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德育三生教育實踐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本文作者:尹源 單位:大姚縣新街鄉大橋完小
“三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實現教育科學發展、構建教育和諧的基礎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在新形勢下一種有益的實踐和探索。那么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實施“三生教育”呢?
一是強化課堂教學。按照文件精神要求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課,保證學時,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同時,充分挖掘各學科中“三生教育”的顯性內容和隱性內容,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二是突出實踐活動。根據德育工作的具體培養目標和學生年齡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開展以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從實踐中獲取知識能力,特別是以服務社會能力為關鍵的實踐活動。可以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如,通過升旗儀式實施“三生教育”,利用升旗儀式,進行深情并茂、豐富多彩的演講活動,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讓他們更深層次地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善待生命、珍愛生命;還可以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展示和鍛煉他們的特長,讓興趣活動帶動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氛圍,使“三生教育”得以充分地實施;
安全教育是“三生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學校要開展各種主題的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法制宣傳、防火知識講座、交通知識講座、意外傷害事故知識講座、禁毒防艾知識講座。通過這些安全教育使廣大師生提高安全意識,認識生命的重要性,體現生命的真正價值。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動員和鼓勵學生對其家長宣傳,家校共筑一道堅固的思想長城。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我、認識社會、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磨煉意志、增長才干。
三是注重文化育人。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為重點,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以塑造學校形象和提煉學校精神為重點,以創建良好的“三生教育”為目標,深入開展高品位、寬覆蓋、多形式、主題鮮明、雅俗共賞、特色明顯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學校環境建設的文化內涵和層次,營造有利于實施“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園文化環境。如在校內開設“校園之聲”廣播站,由學生擔任小記者和小播音員,周二至周四下午六點開始廣播,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通過廣播這種顯而易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校外文化,接受文學作品的熏陶;在校園內粘貼名人名言;在花園和草地旁樹立“手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蔭”、“愛護我的身體,我有益你的健康”等警示牌,提醒學生,尊重弱小生命。這些警示標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正確的輿論引導,在學生中廣為傳播,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四是開展特長訓練。根據我校的師資力量,開展各種特長訓練,有籃球、足球、美術、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樂器等培訓班,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確定參加,由學校指定專長教師負責,每周二、四16∶30~17∶30有一個小時的訓練。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豐富了學生的學校生活,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實施“三生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統一認識、集中智慧,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充分認識“三生教育”的重要意義,牢牢把握實施“三生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實施“三生教育”的基本內容,掌握實施“三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抓好學校“三生教育”文化宣傳活動,營造“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濃厚氛圍,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品德和行為的統一,做一個勤學、守紀、愛人、愛己的好學生,從而更快更好地實現學校德育工作的培養目標。