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礎教育論文:農村師資職前培養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宋慧敏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政法系
深入研究農村中小學教師特別需要具備的品德和能力
地方師范院校必須立足于地方,關注地方基礎教育,研究農村中小學教育和教師的特殊性,特別是要研究農村中小學教師需要具備的獨特素質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適合農村基礎教育需要的師資。為此,我們從基礎教育的實際入手,制作了《河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研究》調查問卷,設計了“你覺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需要特別具備哪些品質和能力”、“你在教育教學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等問題,借助學校“國培計劃”培訓班和到貧困地區頂崗支教的實習生,對河南省的周口市、商丘市、南陽市、信陽市和駐馬店市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并與本校實習、支教歸來的部分學生進行了交流和訪談。通過調查和訪談,我們歸結出農村基礎教育對中小學教師的品德和能力有如下特別要求:品德方面的要求。第一,要特別具有一顆善良、熱愛學生的心和高尚的人格;第二,要特別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甘于寂寞;第三,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有為自己的故鄉出把力的心愿;第四,工作要特別勤奮、努力、任勞任怨、吃苦耐勞;第五,為人要正直廉潔,淡泊名利,不攀比;第六,要甘為人梯、默默苦干;第七,要具有勤儉節約、樸實無華的品質。能力方面的要求。第一,要具有應對大班額管理、跨課頭多和超負荷工作的能力;第二,要有較強的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能力,有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堅定信念的能力;第三,有較強的與學生、家長溝通的能力;第三,善于激發學生潛能、賞識學生的能力;第四,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靈活運用多種教法的能力;第五,要特別有耐心應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基礎薄弱、紀律性差、生活無自我約束力、性格偏激等問題的能力;第六,能說普通話并具有積極在農村中小學中推廣普通話的能力;第七,要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平和的心態;第八,有從生活入手說教結合、管教結合的能力;第九,有強烈的求知欲且多才多藝。
著力探索改變農村基礎教育優質教師資源匱乏的方略
周口師范學院作為周口市唯一的高等師范院校,是周口及其周邊地區高素質中小學教師的重要培養基地。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校根據農村基礎教育對師資的獨特要求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培養師范生,使師范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地并真正地成為適合農村基礎教育需求的優秀師資。農村基礎教育的獨特性,要求施教者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為了提高師范生的師德修養,學校首先把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之中,用可感、可知、可信的事實激發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邀請優秀校友返校作報告,“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是周口師范學院加強師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各教學院、系在新生入學之初和畢業生離校之前,邀請往屆扎根基層并有所作為的優秀畢業生回校作報告并與學生座談交流,講述他們在基礎教育第一線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通過交流,在校師范生對我國農村教育的現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增強了獻身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勇氣和決心。在此感召下,學校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畢業生自愿去農村從教,畢業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點而深受地方農村中小學的歡迎。其次,學校還特別重視引導學生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認識到影響農村教育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導致農村基礎教育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問題。比如,目前正在深入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各項改革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能否轉變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曾經說過:“課改成也在教師,敗也在教師。”因此,想要提高農村中小學校的教育質量,關鍵是要轉變農村教師的教育觀念。為此,要使立志從事農村教育工作的師范生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教學觀和知識價值觀,實現從單一的專業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的轉變。
堅持“以人為本”,推行“(4-X)+X”人才分類培養模式。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列為眾多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根據現階段農村基礎教育改革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性要求,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增強師資培養的適應性。首先在教師教育類專業實施“(4-X)+X”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其中的X由不同專業的特點確定,一般介于1到2之間)。在前4-X年階段,基本實現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的融合。既要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又要使學生初步具有從事教師職業的能力。后X年是分類培養主要階段,根據教師教育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的要求,設計多樣性的教學內容,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建立多樣性的教學質量及學習效果評價機制。使畢業生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具有較強就業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此模式經周口師范學院數學系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試驗,成效顯著,師范生每年參加河南省教學技能大賽均取得優秀成績,師范生就業率高,并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為此,學校擬在2012年招收的各專業新生中,全面推廣實施“(4-X)+X”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凸顯教師教育特色,設置教師教育類課程平臺。周口師范學院的辦學定位是師范性、地方性、教學型院校,因此教師教育類課程是師范生的必修課。
傳統師范教育的一個很大缺陷就是僅僅面向普通教育對師資的要求,沒有考慮到農村中小學教育對師資的特殊要求。針對此種情況,學校在2012年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在教師教育類專業開設凸顯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師職業技能的教師教育課程平臺,改變傳統的教育類課程“老三門”狀況,必修課分為教育理論基礎、學科教育基礎和教師職業技能必修課,同時增加教師教育類選修課程,加大教師教育類課程比例。該平臺課程是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以服務基礎教育為導向的,它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強化教師教育類學生職業理想教育和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為地方基礎教育培養優秀教師和教育行政工作者奠定了良好基礎。增加實踐教學內容與環節,提升學生從教技能與技巧。學校在教育教學中堅持實踐育人意識,明確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強化實踐教學,建立與理論教學相互貫通、相互結合的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協調與全面發展。為此,學校提出重視平時的教育見習,認真抓好為期一學期的教育實習;開展校內多種形式的教師技能訓練、比賽等活動,包括講普通話、書寫技能、課件制作、網頁設計、教學技能、攝影攝像,等等;加強與中小學校的合作,建立研究基地,促使師范院校與基礎教育的“共生”;參加多種形式的校外教學技能大賽,鍛煉隊伍,培養能力。同時,學校還要求學生在參加教學實習的同時,應根據各自專業或相近專業特點完成好其他相關實踐環節,如課程設計、畫展、演唱會、專業調研報告、教研論文、專業技能證書考核等。近年來,學校還通過承擔“國培計劃”,接受農村教師脫產置換研修的方式,選調優秀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通過頂崗支教,了解農村孩子性格特點的差異,探索適合農村孩子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對策,使師范生具備到農村中小學從教的思想和能力,為日后參與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打下良好基礎。#p#分頁標題#e#
師范院校的教師群體是基礎教育師資培養教學中的第一位重要因素,因此,師范院校要實現培養目標,提高培養質量,必須注重提高師范院校教師群體的教育專業化水平,否則,用舊觀念教育新形勢下的學生,必然會成為教學改革的直接障礙。為此,學校首先以省級教學團隊為引領,通過建立團隊合作機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的交流,引導教師成為“理論+實踐”型的專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加大兼職人才引進力度,把本地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的拔尖人才聘為學校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聘請中小學優秀教師進入人才培養過程等,從而推進本校教師的教育專業化發展。其次,學校要求教育學科教師,走進中小學課堂,虛心向中小學教師學習,充分了解中小學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高教理論,提高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如教育科學系在周口市六一路小學建立了教育研究基地,形成合作伙伴關系,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每學期雙方開交流會2~3次,專題研究會1~2次,聯合申報研究課題10余項,零距離地掌握了基礎教育狀況,也幫助中小學教師提高了校本研究的能力。再次,重視并加強精品課程建設,通過校級和省級精品課程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其中,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導論、教學論、教學系統設計、數學教學論等精品課程,以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理論,對教師教育專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支撐作用。
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視就業工作為辦學生命線。鑒于當代師范院校畢業生不愿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去任教的不爭事實,學校在學生就業教育中貫徹思想引導與社會實踐鍛煉相結合原則。學校抓住日常學習、寒暑假社會實踐、畢業離校等環節,通過對學生開展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創業觀教育,幫助師范生樹立正確的擇業理想,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和擇業觀念,鼓勵學生到基層和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同時,學校廣泛組織學生觀看反映鄉村教師題材的影片(如《鄉村女教師》、《一個都不能少》、《美麗的大腳》、《我的教師生涯》等),使學生認識到農村基層任教的價值。此外,還通過“請回”的形式,讓返鄉任教的優秀畢業生回校作報告,談其成長成才的歷程,這一方面增強了回鄉任教學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引導和感召更多的高師畢業生到基層去任教。近年來,學校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踴躍報名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等基層就業項目。學校2008年畢業生考取周口大學生“村官”81人,2009年畢業生考取特崗教師666人,2010年畢業生考取特崗教師677人。2011年7月,學校與河南省扶溝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校縣全面合作協議。參與扶溝縣地方教育戰略規劃工作,培養和培訓縣鄉基礎教育師資,幫助地方改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和基礎教育研究成果推廣基地等。由于學校擁有人才培養優勢和雄厚的科技研發實力,而扶溝縣正處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所以雙方之間的合作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校(院)縣戰略合作的方式,突破了地方師范院校“點對點”的服務思路,建立了地方高校與地方政府“面對面”的整體服務機制[2]。
總之,地方師范院校服務基礎教育是當仁不讓的社會責任,是其辦學的根本任務,也是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周口師范學院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地緣優勢,樹立主動服務地方教育的理念,加大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的力度,不斷創新服務的形式,提高服務的能力,通過更新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體系,構建面向基礎教育的工作機制,積極適應農村基礎教育對師資的需求,為基礎教育培養有用人才,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第七屆、第八屆河南省高校師范畢業生教學技能大賽上,學校參加決賽的25名選手取得了16個一等獎、9個二等獎,在全省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在2011年的第九屆河南省高校師范畢業生教學技能大賽上,學校參加決賽的16名選手取得了14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在全省名列第一。在2009年、2010年“河南省農村特設崗位教師招聘”中,學校有1344名畢業生成功考取,年均考取率24%以上,超過全省平均錄取率近10個百分點。在2008年河南省實驗中學招聘中,曾是省第六屆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的中文系畢業生,與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的20多名研究生、本科生同臺競聘,作為唯一的獲勝者,現場由河南省省實驗中學校長點名簽約。特別是在沈丘縣一次面向全省公開招聘20名中學數學教師活動中,在應聘的近百名各高校畢業生中,該校數學系的9名畢業生被聘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