斷增大,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供給量增加,其國際市場價格自然隨之下降,從而造成了出口越多價格越低,為了彌補外匯收入又加大出口的惡性循環,使得我國的貿易條件隨著這些產品出口的增加而不斷惡化。
2.4外貿企業經營水平低
其一,外貿企業經營機制轉換較慢,外貿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思想嚴重,經營管理水平低,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的需要。其二,外貿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偏小,達不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其三,經營費用較高,綜合運籌和抗風險能力較差。
3.對于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的策略性建議
3.1樹立“科技興貿”的思想
我國應增加技術和科研投入,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并通過消化吸收,對這些設備進行充分利用,提高我國現有的勞動生產率水平;鼓勵科技開發和創新,縮短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過程,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檔次。另外,在進口貿易中,我國應進口具有較好外部效應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同時進口部分國內經濟建設所需的重要原材料。
3.2調整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
實踐證明,只有進出口商品結構合理,才能更好地發揮各方面優勢,充分利用國際分工,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和勞動占用換取盡可能多和適用的使用價值,以獲取更多的國際分工利益。所以,要按照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需要,適當調整進出口產品的結構。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逐步減少低檔商品出口的比重,增加中、高檔商品出口的比重;適當減少初級產品的出口,增加制成品的出口;進口的重點應放在引進軟件、先進技術及關鍵設備、國內急需的短缺生產資料上。
3.3建立和完善出口生產體系
建立和完善出口生產體系,就是以擴大出口創匯為目的,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生產企業為主體,形成科研、生產、流通服務等環節為一體的有機網絡,實行多層次、多種經濟成份、多種聯合形式的完整經濟體系。
3.4加強外貿企業經營管理
企業要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實現企業組織的合理化,向經營管理要效益。要加快資金周轉,減少資金占壓及庫存量,以較少的資金完成更多的商品流轉任務;要積極組織適銷對路的商品出口,擴大商品流通額,并節約運輸、包裝、保管、利息等方面的支出;在商品運輸、保管過程中,要加強商品的養護,減少損耗,防止商品腐爛變質、丟失及各種責任事故的發生,杜絕非法和不合理支出等;要注重經貿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外貿企業的職工素質,以適應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貿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