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設計理念培養的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者:徐海軍 單位:浙江省臺州學院藝術學院
基于地方高校的辦學定位、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有別于藝術院校專業設計的教學要求,通過教學實踐探索,筆者就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實現素描與設計最有效的銜接,形成符合設計專業培養需要的教學體系;如何解決設計素描面臨的問題并結合設計類學生的特征,形成有針對性和側重點的設計理念的培養,試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設計理念培養的策略
為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形成設計素描基礎教學與設計專業教學的緊密對接,設計素描基礎教學應以解放客觀寫實的程式化思維為目的,把傳統設計素描的結構描繪的教學,擴展為對畫面形式結構和空間重構的研究教學。側重中、短期作業,關注廣泛的可繪畫題材并拓寬素描表現手法,從新的角度和視點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
1.理解藝術與設計、繪畫思維與設計思維的關系
明確藝術和設計都十分注重形式法則的運用,美的藝術是經過設計的布局和營造,是畫面中各形式要素和諧組織,因此藝術呈現了結果,設計則是手段。另一方面,設計的思維方式則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是一種主動地對形式的謀劃。它在繪畫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從具象的造物中探尋抽象的規律和發現抽象的形態,找出物象結構的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在遵循設計形式和諧美的規律下,利用可構建的因素,形成畫面構成的表現力。
2.系統解讀現代藝術和設計,強調思路的拓展和延伸
利用幻燈講座來解讀近百年來現代藝術和設計的發展。自“現代藝術”之父塞尚提出形式第一、題材第二的觀點,到對形態解體重組為特色的立體派;從康定斯基解析了抽象藝術的基本理論與形式法則,使點、線、面三要素地位的確立,到蒙德里安幾何形的結構歸納的風格派,等等,這些研究成果曾對現代設計教學產生深遠影響。通過系列的作品分析,使學生體驗獨特的設計語言、優秀作品的內在生命是如何通過形式得到體現的,逐步明白自然的啟發在表現中的具體應用,感受視覺的形式構成規律,最終提高自身的設計理念與審美意識。
3.培養觀察能力和整體的設計感受
在素描訓練中,觀察和整體設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起點,能在寬泛的題材中,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分析,篩選有利于造型形式的部分進行表現,提煉并概括來體現整體的設計感受。使學生逐步運用這種獨到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模式,通過整體的計劃和構想,調整線條、形態、明度等相互關系,以求創意理念得到完整和充分的體現,最終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4.注重個性及創造力的培養
創造性在設計領域,體現為科學性與藝術性和諧組合的設計理念,它是藝術創作的靈魂,又是評價設計優劣的重要標準,因此貫徹個性和創新認知是設計素描理念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強調學生自主性、實踐性的學習狀態,尊重個人價值,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注重個人對素描語言的表現力與表現形式的發掘,培養學生探索求新的價值取向,進而注重對畫面精神的把握。
設計理念培養的具體教學措施
在設計素描教學中應專注于如何培養設計理念,并注重在創作實踐中,發展學生空間知覺認知能力的同時強化情感的體驗和美感經驗積累;強調素描的表現功能和設計元素的實驗功能有效統一,使學生掌握具象與抽象、普遍性與特殊性、綜合藝術的造型語言的表現規律,從而拓展學生個人創造意識和求新精神。因此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學規律,制定的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1.強化畫面中線形式構成的表現
從客觀物體最基本和感人的結構特征著手,概括提煉出簡練生動的線條,理性地尋找形式美,完成從習慣思維方式到新思維方式的轉變。成敗的關鍵是如何使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從所謂考前“素描程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1)感知并提煉線元素設計素描應有別于傳統設計素描注重物象結構的再現表達,理性地組織畫面,歸納客觀物體感人的形式元素是重點。通過培養超越自然形態表面的洞察力,嘗試運用不同的觀看方式感受對象,并用有效的線對畫面形式的提煉,突出線的不同功能,是一種用來指示方向、定義形狀和劃分空間的線,還是一種動態或機械的線,或是感官的表現情緒的線,等等。從每個具有自身獨特的物象形態,獲得不同體驗和感受,這類感受通過分析提煉成線條形式因素,是素描藝術的一種趣味所在。(2)布局和意味在畫面中每一根線都是有意味的,了解線的并置、重疊、疏密、穿插等有序和諧的組織結構是獨立而重要的,用線條語言來設計畫面的內容,是對空間的一種決策。學會利用形式法則,使用對比和平衡、尺度和比例來建立空間布局節奏、韻律的美感,表達一種理念和內心的感受,線的不同布局將傳達出不同的信息。運用單純的線元素訓練能強化構成語言和形式意識,形成對構成與形式的潛在關系更敏感的把握力。(3)特性和個性結合抽象思維和構成意識,強化線的表現性特征。突破作畫時常按照既定的樣式進行素描,注重線的類型和力度,嚴謹或流暢、安靜或緊張、清晰或粗拙等,避免畫面單調乏味的用線,強調線條形式表現具有思想和精神雙重作用,選擇利用線的不同表現手法使畫面產生情感化或表現性的特征,來尋求自己用線組織畫面的途徑,總結出更為個性化的體驗和形式表現,由此可使學生在畫面的空間選擇上獲得出人意料的自由度。
2.側重黑、白、灰明度的歸納和表現
與繪畫素描的明暗表現不同,設計素描應注重畫面黑、白、灰明度的構成性。而習慣于繪畫素描的明暗表現方式的學生,注重形象的刻畫,往往只停留在明暗和光影的關系或明暗和色彩的關系,而忽視了作為畫面形式元素——明度的可構成性,在教學中應著重從設計形式及明度效果入手,使學生能運用設計理性思維,并加強對畫面空間的理解和闡釋。
(1)明度的關系將客觀對象的明度關系理性地歸納為若干明度層次,更有利于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與整理。讓學生在較高的明度(白色)和較低的明度(黑色)區域之間,選擇并創造出對比和韻律。在把握好畫面的中心后,依次整理出各圖形明度所具有的差異性,明確黑、白、灰各元素量的并置如何在對比中達到和諧,如何處理各明度塊面的秩序和諧,創造出豐富有層次的素描表現和體驗。使學生不斷體會明度元素的歸納與表現的過程,進而感悟畫面明度在作品表現中的空間構架力。#p#分頁標題#e#
(2)正負空間概括和提煉出黑、白、灰的明度關系,在畫面中構筑出富有節奏和韻味感的空間結構。各明度的形狀構成圖形和圖形之外的空間相互補充,這種正負空間給人的視覺順序和關系十分有抽象意味。運用各明度層次的分布、組合、大小、多少及其相互制約與構成關系,即正負空間的區域,通過主體物的形態繁簡綜合處理以達到理性的平衡;對正負空間識別的清晰和模糊,探討之間構成的張力,來描繪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素描作品。(3)抽象和表現選擇適當的素描媒介與技術,極致地表達對物象形態的深度感知,充分運用素描技法明度變化的敘事性或空間性。對形態的處理可能是個人理念的結果,不論并置或重疊、穿插或對比,注重抽離物象表面肌理質感,轉換為富有特征的視覺形象;或由不同的媒介并置或對比肌理和形態增加視覺意味。可以追求實驗性的解析、變體和重構,最終產生偶然和出乎意料的形式意味,達到強烈的抽象感。
3.對空間的拼貼與重構,拓展創造性理念
在最后階段主要通過分組討論選定課題,共同進行畫面拼貼與重構并記錄過程。小組多人的交流和碰撞有助于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對保持開放性的表現方式和創造性理念的拓展十分必要。注重突出個性追求的綜合表現,整合不同的素描手法和表現元素,合理地將形式美和構成意識貫穿于整體空間中。
(1)打破空間邏輯通過發現有別于習慣性的表現對象,如某些未被正視的題材、自然物象、特殊物象等,從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避開繪畫思維慣性和固有觀念的打攪,運用不同時空邏輯概念的組合,對這些司空見慣的題材進行重構設計和陌生化的探討,從中得到某種思維啟示。進行創造性理念訓練,生成新的方法、圖式及效果等,甚至帶來某種程序的突破,來研究畫面空間構成的多樣性,掌握空間變化又統一的關系。
(2)混合的風格對空間的拼貼與重構,不僅需要考慮同時安排不相關的元素的可能性,還要兼顧各種風格的視覺平衡。由此組織和整合各種視覺圖形,有助于協調畫面并增加意義的深度。嘗試放棄合理性,綜合運用各種風格以營造各種類型的情緒體驗,并把觀看者的思維引入,構思成創作作品的一部分。每位學生從各自角度充分想象,只要符合構思的重點,充分利用豐富的材料和新方法,探索出形形色色的視覺效果。
(3)秩序和直覺秩序的目的在于排列可使內容更清晰,理念更突出。直觀地構思多幅畫面結構,只要形式上有目的,就憑直覺安排布置,討論并分析秩序是有助于還是有礙于畫面構成的效果,快速做出判斷,理出其中的各種元素聯系,利用好最初始、有特色的直覺影響來進行調整,選擇是刪減還是增添。學習對于不同的排列進行琢磨,分析視覺和理念的清晰度,用有效的組織來整合每個人不同特點的畫面,以達到形式意味的對比和韻律。通過以上素描訓練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發揮其潛能,使他們能充分掌握這些形式法則并在專業設計創作中熟練地加以運用;通過培養學生發現形式美的敏感性,靈活有效地捕捉并記錄事物信息,繼而辯證地發現其中有設計意義的形態符號,來充實自己的設計手段和理念;通過注重培養創作構思的審美意識,使學生達到形態的理性認識與主觀能動地去創造;通過加強設計理念的拓展,使學生更有效并自覺地展開多元化的探索,來延伸設計發展的未知與可能,這些能力正是未來的設計師所必備的。當然,個人設計理念的完善不是一門課程可以圓滿解決的,它需要滲透在藝術和設計的各門功課中,從綜合的知識和技能結構中得到活力。設計素描基礎教學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去研究面臨的新問題,教學過程也在充滿各種對話和交流中改進,并滿足時代對設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